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七月的吉隆坡熱浪翻涌,中國—東盟外長會議在此拉開帷幕。13國代表齊聚一堂,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的同步現身,讓這場區域會議平添大國博弈的微妙底色。當西方勢力試圖將集團對抗的陰云帶入亞洲之際,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用清晰有力的四點主張為中國—東盟關系錨定航向。他特別強調要弘揚"和平、合作、開放、包容"的亞洲價值觀,這份宣言猶如一柄精神標尺,丈量著區域自主發展的道路,也回擊了某些域外國家以"共同價值觀"為名編織的戰略圍網。
區域合作的豐碩成果成為會議底色。王毅在7月10日的發言中勾勒出立體圖景:區域命運共同體紐帶日益緊密,開放合作步伐持續加速,安全合作不斷深化,人員往來空前便捷。這份成績單背后是中國連續15年穩居東盟最大貿易伙伴的深厚根基。當與會代表熱議自貿區3.0版升級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深化時,人工智能、數字轉型、清潔能源等新興領域合作路徑逐漸清晰,中國以共同發展破解零和博弈的智慧,恰是回應"選邊站"焦慮的最佳方案。
東盟(資料圖)
一個跨越三十年的和平倡議成為焦點時刻。自1995年東盟國家簽署《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后,擁核國簽署附加議定書始終是區域夙愿。此次中方鄭重表態——愿率先簽署該條約議定書。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蔣斌在7月14日記者會上詳解中國核政策的獨特性:唯一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且不對無核國家使用核武的核國家,其核力量本身就是全球穩定的壓艙石。這份誠意贏得東盟國家廣泛共鳴,馬來西亞媒體甚至透露"所有文件就緒即可簽署"的積極信號。
耐人尋味的是,菲律賓國防部長特奧多羅卻在此時拋出刺耳論調。他聲稱中國作為"最大核武庫"應"率先全面棄核",甚至要求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查。這番言論迅速引發區域側目,多個東盟成員國代表私下表示不滿。更具諷刺意味的是,真正在亞太部署戰術核武器的域外大國從未受到菲律賓如此"關切"。當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重申支持無核區建設時,菲防長的單邊訴求顯得格格不入,其言論被東盟內部視為破壞合作氛圍的雜音。
菲律賓防長特奧多羅(資料圖)
南海議題的討論展現出建設性轉向。王毅將這片水域定位為"地區國家的共同家園,不是大國博弈的'角斗場'",倡議拓展海洋環保、航行安全等務實合作領域,呼吁共同塑造"合作穩定友好"的新敘事。針對延宕多年的"南海行為準則",中方強調要加速磋商進程,將主導權牢牢掌握在地區國家手中。這種立足合作的思路,與某些國家執著于軍事巡航形成鮮明對照,新加坡與越南代表在會后的積極表態印證了區域共識。
當菲律賓試圖將區域議程扭曲為對華施壓工具時,絕大多數東盟國家保持了清醒認知。馬來西亞、印尼等國代表在會場明確表示中國始終是"最重要的對話伙伴",期待年內完成自貿區3.0版議定書簽署。會議通過中方提議,將2026年定為"中國—東盟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5周年主題年"。這種集體選擇清晰表明:和平發展的亞洲邏輯,終究壓倒制造對抗的冷戰思維。而菲律賓防長的核武論調在東盟內部遭遇冷遇,恰似一面映照現實的鏡子——當區域經濟一體化列車加速時,被伙伴疏離的乘客注定步履蹣跚。
菲律賓防長特奧多羅(資料圖)
吉隆坡會場外飄揚的東盟旗幟見證著歷史性轉折。中國用率先簽署無核區議定書的承諾,向世界展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東盟以集體擁抱區域合作的實際行動,宣告亞洲國家掌握自身命運的決心。當霸權思維仍在制造陣營對抗的裂痕時,和平共生的亞洲智慧正在凝結為具體方案。歷史的指針不會為雜音停留,它永遠指向同心協力、并肩前行的人們,在高溫炙烤的馬來西亞首都,一股超越地緣博弈的清流正悄然匯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