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孫女孔東梅,長相神似毛主席,坦言:要自己做一番事業,而不是活在外公的光環下!
1972年,一個女嬰出生在上海,她就是孔東梅,李敏的女兒,毛主席的孫女。
遠在北京的毛主席,聽到外孫女出生,十分欣喜,為她取名“東梅”。
“東”取自毛主席自己的名字,“梅”則是毛主席最欣賞的花,從名字上,也能看出毛主席對這個孫女有多么疼愛。
李敏夫妻倆工作繁忙,所以,幼年的孔東梅,多數時光是與外婆賀子珍在上海度過。
外婆對她照顧周全,卻也管教嚴格。
她渴望像普通孩子一樣,能在弄堂里自由奔跑、玩耍,可每次出門都要費盡周折,哪怕只是去馬路對面買一根五分錢的冰棍。
6歲那年,孔東梅被接回北京,回到父母身邊。
在孔東梅看來,母親李敏是個質樸且堅韌的人。
她受俄羅斯古典藝術熏陶,喜歡浪漫主義的東西,因孔東梅小時候身體不好,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隨意出去玩,便給她買了很多書。
在母親的影響下,孔東梅對文學產生了濃厚興趣,從中學到大學,都活躍在學校的文學社和雜志社。
1992年,孔東梅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大學。
大學時光里,她沉浸在油墨紙張的世界,幻想著有一天能開個小書店。
但理想要讓步于現實,畢業后,她沒能擁有一家書店,而是進入了剛剛創辦的泰康人壽保險公司。
孔東梅的同事回憶,她工作很認真,也很要強,從基層一步步歷練起來,進步非常快。
就這樣過了好幾年平淡的日子,孔東梅又開始思考新的人生方向。
她想過創業,公司都已注冊,卻又迎來一個赴美學習的機會。
她瞞著母親,只說去三個月,沒想到一去就是近三年。
初到美國,她人生地不熟,半年內搬了三次家才安定下來。
安頓下來后,她開始思考一個深刻的問題,我能不能把毛主席的精神傳承下去?
這個問題從很小的時候就縈繞在她心頭,作為毛主席的外孫女,她從小到大,不可避免的受到一些關注。
特別是,她長得越來越像毛主席,可以說是后代中最像毛主席的一個,這讓人們無形中對她有了很多期待。
但這不是孔東梅想要的,她多次坦言,想要自己做一番事業,而不是生活在外公的光環下。
直到母親李敏寄來的一本回憶錄,深深觸動了孔東梅。
書中那些關于毛家的歷史,外婆和母親的經歷,她從未知曉,這讓她決心為傳承“紅色經典”做些什么。
于是,回國后,她創辦北京東潤菊香書屋有限公司,從文化角度研究百年毛家以及中國“紅色文化”代表人物。
她撰寫《翻開我家老影集》,以獨特視角講述毛家故事,展現出毛主席既有偉人風范,又有平民色彩的一面 。
后來,孔東梅還投身公益事業。
2015年,她發起成立東潤公益基金會,帶領團隊深入全國各地偏遠地區。
在新疆、云南等地,她看到發現很多孩子富有天賦,卻缺乏培養機會。
于是,“東潤啟航獎學金”“東潤星塵藝術團”“東潤杯·青少年足球邀請賽”等一系列公益項目應運而生,幫助無數孩子實現了夢想。
在外公的光環之外,她活出了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參考資料:
秦州融媒《毛主席孫輩的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