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創作聲明:本文部分內容虛構創作,地名、人名均為虛構,請勿與現實聯系。
部分圖片非真實圖像,僅用于敘事。旨在傳遞正能量,共建和諧社會。
52歲的王秀英拖著行李箱走出小區,回頭看了一眼25樓那扇緊閉的門。
昨天她還在廚房里忙活,準備給剛生產的女兒燉湯,女婿劉明軒卻突然說:"媽,我們商量了,還是請個專業月嫂吧,您回去休息。"
王秀英當時就愣住了。為了照顧女兒坐月子,她辭掉了干了8年的超市工作,可女婿嫌她不夠專業。
可她萬萬沒想到,當她無意中看到女婿手機上的聊天記錄時,整個人瞬間呆住了......
三個月前,女兒小雨懷孕8個月的時候給王秀英打電話。
"媽,我快生了,你能來照顧我坐月子嗎?我婆婆要帶大兒子,分不開身。"
聽到女兒的請求,王秀英心里暖暖的。女兒嫁到省城3年了,平時見面的機會不多。能在女兒最需要的時候陪在身邊,是她最大的心愿。
"當然可以,媽媽一定來。"
為了這個承諾,王秀英做了很多準備。她辭掉了在鎮上超市的工作,雖然老板一再挽留,說等她回來還給她留位置,但她態度堅決。
"女兒坐月子是大事,我必須親自照顧。"
她還專門買了幾本月子護理的書,向鄰居家的老人請教各種注意事項。甚至還學了幾道月子餐的做法,準備給女兒好好補補身子。
女兒生產那天,王秀英在產房外等了整整8個小時。看到護士抱出小外孫的那一刻,她激動得眼淚直流。
"小雨,媽媽來照顧你了。"
剛開始幾天,一切都很順利。王秀英早起晚睡,給女兒準備各種營養湯水,幫忙換尿布,哄孩子睡覺。雖然累,但她心里美滋滋的。
女婿劉明軒表面上也很客氣,每次下班回來都會說:"媽,您辛苦了。"
但王秀英漸漸感覺到,女婿對她的照顧方式有些不太滿意。
有一次,她按照老家的習俗,給小雨煮了紅糖雞蛋。劉明軒看到后皺了皺眉頭。
"媽,現在都講究科學坐月子,不能吃太多紅糖,容易上火。"
王秀英有些尷尬:"我們老家都是這樣坐月子的,我當年也是這么過來的。"
"時代不同了,還是要相信科學。"劉明軒說著,從冰箱里拿出一袋進口水果,"這個更有營養。"
看著那些包裝精美的進口水果,王秀英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她從老家帶來的土雞蛋、小米,在女婿眼里似乎都不夠好。
矛盾在第二周開始顯現。
那天晚上,孩子哭得厲害,王秀英按照經驗判斷是要喂奶。可劉明軒卻堅持說孩子是熱了,要脫衣服。
"媽,您看孩子臉都紅了,明顯是穿多了。"
"不對,孩子哭是餓了,我帶過孩子,有經驗。"王秀英堅持自己的判斷。
最后證明王秀英是對的,孩子吃飽后就安靜了。但劉明軒臉色明顯不好看。
第二天,類似的分歧又出現了。王秀英覺得房間太干燥,想開加濕器,劉明軒卻說濕度太高容易滋生細菌。
"媽,我們有專業的空氣監測儀,濕度剛剛好。"
王秀英看著那些她不認識的電子設備,感覺自己像個局外人。
更讓她難受的是,女兒小雨夾在中間,每次發生分歧都不知道該聽誰的。
"媽,要不然我們都試試,看哪種方法更好?"女兒試圖調和。
但王秀英能看出來,女兒其實更傾向于相信丈夫的"科學方法"。
轉折點發生在第三周的一個晚上。
王秀英半夜起來給孩子換尿布,動作輕手輕腳,生怕吵醒女兒和女婿。可劉明軒還是被驚醒了。
"媽,您休息吧,我來就行。"
"沒事,我不困。你明天還要上班,我來照顧就好。"王秀英笑著說。
可劉明軒的臉色卻很難看:"媽,說實話,您這樣我們反而睡不好覺。總擔心您累著,還擔心......算了,不說了。"
"擔心什么?"王秀英敏感地察覺到了什么。
"沒什么,您休息吧。"劉明軒轉身回房間。
從那天開始,王秀英明顯感覺到女婿對她的態度變了。不再像之前那樣客氣,話也少了很多。
她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哪里做錯了。是不是自己的照顧方式真的不夠科學?是不是給小兩口添麻煩了?
事情在第四周徹底爆發。
那天下午,王秀英正在廚房燉湯,聽到客廳里傳來劉明軒打電話的聲音。
"對,就是那種24小時的金牌月嫂......什么價格?一個月2萬?貴是貴了點,但專業......對對,有證書的那種......"
王秀英手里的勺子差點掉地上。女婿在背著她聯系月嫂?
她悄悄走到門邊聽了一會兒,心越來越涼。
"我岳母是好心,但確實不夠專業。孩子這么小,不能馬虎......行,你明天過來面試。"
等劉明軒掛了電話,王秀英才假裝什么都不知道地走出廚房。
"明軒,湯快好了,你嘗嘗咸淡。"
劉明軒有些心虛,勉強笑了笑:"媽,您辛苦了。"
那天晚上,王秀英翻來覆去睡不著。她想起自己為了來照顧女兒,辭掉工作,想起這些天的辛苦付出,想起女婿那句"不夠專業",心里五味雜陳。
難道真的是她的照顧方式有問題嗎?可女兒和孩子都很健康啊。
第二天上午,劉明軒終于攤牌了。
"媽,我和小雨商量了,想請個專業月嫂來照顧。您這段時間辛苦了,可以回去休息休息。"
王秀英愣了半天才反應過來:"你們覺得我照顧得不好?"
"不是不好,是......怎么說呢,現在都講究科學育兒,專業月嫂有經驗,有證書,比較放心。"劉明軒避開王秀英的眼神。
"那我這一個月......"
"您的付出我們都記在心里,真的很感謝。"劉明軒說著,從錢包里拿出一沓錢,"這是給您的辛苦費,您拿著。"
看著桌上的錢,王秀英感覺像被人當頭潑了一盆冷水。
原來在女婿眼里,她的照顧是可以用錢衡量的。她不是家人,不是孩子的外婆,而是一個不夠專業的臨時工。
"小雨呢?她也是這個意思?"王秀英問道。
這時,女兒從房間里走出來,臉色有些尷尬:"媽,明軒說得對,專業月嫂確實更有經驗......"
聽到女兒的話,王秀英徹底死心了。
當天下午,那個所謂的"金牌月嫂"來了。40多歲的中年女人,穿著整潔的制服,說話很專業。
"我有高級育嬰師證書,帶過100多個孩子,對產后康復和新生兒護理都很有經驗。"
月嫂一進門就開始檢查各種用品,指出了好幾個"不規范"的地方。
"這個奶瓶消毒不徹底,這個尿布臺高度不合適,還有這個......"
王秀英站在一旁,看著月嫂指手畫腳,心里既憤怒又無奈。
她照顧了一個月,女兒和孩子都健健康康的,怎么到了月嫂嘴里就全是問題?
"還有,產婦的飲食要嚴格控制,不能隨便吃補品。"月嫂看了看王秀英燉的湯,搖搖頭,"這些傳統做法已經過時了。"
劉明軒在一旁連連點頭:"對對,就是要這樣專業。"
王秀英再也聽不下去了,轉身回到自己住的小房間,開始收拾行李。
既然不需要她,那她還留在這里干什么?受氣嗎?
收拾行李的時候,王秀英的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掉。
她想起一個月前女兒電話里撒嬌的聲音:"媽,我需要你。"
她想起自己辭職時同事們的不解:"孩子她媽,何必呢?人家條件那么好,請個保姆不就行了?"
她當時還很自豪地說:"再好的保姆也比不上親媽照顧。"
現在想想,真是諷刺。
正收拾著,女兒推門進來了。
"媽,你這是干什么?"
"收拾東西回家。"王秀英頭也不抬。
"媽,你別生氣,我們不是嫌棄你......"
"不是嫌棄?"王秀英停下手里的動作,看著女兒,"那是什么?"
女兒支支吾吾說不出話來。
"小雨,媽問你,這一個月我照顧得怎么樣?"
"很好,你照顧得很好......"
"那為什么要請月嫂?"
女兒猶豫了很久才說:"媽,明軒說專業月嫂更科學,對孩子好......"
"所以我這個當外婆的就不如一個外人專業?"
女兒不知道該怎么回答。
王秀英繼續收拾著行李,女兒在一旁勸著。就在這時,劉明軒的手機響了,他在客廳里接電話。
"什么?月嫂臨時有事來不了?那怎么辦?......行,我知道了。"
掛了電話,劉明軒臉色變得很難看。
王秀英隱約聽到了什么,走到門邊想聽清楚。
"小雨,月嫂家里有急事,要推遲一周才能來。"劉明軒對著房間里的女兒說。
"那這一周怎么辦?"女兒有些慌了。
"要不然......讓你媽再幫幾天?"
聽到這話,王秀英差點氣笑了。需要的時候就想起她,不需要的時候就嫌她不專業。
她正要推門出去說清楚,卻聽到劉明軒的手機又響了。這次是微信語音。
"明軒,你岳母走了嗎?"是個女人的聲音。
"還沒有,正在收拾行李。"
"那就好,我媽說了,坐月子期間家里有外人不吉利,特別是......算了,反正讓她早點走就對了。"
王秀英愣住了,這個聲音她聽著耳熟,好像是劉明軒的妹妹。
"我知道,已經安排了月嫂。"
"月嫂是外人,不一樣的。再說了,你岳母那些土方法,萬一把孩子弄出問題怎么辦?我朋友就是讓婆婆照顧,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