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湖北 | 湖北省公布2025年第一批生態環境執法典型案例

0
分享至

2025年,湖北省生態環境廳認真落實《湖北省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典型案例指導制度》,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典型案例收集、整理、解析和發布機制,定期與不定期地發布指導性典型案例,供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參考。

為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的警示震懾和示范引領作用,現將各地辦理的一批典型案例予以公開,并對積極查辦案件的十堰市生態環境局張灣分局、鄂州市生態環境局鄂城分局、襄陽市生態環境局棗陽分局、宜昌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支隊、荊門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支隊、孝感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支隊等相關辦案單位予以表揚。

此次公布的6個指導性典型案例,主要涉及噪聲超標投訴舉報、不正常運行大氣污染防治設施、出具虛假排放檢驗報告、涉嫌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涉嫌提供虛假證明文件、涉嫌篡改監測數據等類型。

案例一

十堰市對群眾舉報某公司噪聲超標案實施獎勵

【案情簡介】

2023年10月11日,十堰市生態環境局張灣分局接到十堰市12345公共服務熱線交辦單,有市民舉報某公司生產噪聲擾民。2023年10月13日,十堰市生態環境局張灣分局執法人員對該公司進行現場檢查時,該公司正在生產,廠區東側、北側為居民點,距離周邊居民較近,其中東側廠界距離居民樓約3米。經委托第三方檢測公司對該公司晝間生產噪聲進行現場檢測。檢測報告顯示該公司廠界晝間噪聲檢測結果為62dB,超過《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2類區標準限值。

【查處情況】

該公司上述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排放噪聲、產生振動,應當符合噪聲排放標準以及相關的環境振動控制標準和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要求”的規定。

2024年1月5日,十堰市生態環境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第七十五條規定,對該公司處以罰款2萬元并督促指導完成整改。該公司迅速整改, 通過調整生產時間、調整產生噪音設施設備布局、關閉隔音玻璃和車間大門等方式,減小噪音擴避免噪音擾民。

后經委托第三方檢測公司對該公司整改后的廠界噪聲進行復測,檢測結果顯示整改后企業廠界噪聲達標。十堰市生態環境局張灣分局將該投訴舉報問題的查處情況及企業整改情況向舉報人進行了反饋,并依據《十堰市生態環境違法行為舉報獎勵實施辦法》的規定,給予舉報人獎勵1000元,舉報人對整改情況表示滿意。

【案例評析】

本案來源于群眾投訴舉報,屬于典型的超標排放噪聲案件,雖案情較為簡單,但涉及民生,通過鼓勵公眾參與環境監督,落實舉報獎勵政策,有效調動了公眾參與環境監督的積極性,充分體現了舉報獎勵制度在拓寬線索來源、激勵公眾參與、強化社會共治方面的優越性和必要性。

同時,生態環境部門督促涉事企業積極采取科學有效的降噪措施,切實履行其環境污染治理主體責任,有效解決了噪聲擾民問題,保障了周邊群眾的安靜生活環境,并成功化解了相關輿情,該案及展現了行政監管的高效執行,又發揮了社會監督的重要作用,實現了行政監管與社會監督的良性互動與協同增效,為高效解決同類投訴環境問題提供了示范。

案例二

鄂州市某工貿有限公司不正常運行大氣污染防治設施案

【案情簡介】

2024年8月9日,根據生態環境部大氣遠程幫扶要求,鄂州市生態環境局鄂城分局執法人員對鄂州某工貿有限公司進行現場檢查,發現該公司氧化車間工人使用行吊對鋁合金進行酸洗作業期間,配套建設的兩臺酸霧廢氣堿液噴淋塔均未運行,皮帶處于靜止狀態,噴淋堿液加液泵未開啟,噴淋塔內液面處于靜止狀態,車間內可見揮發性白霧產生,有強烈刺鼻味道。該公司存在涉嫌不正常運行大氣污染防治設施以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大氣污染物的環境違法行為。

【查處情況】

該公司上述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二十條第二款“禁止通過偷排、篡改或者偽造監測數據、以逃避現場檢查為目的的臨時停產、非緊急情況下開啟應急排放通道、不正常運行大氣污染防治設施等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大氣污染物”的規定。

2024年9月6日,鄂州市生態環境局依法下達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書,并于2024年12月5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九十九條第三項的規定,對其處以罰款10萬元。

2025年1月13日,鄂州市生態環境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六十三條和《行政主管部門移送適用行政拘留環境違法案件暫行辦法》第七條第一項的規定,將該案移送鄂州市公安局。2025年6月4日,鄂州市公安局鄂城區分局對違法行為人依法實施行政拘留五日。

【案件評析】

(一)“雙罰制” 凸顯執法力度。本案通過“企業處罰+個人追責”的雙重懲戒模式,既對違法主體處以行政罰款,又對直接責任人員實施行政拘留,有效突破了“企業違法、個人無責”的傳統慣性認知,強化了對環境違法行為的追責力度。

(二)契合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要求。案件查處時間節點與生態環境部大氣遠程幫扶工作同步,體現了“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的工作導向,對同類涉氣企業形成 “不敢違法、不能違法”的警示效應。在當前深入推進“藍天保衛戰”的背景下,企業需切實履行環保主體責任,將污染防治從“被動應對”轉化為“主動防控”,方能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案例三

襄陽市某檢測公司出具虛假排放檢驗報告案

【案情簡介】

2024年12月25日,根據上級交辦案源線索,襄陽市生態環境局棗陽分局執法人員查實,襄陽市某檢測公司2024年12月9日對牌照號為鄂Fxxx62的柴油車進行排氣污染物檢測時,實時上傳的復檢視頻顯示,15時51分26秒至15時51分34秒,被檢車輛排氣管檢測過程中排放明顯可見藍煙,15時51分34秒至15時51分48秒,被檢車輛排氣管檢測過程中排放明顯可見黑煙,但該公司仍出具在用車合格檢驗(測)報告。

另查實,2024年11月20日,該公司采用穩態工況法對牌照號為鄂Fxxx13的非營運汽油機動車(有獨立工作排氣管2個)進行排氣污染物檢測時,未按《汽油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檢測方法(雙怠速法及簡易工況法)》(GB18285-2018)規定,對獨立工作的雙排氣管車輛采用Y型取樣管的對稱雙探頭同時取樣,并保證兩分取樣管內的樣氣同時到達總取樣管,仍出具在用車合格檢驗(測)報告。

【查處情況】

該公司上述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四條第一款“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應當依法通過計量認證,使用經依法檢定合格的機動車排放檢驗設備,按照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制定的規范,對機動車進行排放檢驗,并與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聯網,實現檢驗數據實時共享。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及其負責人對檢驗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的規定。

2025年1月6日,襄陽市生態環境局依法責令該公司立即停止環境違法行為,禁止在機動車排氣污染物檢測過程中偽造機動車、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檢驗結果或者出具虛假排放檢驗報告,并于2025年1月15日前召回2臺被檢車輛,重新開展排氣污染物檢測。

該公司2025年1月12日召回被檢車輛重新檢測,2025年1月15日,襄陽市生態環境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一百一十二條第一款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二條的規定,依法對該公司處罰款10萬元,并沒收違法所得。

【案例評析】

(一)線上線下齊聯動,形成強大震懾。本案是執法人員通過線上大數據排查案源線索,實現線上線下聯動的一個典型案例。執法人員通過線下視頻監控開展現場核查時又發現新的違法行為,進一步開展調查核實,快查快治快處,做到精準打擊,讓機動車檢測領域出具虛假排放檢驗報告的違法行為無處可遁,形成不能造假、不想造假、不敢造假的高壓態勢和強大震懾。

(二)把好排放檢測關,助力污防攻堅。個別機動車檢測機構受利益驅動,想方設法逃避監管,試圖鋌而走險,幫助尾氣排放不合格的車輛出具合格檢驗報告。案件辦理過程中,執法人員通過調閱實時上傳視頻監控、對比歷史數據、查閱檢測檔案資料、現場踏勘檢測設備,多途徑收集固定證據,形成完整證據鏈條,現場以案釋法,引導企業對檢驗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遠離造假紅線,守牢法律底線,把好機動車尾氣排放的“檢測關”,助力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

案例四

宜昌市某機動車檢測公司涉嫌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案

【案情簡介】

2024年12月13日,根據交辦線索,宜昌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支隊會同宜都市分局執法人員對某機動車檢測公司進行現場檢查,發現該公司2024年4月24日到11月20日期間通過使用OBD作弊裝置,將OBD設備檢查不合格的126臺車輛標準識別碼(CALID)進行替換為相同的識別碼,共收取費用74930元,其中車輛環保檢測費用為17430元。該公司通過使用OBD屏蔽器偽造車輛標準識別碼(CALID),從而干擾環保檢測線上的計算機系統正常采集數據,致使監測系統無法正常運行、檢測數據嚴重失真,獲取違法所得超過5000元,已涉嫌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

【查處情況】

2024年12月13日,為防止有關證據可能滅失或者被隱匿,宜昌市生態環境局依法對該公司機動車檢測設備操作間內的OBD屏蔽器實施了扣押,后因案情復雜且案件尚未進入公安機關立案階段,為避免犯罪工具的滅失,扣押期限延長至2025年2月10日。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第一款第二項之規定,該公司涉嫌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2025年1月15日,宜昌市生態環境局宜都市分局將該案移送至宜都市公安分局,同時將該案移交宜都市市場監管部門撤銷該公司檢驗資質。

2025年2月5日,宜都市公安分局予以立案偵辦,目前正在進一步辦理中。2025年2月8日,宜昌市生態環境局解除扣押手續,在解除扣押的現場,由宜都市公安分局當場實施刑事扣押,實施犯罪工具交接的無縫銜接。

【案件啟示】

本案辦理中,面臨在生態環境執法部門案件移送后、公安機關尚未作出立案決定前,扣押的犯罪工具面臨期限屆滿的問題。生態環境部門為避免犯罪工具滅失,及時辦理延期扣押手續。在延期扣押期限屆滿前,與公安機關會商、溝通,在解除扣押的現場,由公安機關當場實施刑事扣押,實現行政扣押和刑事扣押的無縫銜接、雙向銜接,嚴厲打擊了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弄虛作假違法犯罪行為,全面凈化機動車排放檢測環境。

對于機動車排放檢驗領域第三方機構使用作弊器、篡改偽造檢驗報告等弄虛作假方式,幫助超標車輛實現“假達標”的違法行為,生態環境部門重拳出擊、嚴厲打擊,積極維護人民群眾的環境權益,構建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案例五

荊門市某機動車檢測有限公司涉嫌提供虛假證明文件案

【案情簡介】

2024年5月,荊門市生態環境局對某機動車檢測有限公司進行現場檢查,發現其在車輛檢測時排氣分析儀采樣管長度超過7.5m,且在檢測過程中,有2輛車明顯冒黑煙的情況下,仍為其出具檢驗合格報告,于2024年7月15日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處罰款10萬元,并沒收違法所得;2024年10月,在開展機動車排放檢驗領域第三方機構專項整治檢查中,又發現該機構開展檢測時在尾氣排放口插入的為損壞的全黑色管線取樣探頭,還通過使用其他車輛代替實際受檢車輛進行檢測并出具檢驗合格報告,于2024年12月6日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處罰款10萬元,并沒收違法所得;2024年12月,抽查又發現該機構提供的用車檢測報告中,有六輛不同車型車輛存在相同的標準校驗號(CVN)和軟件標定識別碼(CAL ID),且均出具了檢測結果合格報告,于2025年1月3日,下達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書,責令其接到決定書之日起5日內將六輛機動車召回,按照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制定的規范進行排放復檢。

【查處情況】

該檢測機構在一年內因對冒黑煙車出具合格檢驗報告、使用其他車輛代替實際受檢車輛進行檢測等違法行為,被荊門市生態環境局實施了二次行政處罰,又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的違法行為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條第一款第二項的規定,已涉嫌構成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

2025年1月24日,荊門市生態環境局依法將案件線索移送荊門市公安局東寶分局。目前,公安機關已立案偵辦,并對授權簽字人陳某執行取保候審的強制措施。

【案件評析】

一是常專協同,整治行業亂象。生態環境部門聚焦機動車檢測行業提供虛假報告、數據造假等亂象,以日常檢查與專項檢查協同推進的方式,查處各類環境違法行為,進一步規范經營行為、提升檢測質量、強化行業自律,營造公平可靠的檢測市場環境。

二是查分結合,精準鎖定線索。生態環境部門在辦理機動車檢測行業環境違法案件中,結合該行業特點,創新“現場檢查+數據綜合分析”模式,通過核查檢測流程、比對歷史數據波動,篩出異常檢測時段,鎖定該機構涉案車輛尾氣檢測標準執行不嚴、操作不規范等違法線索。

三是刑事立案,嚴懲屢犯違法。生態環境部門發現該檢測機構在一年內已因提供虛假證明文件受到兩次行政處罰后仍再次違法,且利用多種技術手段作弊,涉嫌刑事犯罪,及時移交公安機關協同查辦,通過啟動刑事立案查處,有效不僅有效打擊了其屢教不改的氣焰,更對機動車檢測行業形成有力震懾,警示機動車檢測機構守法規范經營。

案例六

孝感市某熱電有限公司涉嫌篡改監測數據案

【案情簡介】

2025年2月19日至20日,湖北省生態環境廳根據前期非現場監管摸排問題線索,組織專班對重點排污單位孝感某熱電有限公司開展現場檢查,通過調取視屏監控,發現該公司員工多次進入廢氣在線監測站房內斷開進氣采樣管路,擅自修改自動監測設備氧含量量程參數。經現場組織第三方檢測人員對鍋爐煙氣排放口進行采樣,采樣結果顯示該企業廢氣污染物超標排放且自動監測設備比對不合格。

【查處情況】

該公司上述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二十條第二款“禁止通過偷排、篡改或者偽造監測數據、以逃避現場檢查為目的的臨時停產、非緊急情況下開啟應急排放通道、不正常運行大氣污染防治設施等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大氣污染物”的規定。

2025年4月1日,孝感市生態環境局根據省生態環境廳交辦違法案件線索,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二十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以及《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23〕7號)第一條第七項的規定,將該公司涉嫌篡改監測數據案依法移送孝感市公安局。2025年4月17日,漢川市公安局已對該公司污染環境案立案偵查,目前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案件評析】

本案積極運用非現場監管手段,采用了線上檢查與現場核查相結合的執法模式,生態環境部門通過線上調閱監控視頻、提前掌握問題線索,再直奔現場突擊檢查、調查取證,不僅提高了監管效率,也避免了傳統監管中“看不到、看不全”的短板,切實發揮了非現場監管的優勢。在接到省廳交辦的該企業存在篡改廢氣自動在線監測設備監測數據的環境違法行為線索后,孝感市生態環境局當即立案查處,針對該公司相關負責人開展詢問調查,現場鎖定證據,查實違法行為,并將此案及時移送公安機關,嚴厲打擊了自動在線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類環境違法行為,切實提升了非現場監管的準確性和實效性。

來源 | 湖北生態環境

提供環境新聞線索



環境新聞線索征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 incentive-icons
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
團結全國環境新聞工作者
3865文章數 6153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專題推薦

洞天福地 花海畢節 山水饋贈里的“詩與遠方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山县| 阜新市| 安国市| 阜康市| 全州县| 峨边| 辽宁省| 深圳市| 彰化市| 康保县| 滦平县| 壶关县| 盐山县| 大名县| 洛阳市| 福清市| 宜宾市| 丁青县| 裕民县| 三原县| 长白| 高邑县| 黔东| 嘉荫县| 满城县| 开阳县| 屯昌县| 上杭县| 乐东| 木里| 江西省| 达孜县| 施甸县| 恩平市| 浑源县| 晋中市| 文昌市| 阳春市| 长治市| 拉萨市| 滨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