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聯(lián)
"爸,如果我考砸了,你還會愛我嗎?"
那個夜晚,女兒紅著眼睛問出這句話時,林文華只是溫和地摸了摸她的頭。
"傻孩子,你怎么會考砸呢?"
直到看見試卷上那三個字,他才明白女兒真正想表達的是什么。
01
林靜怡從小就是鄰居們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每次家長會,林文華都挺著胸膛坐在第一排,聽著班主任張慧敏夸贊自己的女兒。
"靜怡這次又是年級第一,語文作文還被當作范文在全校朗讀。"
每當這時,林文華臉上的笑容就像盛開的花朵,心里那份驕傲比升職加薪還要甜蜜。
作為市政府副秘書長,林文華見過太多優(yōu)秀的年輕人,可沒有一個比得上自己的女兒。
靜怡不僅學習成績好,還懂事乖巧,從不讓父母操心。
每天放學回家,她總是主動完成作業(yè),周末還會幫母親周琴做家務。
"文華,咱們靜怡真是個福氣。"周琴常常這樣對丈夫說,眼里滿含著母親的慈愛。
可是,高考前一個月,這個完美的女兒開始變得不一樣了。
那是一個春雨綿綿的夜晚,林文華加班回到家,剛走到樓梯口就聽見女兒房間里傳來抽泣聲。
他輕手輕腳地走近房門,透過門縫看見靜怡趴在書桌上,肩膀一抖一抖的。
桌上攤著厚厚的復習資料,臺燈下是她寫了一半的試卷。
林文華推門進去,"靜怡,怎么了?遇到什么難題了嗎?"
女兒慌忙擦掉眼淚,勉強擠出一個笑容,"沒事爸,就是有點累。"
"那你早點休息,身體比什么都重要。"林文華心疼地拍拍女兒的肩膀。
接下來的幾天,靜怡的異常行為越來越明顯。
她經(jīng)常在吃飯時發(fā)呆,筷子夾著菜卻忘了往嘴里送。
有時候看著電視,眼淚就莫名其妙地掉下來。周琴問她怎么了,她總是搖搖頭說沒事。
最讓林文華不安的,是那個星期五的夜晚。
一家三口坐在客廳看新聞,主持人正在播報今年高考政策的變化。靜怡忽然放下手中的蘋果,轉頭看著父親,眼神里有種說不出的復雜情緒。
"爸,我問你個問題。"靜怡的聲音很輕,像羽毛飄在空中。
"你說。"林文華關掉電視,全神貫注地看著女兒。
"如果我考砸了,你還會愛我嗎?"
這句話像一顆石子投進平靜的湖面,激起圈圈漣漪。
林文華愣了一下,旋即笑著摸了摸女兒的頭,"傻孩子,你怎么會考砸呢?你是爸爸的驕傲,永遠都是。"
靜怡沒有再說話,只是默默地回到房間。
那天晚上,林文華翻來覆去睡不著覺。
女兒的那句話像一根刺,扎在他心里隱隱作痛。一個成績優(yōu)異的孩子,為什么會問出這樣的問題?
第二天一早,林文華特意給張慧敏打了電話。
"張老師,我想了解一下靜怡最近在學校的情況。"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張慧敏的聲音帶著些許擔憂,"林先生,我正想找你聊聊這個問題。靜怡最近在學校的表現(xiàn)確實有些反常。"
"怎么反常?"林文華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她上課經(jīng)常走神,有幾次我看見她在看窗外發(fā)呆。
最讓我擔心的是上周的模擬考試,她做到一半突然站起來就走了,說身體不舒服。可是校醫(yī)檢查后說她沒有任何問題。"
張慧敏的話讓林文華如墜冰窟。這個從小到大從未在考試中出過差錯的女兒,竟然會中途離場?
"她的成績怎么樣?"林文華緊張地問。
"這次模擬考試的成績還沒出來,不過從她答題的情況看,應該不會太理想。林先生,孩子可能是壓力太大了,你們在家要多關心關心她的心理狀態(tài)。"
掛掉電話后,林文華在辦公室里坐了很久。
他想不明白,一向懂事乖巧的女兒為什么會有這樣大的變化。是學習壓力太大?還是家里的期望讓她喘不過氣?
那天晚上回到家,林文華特意買了靜怡最愛吃的草莓蛋糕。
"靜怡,爸爸給你買了蛋糕。"他笑著把蛋糕盒放在餐桌上。
女兒看了一眼蛋糕,眼中閃過一絲復雜的情緒,"爸,你是不是聽張老師說什么了?"
"沒有,就是想給我的寶貝女兒買個蛋糕。"林文華坐在女兒身邊,"靜怡,如果有什么心事,一定要告訴爸爸媽媽,好嗎?"
靜怡點點頭,卻沒有說話。
她切了一小塊蛋糕放進嘴里,草莓的甜膩味道在舌尖綻放,可她的眼中卻沒有往日的喜悅。
02
六月的陽光格外熾熱,高考終于結束了。
林文華請了三天假,陪女兒度過了考試后的日子。
靜怡表現(xiàn)得很平靜,既沒有如釋重負的輕松,也沒有忐忑不安的緊張。
她每天按時起床,幫母親做做家務,偶爾看看電視,就像什么都沒發(fā)生過一樣。
"靜怡,你覺得考得怎么樣?"林文華試探著問。
"還行吧。"女兒的回答簡單得讓人摸不著頭腦。
成績公布的那天,林文華比女兒還要緊張。
他一大早就守在電腦前,手指顫抖著輸入女兒的考號和身份證號碼。
當分數(shù)出現(xiàn)在屏幕上的那一刻,林文華感覺大腦一片空白。
678分。
今年清華大學的錄取分數(shù)線是679分。
差一分,就這么一分。
林文華反復確認了三遍,確信自己沒有看錯。他無法相信,這個從小到大都是第一名的女兒,竟然會在最關鍵的時刻出現(xiàn)這樣的結果。
"靜怡!靜怡!"他大聲喊著女兒的名字。
靜怡從房間里走出來,看見電腦屏幕上的分數(shù),臉上沒有絲毫驚訝的表情。她平靜得讓人心慌,就像早就知道會是這個結果一樣。
"爸,我知道了。"她輕聲說道。
"你知道了?"林文華瞪大了眼睛,"靜怡,你不覺得這個分數(shù)有問題嗎?以你平時的水平,怎么可能只考這么點?"
靜怡沒有回答,轉身回到了房間。
那天晚上,靜怡失蹤了。
周琴在家里到處找都沒找到女兒,林文華開車在城市里轉了一夜,幾乎找遍了所有靜怡可能去的地方。
直到第二天清晨,靜怡才自己回到家里,身上還帶著海風的咸腥味道。
"你去哪里了?擔心死我們了!"周琴紅著眼睛抱住女兒。
"去海邊坐了一夜,想了很多事情。"靜怡的聲音很輕,眼神卻異常堅定,"爸媽,我決定復讀。"
這句話讓林文華松了一口氣。他以為女兒是因為沒考上清華而受到打擊,現(xiàn)在愿意復讀說明她還沒放棄。
"好,我們支持你。爸爸給你找最好的復讀班,明年一定能考上清華。"林文華握著女兒的手,眼中滿含鼓勵。
可是接下來的幾天,靜怡的表現(xiàn)讓林文華越來越困惑。
她確實在準備復讀的事情,可態(tài)度過于淡定,不像剛剛經(jīng)歷挫折的人。她照常看書做題,按時吃飯睡覺,臉上甚至還帶著一種奇怪的平靜。
那種平靜讓林文華感到不安。
一個星期后的晚上,林文華走進女兒的房間想和她談談,卻發(fā)現(xiàn)靜怡不在。
他想在書桌上給女兒留張紙條,無意中看見了攤開的日記本。
作為父親,他知道不應該偷看女兒的隱私,可那幾行字卻讓他無法移開視線:
"今天爸爸又在說復讀的事情,他真的以為我是因為發(fā)揮失常才考成這樣的嗎?如果我告訴他,這個分數(shù)正是我想要的結果,他會不會崩潰?我累了,真的累了。從小到大,我就像一個木偶,按照別人設計好的軌道生活。優(yōu)秀的成績,乖巧的性格,聽話的女兒,這就是我的全部標簽。可是,我自己想要什么,有人關心過嗎?"
林文華的手開始顫抖,日記本差點從手中滑落。他不敢相信這些話是從自己引以為傲的女兒口中寫出的。
原來,靜怡對現(xiàn)狀的不滿和困惑早就積壓在心里,只是他這個做父親的從來沒有察覺過。
03
接下來的幾天,林文華像著了魔一樣思考著女兒日記中的那些話。
他開始回憶女兒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試圖找出自己忽略的細節(jié)。
可是越想越發(fā)現(xiàn),他對女兒的了解竟然如此表面。
他知道女兒喜歡什么顏色的衣服,知道她不愛吃胡蘿卜,知道她的成績永遠是第一名,但他不知道女兒內心真正的想法,不知道她的理想和夢想。
"我不能就這樣接受。"林文華對著鏡子中的自己說道。
作為一名在政府工作多年的老同志,林文華深知人脈關系的重要性。他想到了大學同學趙建國,現(xiàn)在是省教育廳的處長,負責高考相關工作。
那天中午,林文華約趙建國在老地方見面——他們大學時代經(jīng)常去的那家小餐館。雖然現(xiàn)在餐館裝修得富麗堂皇,但那份老友情誼依然沒變。
"建國,我想請你幫個忙。"林文華開門見山地說。
趙建國放下筷子,認真地看著老同學,"什么事?你說。"
"我想看看我女兒的高考試卷。"
這句話讓趙建國愣了一下。
按照規(guī)定,高考試卷是保密材料,除了特殊情況,不允許家長查看。
"文華,你知道這個要求很難辦。試卷查看有嚴格的程序,而且..."
"建國,我知道這個要求過分,但是我真的需要知道真相。"
林文華的聲音帶著懇求,"我女兒平時成績都是年級第一,這次卻只考了678分,剛好差清華一分。我總覺得這里面有什么問題。"
趙建國沉思了片刻,最終點了點頭,"好吧,看在咱們這么多年交情的份上,我想想辦法。不過你要答應我,查看試卷的事情絕對不能對外說。"
"我保證。"林文華握住老友的手,眼中滿含感激。
三天后,趙建國給林文華打來電話,"明天下午兩點,省教育考試院,我陪你去看試卷。記住,只能看,不能拍照,不能做記錄。"
掛掉電話后,林文華激動得一夜沒睡。
他有一種預感,明天會揭開所有的謎團。
第二天下午,林文華提前半小時就到了省教育考試院。
這是一棟莊嚴的辦公大樓,門口的保安檢查得很嚴格。趙建國準時出現(xiàn),帶著他走進了一間特殊的查閱室。
房間里有攝像頭,有工作人員在旁邊監(jiān)督,桌上擺著一個密封的檔案袋。
"林靜怡,考號2425001578,這就是你女兒的試卷。"工作人員拆開檔案袋,將試卷一一擺在桌上。
林文華深吸一口氣,開始仔細查看女兒的試卷。
第一張是數(shù)學試卷。
他雖然不是理科生,但對數(shù)學還是有一定了解的。試卷前面的基礎題目大部分都對了,但有幾道明顯簡單的題卻答錯了。
更奇怪的是,后面幾道壓軸題的解題思路完全正確,計算過程也沒有問題,但最后的答案竟然是錯的。
英語試卷更是讓林文華困惑。
靜怡的英語一直很好,經(jīng)常參加英語競賽并獲獎。
可這張試卷上,完形填空部分有好幾個明顯的錯誤選擇。解題過程完全正確,但最后的答案被改成了錯誤的。
看到這里,林文華的心開始狂跳。一種可怕的猜測在他腦海中形成,但他不敢相信。
最后是語文試卷。
前面的基礎題目和閱讀理解部分正常,但作文部分讓林文華徹底震驚了。
作文題目是"我的理想",靜怡寫的是一篇關于成為醫(yī)生的文章。
文字優(yōu)美,結構完整,論述清晰,可以說是一篇優(yōu)秀的考場作文。
但閱卷老師給的分數(shù)并不高,還在旁邊寫了一句評語:"內容雖然完整,但情感表達略顯生硬,言不由衷。"
言不由衷?這四個字讓林文華怔住了。
他仔細閱讀女兒的作文,文章中確實透露出一種奇怪的疏離感。
靜怡寫著立志成為醫(yī)生,救死扶傷,但字里行間卻沒有真正的熱情和向往。
04
林文華再次翻看數(shù)學試卷,這次他更加仔細。
在一道關于函數(shù)的題目中,靜怡的解題過程完美無缺,每一步推導都準確無誤,甚至比標準答案還要簡潔明了。
可就在最后一步,她將正確答案"16"改寫成了"15"。
這不是筆誤,因為原來的"16"被用橡皮擦得很干凈,"15"寫得工工整整。
更讓人費解的是,在這道題的旁邊,靜怡用鉛筆畫了一個很小的問號,似乎在質疑什么。
理綜試卷上的情況如出一轍。
一道化學計算題,靜怡的計算過程詳細而準確,甚至還用了兩種不同的方法進行驗證,都得出了相同的正確答案。可在答題卡上,她填寫的卻是一個完全錯誤的數(shù)值。
看到這里,林文華終于確信了自己的猜測。
他帶著顫抖的手翻開語文試卷,想要尋找更多的線索。
作文《我的理想》洋洋灑灑八百多字,通篇都在描述成為醫(yī)生的偉大理想。
靜怡寫道:"醫(yī)生是白衣天使,能夠救死扶傷,這是我從小的夢想。我希望能考上最好的醫(yī)學院,學習最先進的醫(yī)學知識,將來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醫(yī)生,為患者解除痛苦,為社會做出貢獻。"
字跡工整,論述有力,如果單純從文字技巧上看,確實是一篇不錯的考場作文。可就像閱卷老師說的,整篇文章透著一種"言不由衷"的感覺。
林文華仔細閱讀每一個段落,試圖找出問題所在。
就在這時,他注意到了試卷邊緣的一些痕跡。
05
在作文試卷的右邊緣,有一些用鉛筆寫的很淺的小字。
字體很小,如果不仔細看很容易忽略。林文華湊近仔細辨認,內容讓他如遭雷擊。
"反正寫什么都無所謂,老師們都喜歡看這種假大空的內容。我真正的理想他們不會理解的。"
這句話像一把鋒利的刀子,割開了林文華心中最柔軟的地方。
他繼續(xù)往下看,在試卷的底部邊緣,還有一行更小的字:
"從小到大,所有人都在告訴我應該成為什么樣的人,從來沒有人問過我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林文華的手開始劇烈顫抖,他強忍著心中的震撼繼續(xù)尋找。
在數(shù)學試卷的邊緣,他發(fā)現(xiàn)了另一行小字:"這些題目我都會做,但做對了又怎樣?我還是不快樂。"
理綜試卷邊緣的字跡最難辨認:"科學可以解釋很多現(xiàn)象,但解釋不了為什么我要按照別人的意愿生活。"
每一行字都像一顆子彈,射穿了林文華的心臟。
他終于明白,女兒不是發(fā)揮失常,不是緊張怯場,而是用這種極端的方式在反抗,在吶喊。
就在他以為已經(jīng)看完所有秘密時,在語文試卷的最后一頁,他看到了那三個讓他徹底崩潰的字。
就在作文的右下角,用極其微小的字體,靜怡寫下了三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