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下午,“行走的思政課——追尋周恩來足跡”研學班結業式在南京理工大學舉行,來自江蘇省周恩來研究會、周恩來紀念地管理局、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新華日報報業集團等單位的嘉賓,以及陸軍工程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理工大學附屬中學、南京理工大學實驗小學的師生代表近100人參加。
“行走的思政課——追尋周恩來足跡”研學班由周恩來紀念地管理局與南京理工大學共同主辦。研學班行程涉及周恩來少年的鄉土浸潤、推動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兩次南京談判分別推動國共二次合作與民主建國的努力、推動民族團結與邊疆建設等重大事件發生地、紀念地。研學期間,八位同學在輔導老師的帶領下,在一周時間內,行程萬里,途徑淮安、西安、烏魯木齊、石河子、胡楊河、南京等6座城市,聯學沿途的西北工業大學、新疆大學、石河子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8所高校,開展了40多場研學活動。
結業式上,南京理工大學校長助理韓曉梅致辭,從“融貫了一個主題”“體現了一種精神”“激發了一種力量”三個方面概括了研學班的取得的成果,認為這些豐碩的研學成果必將激勵青年學生在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中譜寫最美的青春篇章。同時,期待研學班成功舉辦為新的起點,繼續與各紅色場館緊密協同、攜手并進,用好用活各類“大思政課”資源,努力培養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研學班全體成員以《破壁思源承總理風骨,鑄魂礪行顯青年擔當》為題,以周恩來青年時代詩句“面壁十年圖破壁”為導引,深情講述了通過研學對周恩來卓著功勛、崇高精神、高尚品德和偉大風范的感悟。同學們認為,周恩來用一生踐行“破壁者”的使命,而同學們則在“行走”中深切感悟到:破壁的密碼,正藏在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信仰里,藏在他“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的智慧中,藏在他“我們這一輩子和這一個時代的人多付出一點代價,是為后代更好地享受社會主義幸?!钡膿旈g。同學們表示,一定會帶著這份在追尋周恩來足跡中淬煉的“破壁之勇、鑄魂之力”,投身時代洪流,交出無愧于黨和人民的答卷。
紅色場館蘊含著豐富的“大思政課”資源,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陣地。結業式上,來自周恩來紀念館的高萱老師、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的鄒楷旭老師和南京理工大學研究生“紅話筒”政治理論宣教團的劉曉彤同學,分別以《西花廳不滅的燈光》《“延安的懷抱”》《“抵得上黨的一個方面軍”》為題進行了“場館里的思政課”示范教學。同時,現場還發布了近年來南京理工大學攜手周恩來紀念館開發的“學習周恩來成才擔大任”系列課程。
南京理工大學關工委副主任王大勇向江蘇省周恩來研究會會長、江蘇省委黨史工辦原主任張亞青同志頒發講師團聘書。張亞青、王大勇和周恩來紀念地管理局局長祁素娟、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副館長盛軍、南京理工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張珩向各學段學生代表贈送周恩來相關書籍。
(江蘇新聞廣播記者/沈楊 通訊員/馮毅 朱志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