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類軍事技術和戰術戰法的不斷推陳出新,在未來可能到來的祖國完全統一之戰中,解放軍消滅對岸頑抗之敵的手段,自然也在持續豐富和進化。對于許多國內軍迷來說,相信不少人都經歷過諸如“二炮部隊‘東風導彈’直取臺北”、“遠程火箭炮向對岸瘋狂洗地”和“殲-20隱身戰機隱匿奪取戰場制空權”等話題的討論。如今,隨著“無人化戰爭”時代的到來,我們不出意外地看到了解放軍潛在的收臺手段再度上新。顯然,這說明解放軍對軍事技術領域的各類新潮流和新發展方向,有著極強的靈敏度和追蹤能力,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一切從實戰需求出發”。
報道中出現的畫面
報道中出現的畫面
在央視國防軍事頻道于近期播出的“國防軍事早報”欄目中,出現了對解放軍陸軍某旅的相關報道。從視頻內容中可見,多臺背負著自動步槍、火箭筒、煙霧彈發射器、榴彈發射器和電子干擾系統的“機器狗”和“機器狼”,與人類士兵組成類似“三三制”的隊形,實施搜索和前進的畫面。尤為令人感到意外的一點在于,這些“機器狗”和“機器狼”的數量,基本與投入演練的人類士兵相當,達到了不低于1:1的水平
背負自動步槍的“機器狼”
當然,出于視覺宣傳效果所需,以及便于攝像師的拍攝操作,畫面中的這些士兵、“機器狗”和“機器狼”之間的距離都很近。而在實戰中,各作戰小組之間和小組內的各成員之間,往往都會拉開十幾米到幾十米不等的距離。這個距離既在步兵輕武器的有效射程范圍之內,能隨時為戰友提供掩護,同時又可避免因過分扎堆而在短時間內,遭到敵方密集火力的全部殺傷。
伴隨步兵作戰的無人戰車和無人機
仔細想來,與之類似的出自官方媒體之手的報道,在前不久也曾出現過。在解放軍陸軍某訓練場上,與人類士兵共同開展作戰行動演練的,是空中大大小小的多架多軸無人機,地面上則是多輛尺寸大小和用途各自不同的無人戰車。大型無人戰車搭載有機槍和榴彈發射器,且因具備一定的裝甲防護性,而可扮演起類似掩體的角色,人類士兵可跟在其后方前進和射擊。宛如玩具遙控車一般的小型無人戰車雖難以搭載武器,但卻憑借小巧靈活的特點,負責起了對陌生危險地域的偵察任務,將各類信息實時向后方回傳。
無人機、機器狗和無人戰車已在解放軍中實現普及
從近期出現的多則相似的報道中便不難發現,解放軍在無人裝備的列裝和運用方面,進行了相當程度的探索和嘗試。其中最值得關注和稱道的地方在于,各類無人裝備的“下沉”力度極大,直接在步兵班這一最為基礎的作戰單位內獲得了大量普及。不夸張地說,解放軍裝甲步兵班的作戰人員編制數量,早已不是傳統概念上的9個人,而是因加入了無人機、無人戰車、“機器狗”和“機器狼”后,來到了兩位數之多。
國產大型無人戰車
于是乎,我們或許可以想象一下。隨著國內在各類無人裝備領域的持續投入和發展,以及針對多種戰場環境和需求的人工智能技術不斷提升,無人裝備在部隊中的普及率和列裝數量,是否會迎來進一步提升?以至于“因1名人類士兵可同時操作多臺無人裝備”,而使得未來部隊中的無人裝備數量要比人員編制數量更多呢?這些問題的答案或都有望是肯定的。
機器狗和搭載有無人機的無人戰車
那么,如果我們站在海峽對岸的那群宵小之輩和死硬分子的立場上來想,待“那一天”到來之時,他們或將看到怎樣的場景呢?說不定,在數波空襲、導彈打擊和“東風”洗地后,解放軍成功沖灘的首波登陸部隊,會由各類無人戰車、“機器狗”和“機器狼”所組成,視野之內罕有真人士兵。面對這支無懼傷亡且不知恐懼和疼痛為何物的鋼鐵部隊,對岸真的準備好了嗎?不妨讓他們捫心自問一下。
無人戰爭時代即將到來
從“鋼鐵般的意志”到“鋼鐵和意志全都要”,解放軍定將愈發強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