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戰局膠著:毛主席的奇招與粟裕的擔憂
1948年的春天,解放戰爭打到最吃緊的時候。蔣介石把幾十萬精銳部隊堆在中原,像一堵厚墻一樣,解放軍硬碰硬肯定吃虧。毛主席夜里抽著煙,盯著地圖琢磨:"得想個法子,讓老蔣自己拆了這堵墻。"
終于,毛主席想出一招險棋——讓粟裕帶兵渡過長江,去捅蔣介石的"屁股"。這招要是成了,老蔣肯定得從中原調兵回防,咱們在中原就能輕松多了。
可毛主席的命令傳到粟裕那兒,這個平時最聽毛主席話的將領,卻少見第皺起了眉頭。粟裕連夜找來參謀們,大家坐在一起算了一筆賬:
第一,過江后補給怎么辦?傷員往哪送?這是個問題。
第二,萬一老蔣不調兵呢?咱們不是白送人頭?
第三,留在中原,說不定能包個大餃子,一口吃掉老蔣幾十萬部隊!
最后,粟裕一拍桌子,得出了結論:"這仗不能這么打!"緊接著,他給毛主席一連發了三封電報,電報中的每一句話中似乎都合情合理。
02 城南莊會議:一場改變歷史的爭吵
但是,看到粟裕發來的電報后,毛主席卻火了。5月的一天,他把粟裕和陳毅叫到河北城南莊開會。屋里煙霧繚繞,毛主席開門見山地說:
"粟裕同志,你要是不愿意過江,我們就換人!"
毛主席的這話像記悶雷,震得屋里鴉雀無聲。周恩來手里的鋼筆"啪嗒"掉在桌上,任弼時趕緊低頭記筆記,假裝沒聽見。
陳毅是個直腸子,聽到這話,他"騰"地站了起來:
"換誰?除了粟裕,誰帶兵過江不是去送死?"
陳毅的這句話點醒了所有人。事實的確如此,在當時,像渡江這么兇險的任務,除了粟裕這個"常勝將軍"之外,還真是很難想到,還有誰能有把握把部隊帶回來?
03 戰場見真章:粟裕的豪賭與毛主席的胸懷
那次會后,毛主席獨自在院里踱步。走著走著,他想起了粟裕這些年來打過的勝仗:
蘇中戰役七戰七捷,孟良崮吃掉國民黨"御林軍",豫東戰役以少勝多……事實勝于雄辯,這些戰役中,粟裕在每一場中的判斷和表現都是十分有說服力的。
"也許這小子真看準了?"毛主席掐滅煙頭,做了個驚人決定:聽粟裕的!
事實上,后來發生的事情也確實證明了毛主席當時做的這個決定有多英明。
豫東戰役,粟裕一口吃掉區壽年兵團9萬人,把老蔣打蒙了。
濟南戰役,八天拿下重兵把守的濟南城。
淮海戰役,60萬吃掉80萬,創下了戰爭史奇跡。
如今在軍事博物館,還陳列著粟裕當年用的作戰地圖。那些密密麻麻的標記讓人忍不住考慮這樣一個問題:當年要是真渡江,這些勝仗是不是可能就會全泡湯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