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俄烏,特朗普的態度突然又180度大轉彎,對普京爆粗口的同時,決定重新向烏克蘭供應進攻性武器,并且向俄羅斯下了最后通牒。變來變去的特朗普,這一次能否穩穩地支持烏克蘭?夏季攻勢以來俄羅斯屢屢得手,特朗普的回心轉意,能否為烏克蘭帶來形勢的轉圜?
Part.
1
7月14日,白宮記者會上,特朗普面對媒體鏡頭鄭重宣布:“美國將向烏克蘭提供‘愛國者’防空系統,由北約盟友協助交付,我們不會袖手旁觀。”在這場不滿10分鐘的講話中,他還向俄羅斯下達最后通牒,“我對俄羅斯非常不滿,如果俄烏在50天內無法談判達成停火協議,美國將對俄羅斯實施非常嚴厲的關稅及次級關稅。”
這是一記重錘,敲在三年戰火未熄的俄烏戰事上,但外界的反應卻不像以往那樣迅速“跟進”。因為,這已經是特朗普年內第四次調整對烏政策方向。從“勸和”到“斷援”,再從“恢復防御性武器”到如今的“進攻性裝備+經濟制裁”,每一次“表態”,都像一塊臨時拼接的拼圖,而不是一份連貫的戰略藍圖。
7月14日,特朗普總統與北約秘書長馬克·呂特共同宣布了美國對烏克蘭提供重大武器援助的計劃,同時還對俄羅斯發出了一份“最后通牒”,并附上了“50天限期”和“100%關稅”的組合拳。
價值數十億美元的世界最先進的“頂級軍事裝備”將從美國采購,然后通過北約將這些裝備迅速運往戰場,采購費用由北約支付。特朗普稱,“歐洲國家知道這一點,根據協議,我們將向他們提供武器,而他們負責支付費用。至于美國,我們并不承擔,我們不是在購買這些武器,而是制造它們,然后收取相應的費用。”
這一政策反轉既被視作對普京的“施壓”,也被部分共和黨議員解讀為“向軍工利益集團讓步”。
但這一切的代價是,烏克蘭對美國政策信號的判斷越來越困難。而普京也早已看透:這個“說今天援助、明天制裁”的對手,更在乎鏡頭效果,而不是地緣格局的穩定。
如今,特朗普一手高舉“愛國者”導彈系統,一手揮舞關稅大棒,卻無法掩蓋核心問題:他的每一次出牌,都更像是一場“對內政治表演”,而不是對戰爭真相的回應。
對美國盟友來說,這是一種警示:一個將外交政策建在“即興表達”和“選舉算計”之上的超級大國,可能在關鍵時刻失去方向。
而對俄烏雙方來說,這種反復無常的主導者,也許會成為他們最不可控的“戰場變量”。這一次,他又開口了。但問題是,50天之后,如果俄羅斯沒有停火、烏克蘭還在苦戰,他又會不會,再次改變劇本?
Part.
2
目前,美國國會兩黨議員正在推動一項制裁立法,該法案將授權總統對從俄羅斯購買鈾、天然氣和石油的國家征收500%的關稅,且可能在本月底前將該法案提交表決,若法案通過,特朗普對俄政策的“急剎車”就有了法律扶手。
回看特朗普二次任期以來,對普京的態度數度翻轉。
2月12日,特朗普與普京進行了一場正式電話會談。會談后,特朗普對外聲稱與普京超一個小時的通話,“富有成效”。
5月19日,特朗普與普京再次通話,持續兩個多小時,雙方都作出積極評價。
但本月以來,俄羅斯加強對烏克蘭的襲擊力度,特朗普對俄也突然“變臉”。7月3日,特朗普抱怨他與普京的通話沒有取得任何進展,他對烏克蘭問題感到“不滿”。7月8日,特朗普在白宮內閣會議上談及普京,更是飆了臟話。
7月13日,特朗普在宣布將向烏克蘭運送“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時,又再次對普京翻臉稱,“普京讓很多人感到意外,他白天說得很好,晚上卻去轟炸。其中有一些問題,我不太喜歡。”
不難看出,特朗普所謂的“調停”,實為雙向施壓:對俄放狠話,對烏加軍援,但又想把賬單甩給歐洲,以維持“美國優先”和軍工利益雙重面子。問題是,美軍自身庫存緊張,美國軍工擴產龜速,而中東、印太也在搶占資源;再加上歐盟經濟疲軟,真要大把買單并不現實。特朗普想抽身,更多是政治表態,而非可行方案。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張弘:
特朗普政府雖積極推動俄烏和談,但半年多來收效甚微。俄方立場持續強硬,對烏空襲強度較去年翻倍,導致烏境內人道主義危機加劇。國內選民因人道災難加劇而對烏同情升溫,倒逼政府內外政策承壓,迫使其加速推進停火進程。這種背景下,特朗普對普京的不滿情緒漸增,美國轉而加大對俄制裁力度,恢復對烏援助,維持俄烏的戰略平衡。
軍事專家 薩蘇:
特朗普政府對烏軍事援助調整的核心變化在于向烏克蘭提供更多武器。特朗普表示,這批武器可能數日內抵達前線,且無需美國直接支付費用。這就意味著這些武器實際上是美國放在歐洲盟國武器庫中的,它可以直接把這些武器提供給烏克蘭。但根據協議,歐洲盟國需后續從美國購入同型號武器填補庫存空白,并支付費用給美國。
特朗普對烏克蘭援助的反復無常、對俄羅斯態度數次翻轉的背后,實則是為美國軍工復合體謀利、平衡國內政治博弈,并借機削弱俄羅斯、控制歐洲。
特朗普的每一次態度的變化,都精準地踩在某個政治敏感點上:2月是剛上任、需要展現止戰決心;4月斷援是為拉攏孤立主義票倉;5月回援 是為了穩住北約;如今再度強硬,是為應付國內的外交質疑。
當前,美俄接觸仍停留在“技術性溝通”階段,尚未觸及實質妥協。未來是否能出現真正的談判突破,還需取決于烏東三州:頓涅茨克、扎波羅熱、赫爾松的控制權演變。如果俄羅斯在戰場上進一步推進,其政治議價能力也將隨之提高。外交進程的拐點,仍然掌握在戰場一線。
戰火沒滅燈,政客秀開場,烏克蘭領土終究是大國棋盤里的沙盒戰場。
Part.
3
7月10日,俄外長拉夫羅夫與美國務卿魯比奧在吉隆坡就烏克蘭危機進行會見。此次會晤恰逢俄軍宣稱完全控制盧甘斯克州,雙方討論了烏克蘭危機等議題,魯比奧稱,“任何和平路徑,必須以恢復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為前提。特朗普對俄羅斯在談判中缺乏靈活性感到失望,并強調需要看到一個清晰的‘路線圖’以結束沖突。”
期間美方發出“對烏軍援從未停止,只是需國會審批”的論調,試圖為政策波動尋找合理性。
軍事專家 薩蘇:
特朗普政府著手改善此前持續低谷的美俄關系,兩國通過高層會晤重啟外交接觸。俄方將此次互動視為國際外交突破,但會晤后不久美方即宣布重啟對烏武器支援。國務卿魯比奧相關聲明表述模糊,既未明確政策方向,或者未獲得授權公布政府的新決策。美方解釋暫停援助屬技術性調整,因擔憂自身武器庫存不足,此表述為后續政策轉向預留空間,顯示美國對烏政策正處于動態調整階段。
2025年7月1日,俄羅斯國防部正式宣布,已完全控制盧甘斯克州全境,這是烏克蘭首個完全淪陷的州級行政區。這一聲明標志著俄烏沖突爆發三年多來,俄羅斯首次實現對一個完整烏克蘭州的全面控制。
盧甘斯克作為“頓巴斯雙子星”之一,一直是烏克蘭的工業核心。盧甘斯克州地處烏克蘭東部,與俄羅斯接壤,是頓巴斯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據軍事觀察家統計,2022年至2025年間,俄烏雙方在盧甘斯克境內發生了超過200次重要戰斗。
軍事專家 薩蘇:
普京宣布完全控制盧甘斯克州,將其作為未來談判的戰略籌碼,該州是烏東四州中首個被俄方全境掌控的區域。普京的執政風格凸顯戰場成果與政治目標的深度綁定:此時宣布勝利既可提振國內士氣,又向國際社會展現俄方決心,尤其在應對特朗普政府施壓背景下,表達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宣布軍事上的勝利。
當莫斯科宣布已完成對該地區的“徹底解放”,基輔嚴詞駁回稱其系“非法軍事占領”,兩個國家的生存危機與戰略野心在此刻實現短兵相接。面對俄軍展開的夏季攻勢,烏克蘭仍力圖在部分界區展開抵抗,同時西方國家增援也在加速恢復。
6月30日晚,至少6枚“風暴陰影”巡航導彈砸向頓涅茨克市中心政府大樓,無人機群突襲盧甘斯克市居民區,多棟公寓燃起大火。
7月1日深夜,“風暴陰影”巡航導彈和FPV無人機突襲頓涅茨克的俄軍中央指揮部,據俄羅斯媒體7月3日報道,證實俄海軍副總司令米哈伊爾·伍德科夫,在庫爾斯克邊境執行任務時陣亡。
7月12日晚間,澤連斯基宣布將對俄羅斯采取“不對稱戰術”,核心是通過遠程無人機打擊俄境內目標,以此回應俄軍的持續攻擊。
Part.
4
據烏國防部最近的統計數據,6月以來,烏無人系統對俄羅斯陣地打擊在占整體打擊的三分之一左右。
在哈爾科夫地區,烏克蘭第三獨立突擊旅僅憑無人機和自殺式地面作戰平臺,首次成功迫使俄軍士兵向無人裝備投降。并稱:“歷史上第一次,俄軍士兵在純粹由機器人系統發起的進攻中投降。”
軍事專家 薩蘇:
俄軍夏季攻勢成果有限,烏克蘭憑借無人機戰術穩住前線,但后方城市防御始終吃力。俄軍轉而加大對烏后方城市的打擊力度,攻擊規模屢創新高,持續攻擊對烏后方士氣及補給線造成沖擊。這種不對稱攻勢也暴露了烏防空體系的薄弱環節,而特朗普政府最新聲明或已填補該漏洞,俄軍恐難復制此前戰果。
俄烏沖突已經持續三年多,目前俄羅斯控制的地區主要包括克里米亞、盧甘斯克,以及頓涅茨克、扎波羅熱和赫爾松70%以上的區域。
俄軍在頓巴斯方向,以鉗形攻勢逼近科斯蒂安蒂尼夫卡與克拉馬托爾斯克兩大重鎮,攻克后將徹底掌控頓巴斯全境;扎波羅熱方向依托南北交通線穩步西進,炮火已逼近第聶伯河西岸;蘇梅與哈爾科夫方向則通過炮擊與無人機打擊實施戰略佯攻,成功牽制烏軍精銳。
這種“重點突破+戰略牽制”的組合拳,預示著烏東四州的戰略天平或將進一步傾斜。對烏東四州而言,盧甘斯克模式可能成為范本。俄軍正以“線性推進”模式蠶食蘇梅邊境,若第聶伯河防線失守,哈爾科夫將直面威脅。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張弘:
普京宣布俄羅斯將擴大在烏的軍事目標,不排除占領更多區域。俄方已著手在蘇梅州、哈爾科夫州建立緩沖地帶,控制面積超數百平方公里,并突入第聶伯彼得羅夫斯克州,正對紅軍村實施三面合圍,頓巴斯地區控制權爭奪進入新階段。烏克蘭媒體稱俄軍在扎波羅熱州集結11萬兵力,北向攻勢或威脅頓巴斯烏軍后勤線。當前俄軍采取多點強攻策略,試圖打破戰場僵局。
未來,烏東四州的控制權將成為決定談判走向的關鍵變量。戰場形勢的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牽動外交桌上的籌碼變化。美國內部對政策的搖擺,歐盟盟友的憂慮,以及俄羅斯的戰略堅守,都讓這場沖突復雜而難以預料。正如我們今天所見,戰爭的硝煙并未消散,和平的曙光依然遙遠。
軍事專家 薩蘇:
特朗普的戰略調整隱含著對俄烏下一輪談判的期待:要求烏克蘭作出讓步,因其單憑自身難以恢復1994年的邊境,反攻需依賴美歐大規模支持,而美方已明確拒絕提供此類援助。俄軍戰線因美對烏新援助趨穩,強攻將付出高代價,或促使俄方理性接受談判方案。值得關注的是,特朗普設定50天的戰略緩沖期,但鑒于其政策的反復性,未到期限也可能作出新的策略調整。
制片人:王瑞
編導:易晏
編輯:王津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