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秀娟,咱們都不年輕了,要不搭個伙過日子?"王建國在小區的石椅上結結巴巴地說。
李秀娟愣了一下,然后點點頭:"可以,不過我有個條件。"
"什么條件?"王建國眼中閃過一絲希望。
李秀娟笑了笑,沒有馬上回答,只是說:"等時候到了你就知道了。"
01
王建國今年六十歲,退休電工,每月退休金三千二百元。
老伴三年前因癌癥去世,女兒在外地工作,一年回來兩三次。
他住在老舊小區的兩居室里,獨自生活了三年。
房子收拾得很干凈,但總是冷冷清清的。
每天除了買菜做飯看電視,就是一個人對著墻壁發呆。
有時候想說句話,發現除了跟電視里的主持人搭話,沒別人可以聊天。
李秀娟四十八歲,在小區門口擺菜攤賣菜。
五年前跟前夫離婚,原因是男人酗酒家暴。
離婚時凈身出戶,現在租住在城邊村的平房里。
每天凌晨四點起床去批發市場進貨,風雨無阻。
她長相普通但很耐看,性格開朗愛說話,鄰里關系都不錯。
賣菜雖然辛苦,但李秀娟從不抱怨,總是笑呵呵地對待每個客人。
王建國和李秀娟認識是因為買菜。
王建國每天上午都要去菜市場,總是在李秀娟的攤位前停留。
李秀娟的菜新鮮,價格公道,關鍵是人熱情。
"大爺,今天要點什么菜?"李秀娟總是笑著招呼。
王建國開始有點不習慣被叫大爺,覺得自己還沒那么老。
買了幾次菜后,兩人就熟悉了。
李秀娟知道王建國是一個人過日子,買菜時總是多給他一些。
"一個人吃飯別太將就,營養要跟上。"
王建國也是熱心腸,看李秀娟搬重東西會主動幫忙。
下雨天還幫她搭過塑料棚,怕菜被雨淋壞了。
就這樣,兩人從普通的買賣關系慢慢變成了朋友。
有一次李秀娟重感冒,嗓子啞得說不出話,還堅持出攤賣菜。
王建國看不下去,去藥店買了感冒藥和潤喉糖送給她。
"別硬撐了,身體最重要。"
李秀娟接過藥,眼圈紅了。
她說很久沒人這么關心過她了。
當天晚上,王建國還買了白粥和小菜送到李秀娟租住的地方。
李秀娟的房子很小,只有一間屋子,但收拾得很整潔。
墻上貼著她自己剪的窗花,桌上放著幾盆綠蘿。
"進來坐坐吧,外面風大。"
王建國進屋坐了一會兒,兩人聊了很多話。
李秀娟說起離婚后的生活,語氣很平靜。
王建國也談到老伴去世后的孤獨,兩人都有些感慨。
"都不容易啊。"李秀娟最后說。
從那天起,兩人的關系更近了一步。
王建國會在李秀娟生意不好的時候多買些菜。
李秀娟也會在收攤后到王建國家幫忙收拾房間。
兩人在一起時話不多,但都覺得很舒服很踏實。
有一天王建國做了紅燒肉,想到李秀娟平時吃得簡單,就給她端了一碗。
"嘗嘗我的手藝,我老伴在世時最愛吃我做的紅燒肉。"
李秀娟吃了一口,眼睛立刻亮了。
"真香,比飯店做得還好。"
王建國很高興,又給她盛了一碗米飯。
"既然愛吃,就多吃點。"
第二天,李秀娟給王建國帶了自己做的醬蘿卜。
"我也沒什么拿手菜,這個下粥不錯。"
王建國嘗了嘗,清脆爽口,確實很開胃。
兩人開始互相帶菜,像老朋友一樣自然。
鄰居們看在眼里,開始有了議論。
"王師傅和賣菜的李大姐走得挺近。"
"兩個人都是一個人過,有個伴也好。"
"年齡差了點,不過現在這不算什么。"
這些話傳到王建國耳朵里,讓他開始認真考慮兩人的關系。
他仔細觀察李秀娟,發現她確實是個好女人。
勤快、善良、會過日子,跟她在一起很有安全感。
李秀娟也感覺到了王建國的變化。
他對自己更關心了,話也多了起來。
有時候送菜過來,會在她家里坐很久才走。
兩人都心知肚明,但誰也沒有挑明。
這樣的狀態持續了兩個多月。
王建國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了,該有個明確的態度。
那天是周日傍晚,李秀娟剛收攤回來。
王建國在小區門口等她,手里拿著從花店買的康乃馨。
"秀娟,有空嗎?想跟你聊聊。"
李秀娟看到花,臉有些發紅。
"好啊,去哪兒說?"
"小區里有個涼亭,那里安靜。"
兩人走到涼亭坐下,夕陽正好,很溫柔。
王建國有些緊張,不知道該怎么開口。
李秀娟倒很自然,接過花聞了聞香味。
"多少錢買的?"
"不貴,十塊錢。"王建國撒了謊,實際花了三十。
兩人沉默了一會兒,王建國終于鼓起勇氣。
"秀娟,咱們都不年輕了,一個人過日子太寂寞,要不咱們搭個伙?"
李秀娟停下聞花的動作,認真看著王建國。
"搭伙是什么意思?"
"就是一起過日子,互相有個照應。"
"你想清楚了?"
"想清楚了,我覺得咱們很合適。"
李秀娟考慮了一會兒。
"我需要想想。"
"好,你慢慢考慮,不著急。"
接下來三天,李秀娟都在認真思考這個提議。
從經濟角度看,王建國有退休金,她有賣菜收入,合起來生活會輕松很多。
從居住條件看,王建國的房子比她租的地方好太多。
從性格匹配看,兩人相處融洽,很少有爭執。
從年齡差距看,十二歲不算太大,都是成年人。
最重要的是,她確實需要一個依靠。
一個人的生活太孤單了,特別是生病的時候更明顯。
三天后,李秀娟給出了答復。
"我同意搭伙,但咱們得先說好條件。"
王建國很興奮。
"你說,什么條件都可以談。"
"第一,經濟上咱們各管各的,日常開銷一起分擔。"
"沒問題。"
"第二,我可以住你那里,但要付房租。"
"這個真不用,房子空著也是空著。"
"必須付,我不想占便宜。"
王建國看她很堅持,只好同意。
"第三,家務活我來做,你負責做飯。"
"這個合理。"
"第四,對外就說是搭伙過日子,其他什么關系都不是。"
"明白。"
"第五,先試住一個月,不合適我就搬走。"
"好,就這么定了。"
02
兩人握了握手,算是正式達成協議。
第二天李秀娟就搬到了王建國家。
她的東西不多,兩個行李箱加一些日用品。
王建國把次臥收拾出來給她住,主臥自己用。
李秀娟很快就把家里重新整理了一遍。
衣服按季節分類,廚房用品分門別類擺放。
王建國看著煥然一新的家,感慨地說。
"還是女人細心,我一個人住都沒想到這些。"
"習慣就好,我從小就愛整理東西。"
兩人很快建立了新的生活節奏。
王建國早上六點起床做早飯,李秀娟六點半起床。
吃完早飯,李秀娟去擺攤,王建國在家看報紙做家務。
中午李秀娟回來吃飯,王建國總是準備好熱菜熱湯。
下午李秀娟繼續賣菜,王建國出去買菜或者串門聊天。
晚上兩人一起做飯,一起看電視新聞。
這種規律的生活讓兩人都很滿意。
王建國不再覺得家里冷清,每天都有人說話聊天。
李秀娟也有了家的感覺,不用回到空蕩蕩的小房間。
一個月試住期很快結束了。
"你覺得怎么樣?"王建國問李秀娟。
"挺好的,你呢?"
"我也覺得很好,那就繼續搭伙吧。"
李秀娟點頭同意。
"那我去把房子退了。"
從此李秀娟正式成為王建國家的一員。
鄰居們都知道他們在搭伙過日子,大多數人表示理解。
"兩個人都不容易,能有個伴挺好。"
"王師傅人品不錯,李大姐也是好人。"
當然也有一些閑言碎語。
"不結婚就住一起,像什么話。"
"年齡差那么多,能長久嗎?"
對于這些議論,兩人都不太在意。
他們覺得自己的選擇是對的,別人愛說什么說什么。
搭伙生活持續了半年時間。
兩人的關系越來越好,已經像真正的夫妻一樣了。
生活開銷合并后,經濟壓力明顯減輕。
李秀娟的菜攤生意在王建國幫助下也有了起色。
他會幫忙搬貨卸貨,還介紹了一些鄰居來買菜。
兩人開始有了小額儲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家里添置了新的電視機和洗衣機。
偶爾還會外出吃飯看電影,像正常夫妻一樣。
王建國的女兒回來過一次,見到李秀娟后很滿意。
"爸,秀娟阿姨人很好,你們這樣挺好的。"
"她把家里收拾得這么干凈,還會做菜,比我強多了。"
女兒的認可讓王建國更加安心。
李秀娟對王建國的女兒也很好,準備了很多特產讓她帶回去。
兩人的關系在這半年里越來越穩固。
王建國開始考慮進一步確定關系的問題。
有一天吃晚飯時,他試探性地問李秀娟。
"秀娟,你覺得咱們這樣一直下去怎么樣?"
"什么意思?"
"我是說,要不咱們把關系正式確定下來?"
李秀娟放下筷子,表情變得復雜。
"你想結婚?"
"也不一定非要結婚,就是想讓關系更明確一些。"
李秀娟沉默了很久,神情越來越為難。
王建國察覺到她的猶豫。
"你是不是有什么顧慮?"
李秀娟深吸了一口氣,眼中突然含了淚水。
她的身體開始微微顫抖,讓王建國感到震驚和不安。
"秀娟,你怎么了?"
李秀娟擦了擦眼淚,像是下定了很大決心。
"建國,如果你真的想和我長久在一起,我有一個條件必須告訴你。"
可她接下來說出的話讓王建國如遭雷擊,整個人瞬間石化在椅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