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禮盒被拆開的瞬間,哥哥的眼眶瞬間濕潤。那些被精心排列的零食,每一樣都是童年時他從我手里搶走的品牌。我站在一旁,心里五味雜陳。"傻瓜,這么多年了,你還記得。"他聲音哽咽,臉上卻帶著笑。
十五年前的爭吵,無數次的眼淚,如今在這個簡單的禮盒面前,似乎都有了答案。這個曾經在我心中無比高大卻又讓我恨得牙癢的男人,此刻看起來如此脆弱。
01:
記憶像被揭開的傷疤,總是先疼,后麻。小時候的家,狹小而擁擠,我和哥哥共用一個房間,共用一張書桌,連零食也要共享。但"共享"在哥哥的字典里,似乎是個陌生的詞匯。
"這是我的!"八歲的我抱著剛從小賣部買回來的旺仔小饅頭,眼睛里閃爍著防備的光。哥哥比我大三歲,個子比我高出半頭,總是用這種身高優勢來欺負我。他伸手就來搶,"你一個女孩子,少吃點甜食!"
"不要!媽媽給我的零花錢,我自己買的!"我躲閃著,卻還是被他一把奪去。眼看著自己心愛的零食被他三兩下吃完大半,眼淚不爭氣地流了下來。
"哭什么哭,這么大了還哭鼻子,真沒出息!"哥哥嘴上嫌棄,但最后還是留了兩顆給我,不過已經被他捏得變形。我吸著鼻子,接過那兩顆可憐的小饅頭,倔強地別過臉去。
這樣的場景,在我的童年里上演過無數次。媽媽忙于工作,爸爸常年在外地,家里就我和哥哥兩個孩子。大人們總說,"哥哥照顧妹妹",可在我看來,他的"照顧"方式實在讓人心生怨恨。
記得那年夏天,我省吃儉用攢了兩周的零花錢,買了一大包樂事薯片,那時候這可是奢侈品。我藏在床底下,計劃晚上偷偷享用。結果哥哥不知道從哪里得到消息,趁我上廁所的功夫,把我的寶貝翻了出來。
"哥!那是我的!"我沖進房間時,他已經撕開了包裝。
"你這么小,吃這么多薯片對身體不好。"他一本正經地說著,手上卻毫不客氣地往嘴里塞著我的薯片。
"那你就可以吃了嗎?還我!"我撲過去搶,卻被他輕松躲開。
"別鬧,我幫你嘗嘗有沒有過期。"他邊說邊繼續吃,嘴角還帶著得意的笑。
我氣得渾身發抖,眼淚不住地流,"我恨你!以后再也不會給你任何東西了!"
哥哥愣了一下,似乎被我的反應嚇到了。他猶豫地遞過來半包薯片,"給,別哭了,我不是故意的。"
但那一刻,我已經不想要了。那種被欺負、被忽視的感覺,遠比零食重要得多。我摔門而出,在樓道里哭了很久。
那天晚上,我在日記本上寫下:"等我長大了,我要買好多好多零食,一點都不給哥哥吃!"
02:
歲月如梭,轉眼間我已經大學畢業,在一家外企找到了不錯的工作。當年那個搶我零食的哥哥,現在成了一名創業者,每天忙得腳不沾地。我們都離開了小城市,在北方的一個大都市打拼。
去年冬天,我終于搬出了和哥哥合租的公寓,有了自己的小窩。搬家那天,哥哥主動請假來幫忙,看著他搬著我的箱子滿頭大汗的樣子,我心里那道橫亙多年的隔閡似乎松動了一些。
"妹,你這些年攢的零食可真不少。"他打開我的一個收納箱,里面滿滿當當全是各種進口零食。從高檔巧克力到限量版薯片,甚至還有從國外帶回來的特產,種類繁多得像個小型超市。
"習慣了。"我輕描淡寫地回答,沒告訴他這是我從大學開始就養成的習慣——買兩份,一份藏起來,一份放在外面。即使已經獨立生活多年,這個源于童年的防備心理仍然根深蒂固。
哥哥若有所思地看了我一眼,欲言又止。那一刻,我突然覺得有些好笑,都這么大人了,還在計較兒時的零食之爭。
"要吃點什么嗎?"我主動問道,指了指那箱零食。
哥哥搖搖頭,"不了,醫生說我得控制飲食,胃不好。"
這個回答讓我愣住了。印象中哥哥一直是個健康的人,從不挑食,胃口也好得驚人。
"什么時候的事?嚴重嗎?"我不由自主地關心起來。
"沒什么,創業這幾年作息不規律,飲食也不定時,落下的毛病。"他輕描淡寫地說著,轉身繼續搬東西去了。
那天晚上,我請哥哥吃飯,本想選個好餐廳,但他堅持去了附近的一家普通小店??粗c的清淡飲食,我心里莫名有些不是滋味。席間,我們聊起了近況,他的創業項目遇到了瓶頸,投資人撤資,團隊瀕臨解散。
"怎么不早說?需要資金嗎?"我脫口而出。
哥哥搖頭笑笑,"你工作不容易,自己留著用吧。再說了,我的事我能解決。"
他的話讓我想起小時候,每次我遇到困難,他總是第一個站出來,雖然方式有些強硬,但的確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保護我。
回家路上,我們路過一家便利店,哥哥停下腳步,"等我一下。"
幾分鐘后,他拿著一包旺仔小饅頭出來,遞給我,"小時候常搶你的,記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