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外長時隔數年到訪中國,釋放了多個緩和信號,中方也提到“龍象共舞”才是兩國的正確選擇。然而在近些年,印度一直毫不掩飾針對中國,他們為何在這個時候改變對華態度?
在7月15日,上合組織外長會議將在中國天津舉行,印度外長蘇杰生受邀出席,并開啟訪華行程。這也是時隔5年,印度外長第一次到中國。而在此前,印度防長辛格也出席了上合組織防長會議,同樣是時隔5年的首訪。從這些情況看,印度似乎要主動緩和與中國的關系了。而且,蘇杰生在訪華時,提到支持中國作為東道主,舉辦上合組織峰會,這番話似乎暗示印度總理莫迪也將赴華參會。要知道,近些年印度莫迪政府對華態度很不友善,蘇杰生更是在近日宣稱“印度的鄰國要么配合印度合作,要么付出不合作的代價”,還毫不掩示表示“已經做好對抗中國的準備”。但現在,蘇杰生卻主動赴華,大談“改善中印關系”,態度變化如此之大,令人非常意外。
有分析認為,莫迪政府對中國態度的變化,可能原因有三個。從地緣方面看,印度的處境變得非常微妙。長期以來,印度能在國際上左右逢源,靠的是他們占據了“印度洋-太平洋海權”的交界位置,這對各個大國都很重要。但從新德里當局的角度看,他們認為自己的情況“很不安全”,因為北方的中國“居高臨下”。而且,印度國防的三大命門,即“洞朗”“阿克賽欽”“克什米爾”三個地區,前兩個被中國控制,后一個是印巴爭議地區。新德里當局一直認為,三個地區不在自己手中,就毫無安全可言,這也是他們屢次挑起中印邊境問題的根源。但結果是,印度大部分陸軍都部署在北方,中國只需要少量部隊就能卡住關鍵節口。而印巴空戰的失敗,更讓印度的壓力劇增,使得他們想要緩和對華關系。
從經貿角度看,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第一任期發動對華貿易戰,印度堅定認為“美國會勝利”,自己只需要接手中國的外溢產業,為此他們還準備了一個“制造業發展”。然而,印度不僅沒有等到他們預想的局面,反而遭到重回白宮的特朗普的“關稅威脅”。從經濟結構看,印度主要產業是服務業,如果遭遇美國的關稅打壓,其經濟將遭受重創。即便莫迪政府將中國視為“對手”,他們也很清楚,在面臨美國巨大壓力的情況下,如果再與中國關系惡化,必將無路可走。
而從內政情況看,雖然莫迪開啟了第三任期,但他面臨的挑戰遠大于前兩個任期。因為在印度大選中,莫迪原本計劃讓他所在的印度人民黨(印人黨)贏得絕對多數席位,然后開啟“修憲”進程,沒想到國大黨聯合幾乎所有反對黨實現了“強力狙擊”。最終,印人黨連半數席位都沒有拿到,靠著政治盟友的席位才勉強保住執政地位。而印巴空戰的失利,雖然莫迪靠著“信息繭房”勉強糊弄民眾,但印軍和很多印度反對派政客心知肚明。在重壓之下,莫迪無法再維持對華強硬政策了,必須與中國搞好關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