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冰禾
|削桐作琴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最近在中國有6天的行程,訪問3個城市。
這是阿爾巴尼斯擔任總理以來,第二次訪問中國。
相比較前總理莫里森的對華強硬,阿爾巴尼斯則對華十分友好:不僅訪華的時間拉長了,而且還立下了“三大保證”,打了特朗普的臉。
要說中澳關系,很多人最難忘的就是前總理莫里森,在他擔任總理期間,幾乎是處處跟中方對著干。
在對華問題上處處主動出擊,從跟風炒作各種議題,到在國際上配合某些國家搞圍堵,還公開拒絕我國大使的見面。
這一系列的操作下來,中澳之間的關系直接降到了冰點。
莫里森
中國市場直接拉黑了澳大利亞的許多重要產品。
澳大利亞的龍蝦到不了中國餐桌,醇厚的葡萄酒只能積壓在倉庫,連大麥和牛肉的出口商都擔心賣不出去。
這種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的玩法,確實讓莫里森騙來了一些支持的聲音,但對于這個靠出口吃飯的國家來說,莫里森一個人行為差點整個國家的出口經濟。
澳洲的農場主和企業主們,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失去中國市場后的糟糕。
在莫里森的“對華強硬”的政策下,澳大利亞的居民錢袋子癟了,日子難過了,也是在這時候大家才回過味來:跟中國對著干,承受代價的卻是普通人,政治上的硬氣,填不飽普通人的肚子。
所以,阿爾巴尼斯上臺后,中澳關系迅速解凍,一點也不奇怪。原因就一個字:錢。
或者說澳大利亞是離開中國市場就活不下去的現實。
阿爾巴尼斯在長城
聽起來十分夸張,但是數據卻不會說謊。
澳大利亞將近三分之一的出口,目的地都是中國。
尤其是鐵礦石,這個占據澳大利亞主濟收入的主要地位的行業,它的最大買主就是中國。
如果丟棄了中國市場,那么整個澳大利亞的經濟將會變得十分糟糕:數萬人的飯碗,可能一夜之間就沒了。
作為總理的阿爾巴尼斯比誰都清楚這一點,自從他上臺后就積極緩解和中國之間的關系,去年12月,中國取消了對澳大利亞龍蝦進口的限制。
而這一次阿爾巴尼斯的訪華時間十分微妙,7月11日,美國的高官對日本和澳大利亞施壓,讓兩國表態,以后會不會出兵臺灣?
前面剛接到了美國的施壓,后面就帶著14人的團隊訪華,阿爾巴尼斯的態度已經十分明顯了。
信息來源:直新聞
參考信源
這次來中國,他反復強調的就是合作共贏。他知道,無論國際上怎么吵嚷,保住自家的經濟基本盤才是最重要的。
更有意思的是,他這次不光是“求和”,還帶來一個新的合作模式:“綠鐵”。
中國正在搞轟轟烈烈的碳減排,對環保的綠色鋼鐵需求暴增。
而澳大利亞則恰好有發展綠色鋼鐵的物資:豐富的可再生能源,加上海量的鐵礦石。
所以此次中澳合作,已經不是簡單的賣資源,而是要跟中國一起搞產業升級,共同去創造新的未來。
對澳大利亞而言,這不僅是筆大生意,更是向世界表明:我們不是要回到過去,而是要開創一個利益捆綁更深、合作領域更廣的未來。畢竟搭上中國經濟轉型的順風車,比什么都實在。
當然了為了這一次的合作,澳大利亞也是罕見直接拒絕了美國的施壓。
當地時間7月13日,澳洲國防工業部長帕特·康羅伊在接受采訪的時候回應了美國的問題:
“我們不會預先承諾在任何沖突中派兵,我們優先考慮的是澳大利亞自己的主權。”
這話翻譯過來就是:別想把我當槍使,我家里的事,我自己說了算,在核心利益面前,大哥的利益也得往后稍稍。
帕特·康羅伊
澳大利亞對美國的拒絕也不是沒有原因的,畢竟作為“大哥”的美國坑自己人的時候是一點都不手軟。
特朗普政府揮舞關稅大棒時,連澳大利亞也沒放過。
阿爾巴尼斯就曾公開抱怨,美國對澳洲商品加征10%的關稅,“這不是朋友該干的事”。
特別是澳洲的鋼鐵和鋁制品,出口到美國要被苛以重稅。
自己人捅自己人刀子,澳大利亞怎么著都會有不滿,也正是來自盟友的背刺,讓澳大利亞清醒地認識到,貿易沒有單邊性,不應該只依靠美國。
在這種內外交困的復雜局面下,阿爾巴尼斯的中國之行,十分謹慎。
他在北京給出的“三大保證””,就像三顆定心丸,精準地打消了外界的疑慮。
第一,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持“臺獨”。這是中澳關系的政治基礎,沒得商量。尤其是在美國拿臺灣問題做文章的當下,澳大利亞劃清這條紅線,就是給兩國關系上了最重要的保險。
第二,絕不尋求與中國經濟“脫鉤”。這是對國家利益最清醒的判斷。喊口號誰都會,但日子終究要過下去。這句話,既是說給中國聽,也是說給國內那些頭腦發熱的人聽。
信息來源:北晚在線
第三,支持中國辦好2026年的亞太經合組織。這看似一句客套話,實則是在表態:我們愿意在支持多邊貿易合作,一起把區域合作做強做大,其實也是在反對美國的單邊貿易。
除了保證之外,阿爾巴尼斯在最高層的會晤中,對那個曾經被反復炒作的“達爾文港99年租約”問題,選擇了閉口不談。
這個租給中企99年的港口,一度被澳大利亞的一些政客認為是“國家安全威脅”,是前任政府留下的燙手山芋。反對黨想拿開刀,甚至有美國公司也想來插一腳。
可以說,達爾文港已經成了中美澳三方博弈的一個重點。
阿爾巴尼斯選擇在此次訪華時沉默,不主動挑起這個話題,是一種高超的政治智慧。
他用沉默,為兩國關系的回暖爭取了寶貴的空間,也再次印證了他“主權優先”的原則:處理敏感問題,要看長遠利益,而不是被短期的政治政策綁架。
從莫里森時期的劍拔弩張到阿爾巴尼斯的務實合作,中澳關系已經破冰,貿易往來的數據也已經恢復到了17年的水平。
對于阿爾巴尼斯的善意,中方也給出了積極的回應,葡萄酒、牛肉等產品的限制陸續放開,各領域的交流重新熱絡起來。
事實證明,只要雙方可以坐下來好好談,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這恰好也符合我國一貫的主張。
當然,并不是一次會談就可以終身無憂的,兩國之間的分歧還遠沒有結束。
美國不會輕易讓澳大利亞傾向中國,澳洲國內的政治風向也隨時可能變化。達爾文港的最終歸屬,依然是個變數。
但至少,如今兩國的關系是好的,方向是對的。就像澳洲媒體自己說的:“中國的機遇,讓特朗普關稅不值一提。”
信息來源:
1.直新聞:《美國陰影籠罩下,澳總理開啟訪華行》2025-07-12
2.北晚在線:《中澳總理年度會晤聯合成果聲明》2025-07-15
如果喜歡本期節目,煩請點擊“關注”,既方便瀏覽往期作品,也不錯過下期分享,感謝您的支持!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此文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