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副校長圍繞核心素養從6個方面對學期教學工作進行精彩總結
以智慧課堂育核心素養:2024-2025 學年教學工作的破與立
本文字數3681字,閱讀需要5分鐘,講話發言需要15分鐘左右
訂閱后購買本專欄進入第一篇文章閱讀到文章末尾提取本專欄全部電子文檔。
作為分管教學的副校長,站在學年收官節點回望,這一年的教學工作恰似一場 “深耕細作”—— 我們既要守住教學常規的 “基本盤”,又要在大單元教學、真實情境創設等 “新賽道” 上突破創新。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言:“教亦多術矣,運用在乎人。” 本學年,我們以 “核心素養” 為綱,將熱點教學理念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課堂實踐,現將主要工作匯報如下:
一、課程重構:讓核心素養落地課堂主陣地
(一)國家課程的 “校本化生長”
基于最新義務教育課程方案,我們對課程表進行了 “素養導向” 的微調:
語文課增加 “思辨閱讀” 模塊,每周用 1 課時開展 “真實情境辯論”,如 “小學生該不該帶手機進校園”;
數學課減少 1 節習題課,增設 “生活應用課”,學生用統計知識分析校門口交通流量,用幾何原理設計班級圖書角;
科學課與勞動課融合,開展 “校園種植園” 項目,學生在培育蔬菜的過程中掌握光合作用原理(科學),學會農具使用(勞動)。
這種調整不是簡單的課時增減,而是讓每門學科都成為 “素養培育場”。正如杜威所言:“教育即經驗的不斷改造”,當學生在語文課上為家鄉特產設計宣傳文案,在數學課上測算操場改造方案時,知識便從課本走進了生活。
(二)跨學科課程的 “破界生長”
本學年重點打造了 “三問學堂” 跨學科課程:
問自然:結合 “世界環境日”,語文組指導撰寫《校園植物觀察日記》,科學組帶領制作 “植物生長數據模型”,美術組設計 “環保主題海報”;
問社會:圍繞 “社區養老” 議題,道法課分析政策,數學課調研老年人口比例,英語課撰寫 “給社區的建議信”;
問未來:開展 “AI 與學習” 暢想活動,信息技術課設計簡易編程,語文課創作科幻故事,音樂課編排 “機器人舞蹈”。
這些課程打破了學科壁壘,學生提交的不再是單一作業,而是包含調查報告、創意設計、表演視頻的 “素養成長包”。某家長在反饋中寫道:“孩子現在看新聞會主動分析‘這涉及哪些學科知識’,這種思維方式比成績更寶貴。”
(三)課后服務的 “提質升級”
延續 “三公里課后服務圈” 建設,本學年新增 “雙師課堂”:
邀請社區工程師帶學生拆解舊家電(科學 + 勞動);
聯合美術館開展 “用畫筆講家鄉故事”(美術 + 語文);
開發 “作業診療室”,教師針對學生錯題進行 “病因分析”,如 “計算錯誤是因為步驟跳脫還是概念不清”。
低段學生的 “游戲化學習包” 尤其受歡迎:用拼音卡片玩 “組詞接龍”,用數學積木拼 “圖形城堡”,在玩中實現 “作業 + 素養” 的雙重目標。
二、教學革新:讓課堂成為素養生長的土壤
(一)大單元教學的 “三階實踐”
本學年,我們將大單元教學從 “理念” 轉化為 “操作手冊”,形成 “三備三磨” 流程:
【需要完整電子版請先關注“教育好文”,購買后可獲取本專欄全部材料的電子文檔(都是結構漂亮、娓娓道來、金句不斷的精彩講話稿),您還可以在本號遇見更多學校教育管理的公文材料、匯報材料、校長講話、計劃總結、管理制度等學校公文類文章和學校管理能力提升課程,成為超級會員可以看到所有文章和課程,期待您加入教育好文超級會員,可代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