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特例的貓”,關注后了解更多精彩內容!!
我一直認為,歷史除了燭照萬里的規律總結,高屋建瓴的宏大敘事,也該有些普通民眾的酸甜苦辣。
我的父母和長輩,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如果能通過分享他們的小故事,讓更多人看到那個時代的蕓蕓眾,究竟如何生存,于我而言,就足夠了。
抗日:
外公小時候是見過鬼子的,他的父親,即我的宗外公更和鬼子打過交道。
宗外公年輕時做街溜子,被鬼子抓了壯丁,和村民一起被押著去挖壕溝。
負責看守他們的,除了幾個鬼子,還有一群偽軍。
當時是滴水成冰的三九天,宗外公出來匆忙,穿的比較單薄,被寒風一吹,就凍得抖個不停。
一旁的鬼子軍官看到了,就把自己的大衣脫了下來,罩在宗外公身上,然后朝他揮了揮手,叫他快走。
翻譯和偽軍看到了,叫宗外公趕緊下跪,要謝謝皇軍。
軍官嘰里咕嚕說了一通,大意好像是,欺負平民是軍人的恥辱,有違武士道。
(原話究竟是怎么說的,已經無法考證了,宗外公去世多年,這段話是我小時候聽母親轉述的,可惜母親年齡大了,也不記得詳情了)
然后宗外公就走了,第二天一同挖壕溝的村民也回來了,說鬼子管了頓飯,不過很難吃。
那個日本軍官的故事,很像《地下交通站》中的黑藤規三,在縣里駐扎的時候,欺負平民的事情也不多。
這樣的鬼子看起來比一般的要好,但其真實目的,無非是通過所謂的“示好”,麻痹中國人的斗志。
要跳出他們的圈套很簡單:究竟是誰,逼得宗外公要在數九寒天,冒著生命危險挖壕溝呢?
他們和執行“三光政策”,搞大屠殺的鬼子,其實是一體兩面,只有量的不同,沒有質的區別。
由于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他們甚至比后者更危險,破壞力更大。
除了宗外公,外婆也和鬼子接觸過。
她小時候見過鬼子兵,據老人家回憶,鬼子兵進村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找吃的,翻箱倒柜,到處搜刮。
有一次,兩個饑腸轆轆的鬼子兵闖進她家,太姥姥急中生智,將僅有的一點糧食,藏在淘米籮,塞進收起來的帳子里,居然躲過了一劫。
鬼子沒找到吃的,又跑去禍害下一家了。
文革:
父親對文革印象最深的,是對反目的夫妻。
當時鬧武斗,夫妻兩個分別加入了不同的造反派。
妻子那派的口號是“保護毛主席”,丈夫那派口號是“保衛毛主席”。
兩個造反派分別稱對方是反革命,彼此間水火不容,弄出好幾條人命!
雖然現在看起來很荒謬,但當時就是這樣。
大學時搜集史料,發現許多文革回憶,都涉及到這個梗:敵對雙方往往是因為幾個字不一樣,就成了對方眼中的反革命。
不過夫妻兩個雖然加入了不同的派別,白天打得死去活來,但晚上還是一起睡。
畢竟革命要搞,生活需要,也得解決嘛!
就這么打著打著,兩邊的矛盾越積越深。
妻子那方的頭頭,也就是他們的一號勤務員,認為這個女同志立場不堅定,要將她開除出去。
妻子急了,說要戴罪立功,向革命表忠心。
當天傍晚,妻子叫了幾個造反派的同志在家埋伏。
等丈夫回家之后,幾個人就一擁而上將丈夫綁了。
隨后將他裝入麻袋,系上大石頭,直接沉進我們那的一條大河。
據說丈夫死的時候一個勁地求饒,但妻子非常堅定:“我不能做叛徒,不能背叛毛主席!”
這個女人現在還活著,之后再沒結婚。
我曾經從她家門口走過,她住的那間土坯房,還是當年她那個丈夫蓋的,唉!
改革:
關于改革,除了農業稅、三提五統和躲計生的荒山野嶺,印象最深的,是小時候母親給我講的一個故事。
常州工人游街抗議:寧要上崗,不要香港!
她那時候剛到江蘇,由于只讀過夜校,不理解那次抗議的前因后果。
只覺得這個口號很有意思(結合香港和上崗這兩個時代關鍵詞,我猜應該是國企改制,工人大下崗的)
可惜網上搜不到任何相關新聞,只存在于母親的口述中。
我想,這才是歷史的常態吧,絕大多數歷史,就是永遠被淹沒的。
只是有部分人在極偶然的情況下,得知一些碎片,就像我聽到母親說的那次抗議。
那些工人的生計,在大人物們眼中,大概是次要矛盾。
他們眼中的主要矛盾是國企要減員增效,要三年扭轉凈虧損局面。
不是你的錯,但代價由你承擔,僅此而已!
ps:為了生計偶爾接商單,希望大家理解下,有收益可變現,才能支持老貓持久創作。
相關付費文推薦(點擊鏈接即可跳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