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越南和美國簽署新協議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
不過,根據美媒最新的爆料,這份協議可能根本不存在,一切都是特朗普的自嗨罷了。
而就在美越協議事件不斷發酵之際,中國和越南外交方面的領導見了一面。
在這次會面中,越南外長親口給了中國一個承諾......
美越協議遭質疑
7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突然在社交媒體上宣布,美國與越南達成了一項新的貿易協議。
按照他的說法,越南將全面開放市場,接收更多美國產品進入本國,而本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卻要面臨至少20%的關稅。
此外,協議中還特別加了一項條款:只要是經過越南轉運的第三國商品,也要一律征收高達40%的懲罰性稅率。
這個版本的協議一出,引發了極大爭議。
很多人第一反應是:越南怎么會接受這樣明顯不對等的條件?
畢竟,這等于不僅犧牲了自己對美的出口利益。
表面上看,越南之所以“妥協”,是因為它對美國市場依賴太深。
2024年,越南對美國出口高達1360億美元,占本國GDP的近三成。
而美國對越南出口僅有131億美元,越南對美貿易順差高達1230億美元。
這種不對稱的結構,讓越南在特朗普的關稅威脅面前顯得被動而脆弱——美方只要稍微動一動手指,就能讓越南經濟承壓。
不過,最近美國媒體爆料,此協議的背后另有隱情。
美國《政治報》披露了一則令局勢復雜化的內幕消息:原來,在協議宣布之前,越南方面從未真正接受過“20%”這個數字。
據四名知情人士透露,越方此前與美方接觸時認為談妥的是11%的關稅,美方并未明確告知會提升到20%。
換句話說,在越南還以為“談妥了”的時候,特朗普直接單方面宣布了一個版本升級版的協議,把稅率抬高近一倍,完全沒有再和越方溝通。
更令人玩味的是,協議宣布至今,美越雙方都沒有公布任何正式文本,也沒有安排簽署儀式或發表聯合聲明。
這種情況在正常的雙邊協議中極為罕見。
有分析指出,這很可能意味著協議根本沒有被越南政府正式接受,甚至可能壓根不存在正式文本。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越南方面自特朗普發聲以來始終保持沉默,既沒有公開反對,也沒有配合宣傳。
在這樣的背景下,越南的下一步動作引發外界關注。
越南的承諾
7月10日,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越南副總理兼外長裴青山與中國外長王毅會晤。
面對王毅,裴青山并沒有回避問題,反而主動釋出了多個信號。
他坦率表示,中越兩國應當保持密切溝通,尤其在當前國際形勢復雜、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越南愿意與中國一道,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系。
這句“要一起維護多邊貿易規則”,不只是外交辭令,更被視為越南對中國的一種明確承諾。
裴青山此番表態,其背后并不難理解。
雖然近年來越南在外貿上表現活躍,努力吸引西方投資,但真正支撐其制造業和經濟增長的,依然是對中國的高度依賴。
從原材料供應到設備采購,從產業鏈分工到區域合作,中國長期是越南的最大貿易伙伴和最大進口來源國。
越南想要參與東亞和全球的供應鏈運作,很難繞開中國。
因此,裴青山此時選擇“在中國面前表態”,也是向外界傳遞一個信號:越南不會被美方“逼上戰車”。
不過,話雖如此,越南還需要用實際行動來兌現這些承諾。
中越兩國雖然經濟合作密切,但近年來在南海、貿易管制等問題上也時有摩擦。
如果越南真心想在未來的區域格局中強化與中方這一關鍵合作伙伴的關系,那么除了外交表態之外,也應在具體措施,拿出更多誠意。
承諾,只是起點,真正能讓雙邊關系穩定向前的,仍然是可見的、明確的行動。
參考資料:
王毅會見越南副總理兼外長裴青山——環球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