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曹雪嬌
7月17日,國新辦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guī)劃”系列主題新聞發(fā)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新進展新成效。會上,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介紹了關于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方面的進展。
記者注意到,2023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啟動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該項行動開展以來,在推動科技成果更好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方面有怎樣的進展?
發(fā)布會現場(圖源:國新網)
對此,申長雨介紹,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是科技成果轉變?yōu)楝F實生產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國家知識產權局會同有關部門和各個地方合力攻堅,高效辦成一件事,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
首先,在存量專利盤活方面,指導全國2700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完成了全部存量專利的盤點和價值分析,篩選出68萬件發(fā)明專利納入可轉化專利資源庫,組織45萬家企業(yè)開展精準對接,做好匹配推送。在這個基礎上建立專利動態(tài)盤點入庫工作機制,及時做好新增專利的盤點,為可轉化專利資源庫不斷注入源頭活水。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全國專利轉讓許可備案次數累計達102.5萬次,其中高校和科研機構轉讓許可達12.7萬次,呈現良好發(fā)展勢頭。
其次,在服務產業(yè)發(fā)展方面,實施專利產業(yè)化促進中小企業(yè)成長計劃,篩選出9000余家高成長性中小企業(yè)進行重點支持,按需匹配專利預審、專利導航、轉化對接、投融資等個性化服務。指導各地圍繞細分產業(yè)鏈開展知識產權強鏈增效工作,培育了一批高價值專利組合。支持8省市開展知識產權金融生態(tài)綜合試點,幫助解決中小企業(yè)融資難問題。
第三,在優(yōu)化政策機制方面,指導國家知識產權示范高校建立以產業(yè)化前景為核心的專利申請前評估制度。推進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和專利轉化盡職免責改革,支持地方開展職務科技成果轉化“安心屋”等試點,積極推廣“先使用后付費”“開放許可”等轉化模式,助力更多中小企業(yè)高效、低成本使用專利技術。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