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周易》有云:"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太上感應篇》亦載:"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自古以來,圣人賢者皆明示因果業報之理,然世人多迷于眼前得失,不知前世今生之關聯。
在這紅塵俗世中,有多少人終日為財所困,負債累累,求而不得?明明勤勞努力,卻始終難以擺脫貧困的枷鎖?孔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老子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佛陀示:"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那些深陷債務泥潭的眾生,可曾思考過這背后的天道循環?當夜深人靜時,是否有過那樣的夢境——得遇圣者指引,揭示前世種種因緣?
明朝萬歷年間,江南蘇州府有一商賈名叫陳志遠,祖上三代皆以經商為業,到他這一輩時家中頗有積蓄。陳志遠自幼讀過幾年私塾,能識文斷字,父親陳老爺子??渌敾圻^人,說:"咱陳家的基業,全靠你這一輩發揚光大了。"
陳志遠二十歲時,父親突然染病去世,臨終前握著他的手說:"兒啊,為父這一生雖然賺了些家財,但總覺得心中有愧。你要記住,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千萬不可昧著良心做買賣。"
父親去世后,陳志遠接手了家中的絲綢生意。起初他還記得父親的教誨,待人誠懇,童叟無欺??墒悄贻p氣盛的他漸漸發現,那些賺大錢的商人似乎都有些"手段",而自己太過老實,反而吃了不少虧。
有一次,陳志遠看中了一批上好的蜀錦,可是價格昂貴,如果按正常利潤出售,賺頭很薄。他猶豫再三,最終還是咬牙買了下來。誰知貨到手后才發現,這批蜀錦雖然花色精美,但絲質略有瑕疵,根本賣不出預期的價格。
這一次虧損讓陳志遠心情郁悶了很久。他開始琢磨那些成功商人的做法,發現他們在生意場上確實比自己"靈活"得多。有的會在貨物上做些手腳,以次充好;有的會串通官府,壟斷某種貨物的銷售;還有的會散布假消息,操控市場價格。
"也許父親說的那套已經過時了。"陳志遠心中暗想,"在這個世道里,太老實只能挨欺負。"
漸漸地,陳志遠開始改變自己的經營方式。他學會了在絲綢中摻雜次品,學會了賄賂官府中的小吏,學會了在賬目上做手腳。雖然良心上有些不安,但看著銀兩滾滾而來,他漸漸說服自己這是"商場如戰場"的必然選擇。
幾年下來,陳志遠確實賺了不少錢,在蘇州府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他娶了當地一個官員的女兒為妻,還在城中買了一處大宅院。鄰里間都羨慕他年紀輕輕就發了大財,稱他為"陳少爺"。
可是好景不長,陳志遠漸漸發現事情開始不對勁了。先是朝廷政策變化,絲綢生意受到沖擊;接著是幾個重要的客戶相繼斷絕了合作;最讓他意外的是,那些曾經被他賄賂過的官吏,在關鍵時刻不但不幫忙,反而落井下石。
陳志遠這才意識到,自己這些年建立的關系網是多么脆弱。那些利益往來并不能換來真正的信任和支持,一旦風向改變,所有人都會立刻翻臉不認人。
更糟糕的是,陳志遠發現自己已經習慣了奢華的生活方式,各種開銷都很大,而且為了維持體面,還要不斷地請客送禮。當收入減少時,這些支出就成了沉重的負擔。
為了維持生意和排場,陳志遠開始四處借錢。起初借的都是熟人朋友,大家看在他往日成功的面子上,都愿意出手相助??墒请S著時間推移,生意不但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糟糕。
陳志遠每天睜開眼睛,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今天要還多少銀子,又有哪個債主要上門催討。他開始失眠,整夜整夜地睡不著覺,腦子里翻來覆去都是各種賬目和還款日期。
妻子李氏起初還安慰他,說男人做事總有起伏,熬過這一陣就好了。可時間久了,她也開始擔心。家里的開銷越來越捉襟見肘,那些以前常來走動的親朋好友也漸漸疏遠了。
更讓陳志遠痛苦的是,他發現自己完全變了個人。以前的他雖然在生意上有些手段,但性格還算開朗,現在卻變得疑神疑鬼,總覺得別人在背后說他的壞話。走在街上,看到熟人的目光都覺得是在嘲笑自己的落魄。
有一次,一個多年的老朋友主動來看他,陳志遠本來很高興,以為對方是來幫忙的。可聊著聊著,他發現對方只是單純的問候,并沒有要借錢給他的意思。陳志遠心中升起一陣憤怒和失望,覺得這些所謂的朋友都是勢利眼。
"人情薄如紙,世態炎涼啊。"陳志遠苦笑著想,"以前我風光的時候,這些人都圍著我轉;現在我落魄了,就沒人愿意搭理我了。"
從那以后,陳志遠變得更加孤僻。他不愿意見人,也不愿意和人說話。每天除了必要的生意往來,他幾乎不出門。妻子勸他說:"相公,你這樣下去不是辦法,總要想想出路的。"
陳志遠搖頭嘆息:"還能有什么出路?欠下的債越來越多,生意又做不下去,我看是沒希望了。"
李氏心疼地看著丈夫,想要安慰卻不知道說什么好。她知道陳志遠的自尊心很強,從富貴到貧窮的落差對他來說比實際的困難更加難以承受。
日子一天天過去,陳志遠的處境越來越艱難。債主們開始輪番上門,有的還算客氣,有的就沒那么好說話了。有一個放高利貸的地痞,直接威脅說如果再不還錢,就要砸他的店鋪。
那天晚上,陳志遠坐在書房里,看著父親留下的那些書籍,心中五味雜陳。他想起父親臨終前的話,想起自己這些年的變化,再看看現在的境況,不禁淚如雨下。
"爹,是孩兒對不起您。"陳志遠對著父親的牌位喃喃自語,"您教導我要誠信經商,可我卻為了賺錢改變了初心。現在落到這個地步,都是我自己的錯。"
他越想越難過,忍不住號啕大哭。這些年來的壓抑和委屈一下子全部爆發出來,他哭得像個孩子一樣,完全不顧及一個成年男人的體面。
哭了一陣,陳志遠漸漸冷靜下來。他望著那些熟悉的書籍,心中涌起深深的絕望。賬面上的虧空已經無法彌補,就算把所有家產都賣了,也還不清債務。更可怕的是,他已經失去了重新開始的信心。
"難道我真的就這樣完了嗎?"陳志遠問自己,"難道就沒有什么辦法能夠改變現狀了嗎?"
夜漸漸深了,陳志遠感到深深的疲憊,不知不覺趴在書桌上睡著了。在恍惚中,他仿佛聽到有人在叫他的名字,聲音既莊嚴又慈悲,讓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寧。
夢中,一道金光照亮了整個書房,一位相好莊嚴的圣者出現在陳志遠面前。那圣者身披金色袈裟,面容慈悲,正是釋迦牟尼世尊。
"陳志遠。"如來的聲音如甘露般清涼,"你負債累累,可知是因前世多毀了善緣?"
陳志遠連忙跪地叩首:"弟子愚鈍,不知前因后果,懇請世尊開示。"
如來手中現出一面寶鏡,鏡中顯現出前世種種業因:毀壞義學、斷人醫緣、占道破觀...一樁樁惡業歷歷在目。陳志遠看得心驚膽戰,原來今生困苦皆有前世根源。
"世尊,弟子前世確實罪孽深重,可還有挽回之機嗎?"
世尊慈悲地看著他:"負債累累者,前世多毀了善緣,然天道慈悲,自有重修善果之方。此法玄妙無比,非尋常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