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琦又傷退了,這回不是小傷小病,而是直接宣布退出國家隊,亞洲杯也很可能缺席,誰能想到剛贏了荷蘭隊還不到半天,壞消息就一樁接一樁砸下來,球迷心里那點小激動立馬被潑了盆冷水,甚至都沒等到熱搜發酵,中國男籃這波拉練就給全國球迷來了個“先揚后抑,你說巧不巧,勝利的背后藏著的,竟然是四個讓人坐不住的隱患。
先說周琦,能不能打亞洲杯還得打個大大的問號,國內最能抗的內線,突然倒下,誰頂,誰補,這不是一句“我們相信年輕人能糊弄過去的,臨時叫回在NBA夏季聯賽的楊瀚森,確實是最優解之一,至少頂上了高度和對抗,可問題在于,一邊是老傷未愈的周琦,一邊是剛趕回來的楊瀚森,磨合時間、狀態適應,這些都是現實考題,想想前兩年男籃在大賽上被對手打爆內線的場面,這口氣啊,球迷真咽不下去。
其實贏了荷蘭隊,表面上看是個好消息,畢竟歐洲球隊體格、對抗、節奏都不弱,中國男籃能拿下84-76的比分,不算丟人,但要是仔細拆解這場球,四個問題擺在那兒,真不是靠一場熱身賽勝利就能蓋過去,第一,進攻端起伏太大,尤其三分球,23投只進3個,命中率13%,這放在職業隊都能被噴到下課,外線打不開,荷蘭男籃直接收縮內線,導致中國隊攻防轉換和陣地戰都被卡死,流暢性大打折扣,這種場面,球迷看著著急,教練組未必沒數,但解決辦法在哪,沒人能馬上拍胸脯保證下場就能投出來。
第二個問題,防守端一如既往掉鏈子,荷蘭隊外線多次獲得空位出手機會,協防補防都慢半拍,這不是一場兩場的問題,已經成了中國男籃的老毛病,尤其三分線外的盯人和換防,經常漏人,給對面后衛太多輕松出手的機會,縱然籃下能搶幾個籃板,但防住一波又漏一波,進攻端再怎么努力都得被對手追上分差,這樣的節奏,真進了亞洲杯,碰上約旦、伊朗那種外線投瘋了的球隊,靠什么守得住。
第三個壞消息,其實最讓人無奈,主力球員表現平平,球迷說趙睿這場才拿3分,作為中國男籃的“發動機,這個數據說不過去,壓力大可以理解,但國家隊的比賽,就是要有大心臟和穩定發揮,缺一不可,年輕球員呢,經驗不足、攻防兩端不夠果斷、關鍵時刻容易掉鏈子,這些問題熱身賽還能容錯,真到亞洲杯淘汰賽,誰會給你二次機會,比賽經驗這種東西,靠著幾場友誼賽漲不快,唯一能做的就是臨場多用,教練組能不能大膽一點,別再迷信主力框架,適時給年輕人上強度、練膽量,別到亞洲杯再說“年輕人還得歷練,那就晚了。
第四點,戰術應變依然是老大難,中國男籃最怕對手打小高潮,這場荷蘭隊末節強推,眼看要反撲,結果教練組的調整還是慢半拍,喊暫停、換人、戰術調整都沒跟上,一到關鍵時刻容易慌亂,節奏被對方帶走,說白了,戰術儲備和應變能力還是差點火候,郭士強指導帶隊,經驗肯定有,但臨場決斷還得再果斷點,畢竟亞洲杯不是兒戲,一場失誤可能直接影響出線,別忘了,2017年亞錦賽就是這樣陰溝翻船,球迷不想再經歷一次。
當然,也不能全盤否定,畢竟贏下荷蘭隊,說明這批隊員還是有拼勁的,特別是余嘉豪16分10板的數據,籃下的統治力確實讓人眼前一亮,王俊杰、胡明軒也都有亮點,但熱身賽畢竟只是熱身,核心問題不解決,打誰都不踏實,看看分組,和約旦、沙特、印度同組,表面上是上簽,實際上稍有閃失,小組出線都能翻車,畢竟亞洲籃球的格局早變了,誰還敢說穩贏。
現在距離亞洲杯還有大半年的時間,留給中國男籃的窗口期已經不多了,周琦能不能趕上還是未知數,楊瀚森等年輕人的狀態也需觀察,關鍵是教練組能不能正視問題,別再用“過程可喜自我安慰,球迷要的是結果更要進步,別再讓大家每年都在總結同樣的問題。
所以說,這場勝荷蘭隊的熱身賽,表面光鮮,但四大隱患把中國男籃的前景敲了個警鐘,亞洲杯不是練兵場,是檢驗真功夫的硬仗,贏了荷蘭隊只是個開始,能不能把問題解決,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球迷可以期待,但更希望看到真正的改變,不是每年都在“從頭再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