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真的……贏了嗎?”
當參謀長宇垣纏海軍少將激動地放下密碼電報,宣布“虎!虎!虎!”偷襲成功的輝煌戰果時,山本五十六的辦公室里,空氣仿佛凝固了。
周圍的軍官們爆發出狂熱的歡呼,慶賀著帝國海軍史無前例的勝利。
山本卻只是平靜地站在巨大的世界地圖前,目光越過沸騰的太平洋,久久地凝視著沉睡的亞洲大陸。
勝利的喧囂涌不進他的耳朵,他深邃的眼眸里,沒有狂喜,只有一片深不見底的寒冰。
他緩緩轉過身,對狂喜的眾人,用幾乎聽不見的聲音喃喃自語。
那不是一個問題,而是一句發自靈魂深處的嘆息。
01
山本五十六,一個名字中承載著武士道與現代性矛盾結合的男人。
他1884年生于長岡的武士之家,血液里流淌著舊時代的忠誠與榮耀。
畢業于江田島海軍兵學校的經歷,則將他鍛造成了帝國最鋒利的刀刃之一。
日俄戰爭中,他在對馬海戰的炮火里失去了兩根手指,卻贏得了帝國的勛章。
然而,真正塑造他戰略視野的,是1920年代在美國哈佛大學的留學經歷。
他親眼見證了美國龐大的工業機器如何運轉,底特律的汽車生產線,賓夕法尼亞的鋼鐵洪流,都給他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他深知,那是一個一旦被激怒,就能爆發出令人生畏力量的巨人。
因此,當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的火光照亮整個太平洋時,作為聯合艦隊司令官的山本,內心沒有絲毫輕松。
戰術上的完美勝利,在他看來,不過是捅了馬蜂窩的第一下。
“我們只不過喚醒了一個沉睡的巨人。”他對身邊最親近的幕僚說過這句話。
他曾極力反對與美國開戰。
在他看來,日本的國力根本無法支撐一場與美國的全面戰爭,尤其是在中國戰場已經深陷泥潭的情況下。
對于侵華戰爭,山本五十六的態度同樣復雜。
作為海軍將領,他執行了為陸軍提供支援的任務,親眼目睹日軍在中國的推進。
但他對陸軍那些頭腦發熱、迷信“精神萬能”的同僚們的冒進策略,始終抱著深刻的懷疑。
中國的廣袤與堅韌,像一個無底的漩渦,正在不斷吞噬著帝國最精銳的師團和寶貴的資源。
偷襲珍珠港的計劃,本身就是一場豪賭。
這是他被軍部鷹派逼到墻角后,唯一能拿出的“短期決戰”方案——要么一舉打殘美國太平洋艦隊,逼其坐上談判桌;要么,日本將萬劫不復。
現在,第一步成功了。
夜深人靜,在“長門”號戰列艦的司令官室里,山本五十六沒有參加慶祝的酒會。
窗外是冰冷的太平洋,一如他此刻的心境。
他攤開日記本,蘸了蘸墨水,冰冷的筆尖在紙上劃過。
他寫下的不是勝利的豪言壯語,而是一行浸透著寒意的文字:
“我們在走向一條不歸路。”
02
時間倒回1941年秋天的東京,海軍軍令部的會議室里,空氣壓抑得幾乎能擰出水來。
“山本君!帝國已經沒有退路了!”海軍軍令部總長永野修身上將的聲音不大,但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美國的石油禁運已經扼住了我們的咽喉!再等下去,我們的戰艦都會變成一堆廢鐵!”
“總長閣下,我重申我的觀點。”山本五十六平靜地回應,目光掃過在座每一位激進的將領,“與美國開戰,無異于自取滅亡。我們的首要任務,是盡快解決中國戰場的僵局,而不是在太平洋開辟第二條戰線。”
“解決中國問題?我們已經投入了上百萬兵力,四年了!還要多久?”一位陸軍代表激動地拍著桌子,“正是因為無法從中國抽身,我們才必須拿下南方的資源!這是帝國的百年大計!”
爭吵是徒勞的。
整個日本軍部都陷入了一種狂熱的自信中,他們相信大和民族的精神可以戰勝一切物質上的劣勢。
山本的冷靜和理智,在他們眼中成了怯懦和動搖。
最終,他的反對被淹沒在“向南進發”的狂潮里。
他只能接受命令,制定那份他內心最抗拒的作戰計劃。
珍珠港偷襲成功的電報傳來時,他正在研究最新的中國戰局報告。
那份報告與會議室里的狂熱氣氛形成了絕望的諷刺。
報告的內容,是關于第二次長沙會戰。
駐扎在華中的日軍第11軍,在司令官阿南惟幾的指揮下,氣勢洶洶地撲向長沙。
然而,他們遭遇了中國將領薛岳布下的天羅地網。
薛岳,這個被日軍內部稱為“長沙之虎”的男人,創造了一種名為“天爐戰法”的戰術。
他誘敵深入,將日軍引入預設的決戰區域,隨后,埋伏在四周的國民革命軍主力從四面八方合圍,像一座巨大的熔爐,將日軍死死困住。
報告中描述了日軍慘重的傷亡,一個個聯隊、大隊在中國的土地上被成建制地削弱。
更讓山本感到心驚的是報告中的另一段話:“……此外,共產黨領導之湘北游擊隊,于我軍后方展開積極活動。彼等雖裝備低劣,然行動詭秘,破壞我軍補給線、襲擊我軍運輸部隊,雖不構成正面威脅,卻極大削弱了我軍攻勢的持續性,如附骨之疽,極為難纏。”
共產黨游擊隊!
這些在軍部大本營的精英們看來“不值一提”的武裝,卻像無數只螞蟻,在不斷啃食著帝國這頭巨象的根基。
他們讓前線的日軍時刻處于腹背受敵的境地,精神高度緊張,后勤補給難以維繼。
山本的目光從戰報上移開,望向窗外。
東京的民眾還不知道這些,他們很快就要為珍珠港的勝利而歡呼了。
而他,仿佛已經看到了未來的景象:美國強大的工業機器開始全力運轉,一艘又一艘的航母如下餃子般駛入太平洋;而在中國的泥潭里,帝國的勇士們不僅要面對薛岳這樣的正面強敵,還要時時刻刻提防那些神出鬼沒的游擊隊員。
他拿起筆,在日記本上再次寫下了那句話:
“我們在走向一條不歸路。”
他特別標注了一句:美國的航母一艘都未被摧毀。
戰爭,注定要長期化了。
03
1941年12月的日本,徹底陷入了勝利的狂歡。
從東京到大阪,從北海道到九州,到處都懸掛著日章旗。
報紙用最醒目的標題歌頌著聯合艦隊的豐功偉績,廣播里反復播放著激昂的軍歌。
民眾涌上街頭,提燈游行,高呼“天皇萬歲”,慶祝著對“鬼畜米英”的偉大勝利。
在他們眼中,珍珠港的成功,意味著日本已經敲開了勝利的大門,大東亞共榮圈的實現指日可待。
然而,在“長門”號戰列艦那間安靜的司令官室里,氣氛卻與外界的狂熱格格不入。
山本五十六剛剛收到一封來自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的加密電報,電報的內容讓他本就凝重的臉色,又陰沉了幾分。
第二次長沙會戰的最終戰損報告出來了。
日軍第11軍的攻勢被徹底瓦解,傷亡、失蹤人數合計超過五萬六千人。
報告中,薛岳的名字被反復提及,他的“天爐戰法”被形容為“狡猾至極”。
更讓山本在意的是,報告再次強調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武裝所扮演的角色。
電報中寫道:“……國民政府軍在正面戰場層層阻擊,而共產黨之第八路軍、新四軍及地方游擊隊,則在我軍戰線后方展開全面破襲。其戰術靈活,化整為零,民眾支持基礎深厚。我軍鐵路、橋梁、倉庫頻遭破壞,大量兵力被迫用于后方守備,無法集中于一線決戰,對我軍戰略部署造成極大牽制。”
牽制!
山本五十六的指關節因為用力而微微發白。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這個詞的分量。
日本的國力,根本不足以支撐兩場大規模戰爭。
陸軍本想速戰速決,三個月內解決中國問題,結果打了四年,不僅沒有解決,反而像陷入了流沙,越陷越深。
現在,整個帝國都沉浸在對美開戰的勝利中,又有誰會去關心,在中國戰場上,帝國的鮮血正在被一滴滴地抽干?
那些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裝備簡陋、衣衫襤褸的士兵,他們沒有飛機大炮,卻用最原始的武器,和最堅韌的意志,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死死拖住了日本陸軍的主力。
山本五十六走到地圖前,看著從中國東北一直延伸到華南的漫長戰線,那上面密密麻麻地標注著日軍的師團番號。
每一個番號背后,都是上萬名士兵和天文數字般的物資消耗。
他開始意識到,侵華戰爭這個泥潭,正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拖垮整個國家。
而珍珠港的勝利,不過是一劑打給這個虛弱病人的強心針,藥效過后,只會讓病情更加惡化。
他回到桌前,在日記本上寫道:
“我們在走向一條不歸路,中國的抵抗遠超預期。”
他甚至產生了一個荒謬而可怕的念頭:或許,薛岳和共產黨力量的協同作戰,才是這場宏大戰爭中,真正決定命運的轉折點。
04
1942年初春,料峭的寒意仿佛預示著戰局的走向。
山本五十六最擔心的事情正在接二連三地發生。
從情報部門傳來的消息看,美國已經從珍珠港的震驚中迅速恢復過來。
他們的工廠晝夜不停地運轉,新的戰艦、飛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制造出來。
受損的戰列艦正在被修復,而更可怕的是,他們正在加速建造新型的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
太平洋的戰局,平靜的海面下暗流涌動。
短暫的勝利之后,危機正在步步緊逼。
山本的案頭上,一份來自中國戰場的報告,更是讓他心急如焚。
那是一份關于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報告。
就在日本舉國慶祝珍珠港勝利的時候,不信邪的阿南惟幾指揮著第11軍,在1941年12月底,再次向長沙發動了進攻。
他試圖用一場勝利來洗刷之前的恥辱。
結果,他輸得更慘。
薛岳指揮的中國軍隊,再次以頑強的防御和靈活的戰術,將日軍死死擋在長沙城外。
報告顯示,日軍此役的傷亡人數,高達五萬七千余人,其中不乏經驗豐富的精銳老兵。
這是日本開戰以來,在正面戰場上遭遇的最慘重的失敗之一。
報告的附錄里,一段話再次刺痛了山本的眼睛。
“……戰斗期間,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游擊隊活動異常活躍。其對平漢、粵漢鐵路之破襲戰,導致我軍大量軍用物資無法按時抵達前線。多支運輸車隊、彈藥補給點遭到襲擊,前線部隊一度面臨彈藥短缺之窘境,極大削弱了我軍作戰能力。”
這些游擊隊,就像一群不知疲倦的工兵,在日軍龐大的戰爭機器上,不斷地拆卸著螺絲。
一顆、兩顆……當數量足夠多時,整臺機器的運轉都會出現致命的問題。
就在這時,一份來自東京軍部的命令,讓他徹底感到了絕望。
軍部要求,從關東軍和國內抽調兵力,增援中國戰場,準備發動更大規模的攻勢,以“徹底解決長沙問題”。
山本在回電中激烈反對。
他指出,在太平洋戰事一觸即發,美軍力量正在快速恢復的關鍵時刻,任何向中國戰場的增兵行為,都是嚴重的戰略錯誤。
這會進一步分散帝國本就捉襟見肘的兵力。
然而,他的反對如石沉大海。
陸軍們已經被憤怒和恥辱沖昏了頭腦,他們無法容忍在中國戰場上的接連失敗。
山本五十六放下電報,感到一陣無力。
他看到了日本戰略中那種根深蒂固的傲慢與僵化。
他們永遠低估對手的意志,永遠高估自己的精神力量。
戰爭的殘酷,與中國軍民那不屈不撓的抗戰精神,形成了如此鮮明而諷刺的對比。
他在日記中寫滿了自己的憂慮:
“我們在走向一條不歸路,中國的頑強讓我們付出沉重代價。”
他仿佛已經能聽到,帝國這艘銹跡斑斑的戰艦,在驚濤駭浪中,發出了即將散架的呻吟。
05
1942年暮春,太平洋上的空氣變得越來越緊張。
為了打破僵局,徹底摧毀美國海軍的剩余力量,山本五十六決定孤注一擲。
他制定了一個無比大膽的計劃——“MI作戰”,目標直指中途島。
他計劃用四艘主力航母作為誘餌,引出美軍的太平洋艦隊,并在中途島附近,用壓倒性的海軍力量,將其一舉全殲。
只要能摧毀美軍的航母,日本就能在太平洋獲得至少一年的戰略主動權,從而有機會鞏固南方的資源區,甚至逼迫美國和談。
這是一個賭上帝國命運的計劃。
在聯合艦隊的旗艦“大和”號上,山本向他的高級軍官們闡述著計劃的每一個細節。
地圖上,無數的箭頭和標記,構成了復雜而精密的大網。
然而,在計劃的推演過程中,一個幽靈般的陰影始終揮之不去。
“司令官閣下,”源田實航空參謀提出了他的擔憂,“我們的作戰計劃如此復雜,環環相扣。一旦任何一個環節出錯,后果不堪設想。我們必須假設,美國人有可能已經破譯了我們的海軍密碼。”
“JN-25密碼是帝國海軍的最高機密,美國人不可能這么快破譯!”南云忠一中將,即將率領航母編隊出征的指揮官,不以為然地反駁道。
山本五卻沉默了。
他不像南云那么樂觀。
留學美國的經歷讓他深知美國人的情報分析能力有多么強大。
更何況,中國戰場的持續牽制,給了盟軍更多的時間和機會。
他想起了那些關于共產黨游擊隊的情報。
那些深入敵后的戰士,他們不僅破壞鐵路,襲擊據點,更重要的,他們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情報網絡。
他們從民眾中來,到民眾中去,日軍的一舉一動,很可能都通過各種渠道,傳遞到了盟軍的耳朵里。
如果說,盟軍的情報機構是一個大腦,那么中國戰場上無數的抵抗者,就是它的神經末梢。
正是這些遍布中國大地的神經末梢,為盟軍破譯日軍密碼提供了海量的數據和寶貴的驗證機會。
中途島的計劃,或許從一開始就暴露在敵人面前。
這個想法讓山本不寒而栗。
會議結束后,山本五十六獨自回到房間。
他感到一陣心力交瘁,一種不祥的預感籠罩著他。
他在日記中寫道:
“我們在走向一條不歸路,中途島或將成為決定命運的轉折點。”
就在他準備收起日記本時,一名通訊官神色緊張地敲門進來,遞給他一封剛剛收到的,通過特殊渠道傳遞的加密電報。
發信方不明。
山本打開電報,上面沒有復雜的密碼,只有一行簡短的文字,仿佛來自地獄的警告:
“中途島將是日本的墳墓。”
山本五十六“霍”地一下站了起來,手中的電報紙被他捏得變了形。
他的瞳孔驟然收縮,渾身的血液仿佛在瞬間凝固。
這是誰發來的?
是盟軍的心理戰,為了動搖他的決心?
還是……在帝國的深處,隱藏著一個他不知道的敵人?
巨大的懸念,如同一張無形的大網,瞬間將山本五十六和整個日本聯合艦隊的命運,徹底籠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