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法從緣生”人人皆知,“性空無自性”卻少有人懂!憨山大師用《華嚴》《法華》的森嚴次第,反證“性空”之理,再以“敬慢之心天淵”揭示緣起妙用!當你還在分別“空”與“有”,大師早已告訴你:離此二邊,才是真修!
寫經(jīng)造像功德無量,為何憨山大師卻說“佛法在己不在物”?本凈貴禪人用金墨造佛,卻被追問“性空與否”!從莊嚴圣像到紙墨金香,這場對話藏著修行的終極奧秘——你執(zhí)著的“佛事”,可能正是悟道的障礙!
繼續(xù)來講講《憨山老人夢游全集》,今天講講憨山大師開示“本凈貴禪人”的一則書信。
憨山大師說:
寶貴禪人,以守護佛法為己任。起初書寫金字《法華經(jīng)》等諸多經(jīng)典,又募緣塑造旃檀材質的釋迦牟尼、阿彌陀佛兩尊圣像,功德圓滿后居于端州鼎湖,時常往來五羊城,虔誠叩首向我請教佛法要義。我便為其開示:
佛陀曾言:“諸法從緣生,諸法從緣滅。”由此可知,世間一切事物與現(xiàn)象,皆是因緣聚合而生。既然因緣聚合才得以產(chǎn)生,那么在未聚合之前,它們本不存在。未曾產(chǎn)生時本無實體,即便因緣和合而有,其本性也始終為空。本性空寂,說明諸法本無固定不變的自性。所以說“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若能透徹領悟因緣生法卻無自性的道理,便擁有了成佛的真正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