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國防情報院最近拋出一份報告,看得人倒吸涼氣:朝鮮已經向俄羅斯運送了超過1200萬發152毫米炮彈!這些炮彈,足足塞滿了2.8萬個標準集裝箱。
什么概念?烏克蘭軍方情報部門算過賬,俄軍現在在戰場上,每天平均要打掉1.5萬發炮彈。這批朝鮮來的“硬貨”,夠俄軍在高強度作戰下用上兩年多!
就在這批炮彈基本“到貨”的關鍵時刻,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剛在朝鮮元山和金正恩握完手,轉頭就登上了飛往中國的專機。這行程緊的,11號見朝鮮領導人,13號就在中國天津和中國外長王毅坐下來深談。這節奏,明擺著有急事,而且是大事。
戰場天平,被1200萬發炮彈壓彎了腰
烏克蘭前線,尤其是頓巴斯那片焦土上,炮火是決定生死的關鍵。俄烏沖突打到現在,早成了一場殘酷的消耗戰。
西方對烏克蘭的軍援,特別是炮彈供應,時斷時續,成了烏軍最頭疼的事。反觀俄羅斯這邊,自家兵工廠雖然加班加點,但一年能造出來的大口徑炮彈也就230萬發左右。
這產能,填不滿前線那個巨大的窟窿。但朝鮮的支援,簡直是雪中送炭。1200萬發!這個量,相當于俄羅斯自己五年多的產量。其中更厲害的,則是朝鮮的運輸效率。
從去年10月份開始,一條從朝鮮羅津港到俄羅斯杜奈港的秘密海上運輸線就忙活開了。平均下來,每個月都有1200個集裝箱的軍火運過去。
每個集裝箱能塞進去428發炮彈,算下來一個月就有至少51萬多發炮彈送到前線的俄羅斯士兵手里。
正是靠著這條“鋼鐵動脈”的持續輸血,俄軍在今年春天的攻勢中才頂住了壓力,甚至在某些地段還推了回去。
拉夫羅夫這趟去朝鮮,陣仗不小。在元山那個風景不錯的度假區,他和金正恩會面,背后電子大屏幕清清楚楚地展示著一條跨越西伯利亞的運輸路線圖。
金正恩當場就撂下話:朝鮮將無條件支持俄羅斯解決烏克蘭問題的所有行動。這話的分量,可相當不輕。
前腳離開平壤,后腳拉夫羅夫的專機就降落在了天津。四天之內,他兩次和王毅外長面對面進行會談:10號在東盟外長會上剛碰過頭,13號又專門安排時間在天津談。
這種頻率,在外交場合很少見。說明什么?說明俄羅斯有重要的話,必須當面、盡快地跟中國說清楚。
拉夫羅夫這么火急火燎地穿梭外交,背后是西方世界對俄羅斯施加的空前壓力,像一張大網越收越緊。
美國那邊,特朗普政府放出風聲,下周就要對俄羅斯實施“史上最嚴厲制裁”。其中最狠的一招,是威脅要對那些繼續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征收高達500%的懲罰性關稅!
這明顯是沖著中國、印度這些還在買俄油的大客戶來的,想掐斷俄羅斯的經濟命脈。而在軍事層面,西方同樣也沒閑著。
英國和法國簽了個《諾斯伍德宣言》,宣布要組建一支5萬人的聯合遠征軍,準備派到烏克蘭境內。
再看戰場,數字觸目驚心。俄羅斯國防部說烏軍在6月份傷亡超過4萬人;美國方面的情報則估計俄軍上半年陣亡人數接近10萬,是開戰以來的最高峰。
烏克蘭那邊兵源緊張到什么程度?連醉酒的女兵都被征召上戰場沖鋒!這場仗打到這個份上,雙方都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
朝鮮這么下血本支援俄羅斯,圖啥?肯定不只是為了換點糧食和能源那么簡單。拉夫羅夫這趟去平壤,兜里揣著的“回報清單”分量十足,讓西方情報機構看了直跳腳。
根據多方透露的信息,俄羅斯給朝鮮開出的條件包括:轉讓先進的S-400防空導彈系統的關鍵技術,提供“伊斯坎德爾”戰術彈道導彈的核心部件,甚至可能協助朝鮮開發潛射彈道導彈平臺!
技術轉讓還只是“開胃菜”。更讓美國、韓國乃至日本坐立不安的是,俄羅斯最近在公開場合多次暗示,理解甚至某種程度上“接受”朝鮮發展核力量的“必要性”。
這跟之前的態度可大不一樣。去年6月,普京訪朝時簽的那個和朝鮮之間的《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條約》,已經把雙方關系升級到了“準軍事同盟”的級別。
天津會談:信號強烈,向我國交底
拉夫羅夫這次來中國,第一站沒去開會的城市,而是直奔首都北京。這個細節本身就傳遞出強烈的信號:此行重點在于雙邊戰略溝通,多邊會議是其次。
在7月13日的工作晚宴和后續會談中,王毅外長和拉夫羅夫敲定了好幾件大事:其中便包括普京總統8月底訪華的具體行程安排。這次訪問意義非凡,普京計劃在中國停留整整四天。
期間一個重要行程,便是出席中國舉行的抗戰勝利80周年相關活動。俄羅斯總統助理私下透露,普京對這次訪問的重視程度“近年罕見”。
而面對特朗普揚言的500%關稅大刀,俄羅斯迫切希望擴大對中國的能源出口,目標是把每年對華石油供應量從目前的1.8億噸大幅提升到3億噸。雙方需要緊密協調,確保這條能源大動脈不被西方的制裁掐斷。
西方,特別是美國,現在有點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感覺。美國的《對外援助法》里有這么一條規定:
禁止向任何“使用朝鮮生產的武器彈藥”的國家或武裝力量提供軍事援助。現在烏克蘭軍隊里大量出現了朝鮮炮彈,這就讓美國陷入了兩難境地。
這也是為什么7月份烏軍實際收到的西方軍援物資,只有原計劃的三成左右。自己定的法律,反而捆住了自己援烏的手腳。
拉夫羅夫這次天津之行,更揭示了一個更深層次的趨勢:大國間的博弈規則正在被改寫。面對西方動不動就揮舞的金融制裁大棒,特別是利用SWIFT系統進行封鎖,中俄早有準備。
雙方在貿易中大力推動本幣結算,這個比例現在已經突破了90%!今年兩國的貿易額預計將達到244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
更重要的是,兩國的央行正在加速推動雙方跨境支付系統的對接與融合。這等于是在美元體系之外,硬生生搭建起一條更安全、更自主的金融通道,讓西方的金融制裁威力大打折扣。
大國角力的棋盤上,真正的棋手,從來不會因為對手的幾聲恫嚇、幾道制裁就亂了方寸,停下腳步。他們深諳變通之道,懂得在壓力下尋找新的路徑,建立新的規則。這盤大棋,遠未到終局之時。
參考資料:
《韓國研判朝鮮對俄炮彈供應量逾1200萬枚》——鳳凰衛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