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湖南日報報道,上合組織10國外交部長齊聚一堂。這場被外界稱為"全員到齊"的外長會,因伊朗外長阿拉格齊的到場更添關注——他與中國外長王毅的雙邊會晤,成為此次會議最受矚目的環(huán)節(jié)之一。自2001年成立至今已走過24個年頭,上合組織早已不是單純的區(qū)域性組織。從最初的6個成員發(fā)展至10國,覆蓋歐亞大陸超半數人口,其影響力早已超越地理邊界。
伊朗外長阿拉格齊(資料圖)
王毅在會上提出的五點建議,被與會各方反復提及。"不忘初心,弘揚'上海精神'"被放在首位——"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fā)展",正是上合組織歷經國際風云變幻仍保持活力的密碼。他接著強調"安危共擔",提出完善本組織安全合作機制,推動熱點問題政治解決;"互利共贏"則聚焦經貿、能源、互聯互通等領域合作;"親仁善鄰"呼吁成員與周邊國家深化互信,"堅守正道"更明確反對集團政治、單邊制裁等錯誤做法。這些務實建議,既回應了成員對安全與發(fā)展的雙重訴求,也為組織未來發(fā)展劃出了清晰路徑。
阿拉格齊的行程顯然經過精心安排,他特意提出要與王毅單獨會見。這場閉門會談,最終以中方明確"四大支持"收尾:繼續(xù)支持伊方捍衛(wèi)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支持抵御強權政治和霸凌行徑,支持通過政治談判維護合法權益,支持秉持睦鄰友好改善周邊關系。這四個"支持",每一條都切中伊朗當前面臨的核心關切——從應對外部壓力到推動地區(qū)和解,從維護合法權益到拓展國際合作,中方給出了具體的行動承諾。這種坦誠的態(tài)度,反而讓"四大支持"的分量更顯扎實——不是空泛的口號,而是基于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實際行動。
伊朗外長阿拉格齊(資料圖)
伊朗為何如此重視與上合組織的互動?觀察當前中東局勢便能找到答案。巴以沖突持續(xù)外溢,伊朗核問題談判陷入僵局,美國等外部勢力頻繁施壓,伊朗面臨的安全與發(fā)展壓力空前。上合組織作為全球南方國家聯合發(fā)聲的重要平臺,其成員在能源、經貿、安全等領域與伊朗存在廣泛共同利益。更重要的是,上合組織倡導的"上海精神",與伊朗追求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理念高度契合。正如阿拉格齊所說:"我們需要的是平等對話的伙伴,不是指手畫腳的教師爺。"
上合組織的作用,正在從"安全合作為主"向"安全與發(fā)展雙輪驅動"拓展。此次外長會上,各方不僅討論了阿富汗局勢、敘利亞問題等傳統安全議題,還重點探討了數字經濟、綠色能源、農業(yè)合作等新興領域。這種轉變,既順應了全球發(fā)展大勢,也回應了成員對美好生活的共同期待。對于伊朗而言,加入上合組織不僅是獲得一個對話平臺,更是接入一個覆蓋15億人口的大市場,這對資源型國家轉型、擺脫外部依賴具有重要意義。
伊朗外長阿拉格齊(資料圖)
中東局勢的未來走向,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沖突尚未平息,美國外交政策變數猶存,地區(qū)國家的地緣博弈持續(xù)升溫。但可以確定的是,上合組織的影響力正在上升,中方的建設性作用愈發(fā)凸顯。正如一位與會官員所說:"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里,上合組織提供了一個難得的確定性——基于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合作,始終是最可靠的選擇。"
從外長會的成果清單,到雙邊會晤的"四大支持",這場在天津舉辦的外交盛會,不僅為即將到來的峰會預熱,更向世界傳遞了一個清晰信號:上合組織不是封閉的"小圈子",而是開放合作的"大舞臺";中方的支持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對于伊朗而言,阿拉格齊的天津之行,或許真的能讓他"對哈梅內伊委員會有了交代"——這種交代,不是簡單的承諾,而是基于相互尊重、務實合作的長期伙伴關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