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筷子重重砸在瓷碗上,發出刺耳的聲響。我猛地站起身,眼淚奪眶而出。"又是剩菜!三年了,每次都是這樣!"婆婆臉色鐵青,公公尷尬低頭,丈夫欲言又止。
小姑子的眼神卻異常平靜,她輕聲說:"你有沒有想過,在農村長大的人,把最好的給別人才是愛的表達?"這句話像一記悶雷,擊中我的心臟。
01:
我從小在城市長大,家境優渥,父母都是大學教授。我習慣了精致的生活,飯菜講究色香味俱全,餐桌禮儀更是一絲不茍。在我的認知里,尊重是相互的,每個人都應該被平等對待。
三年前,我嫁給了李明,他是城里一家科技公司的工程師,有著城市男孩的溫和與體貼。戀愛時,他總是捧著我,滿足我的一切小要求。我曾以為婚后的生活會像童話一樣美好,直到我真正融入了他的家庭。
李明的父母是地道的農村人,雖然兒子在城里買了房,但他們仍保持著幾十年如一日的生活習慣。婆婆張蘭勤儉持家,公公李大山沉默寡言。剛開始同住時,我努力適應,畢竟文化差異是客觀存在的。
我很快發現了一個讓我無法忍受的習慣——婆婆總是把剩菜放進我的碗里。第一次發生在我們結婚后的第三個月,那天是家宴,桌上擺滿了各種菜肴。吃到一半時,婆婆突然用公筷把盤子里剩下的一塊肥肉夾到了我碗里。
"小琳啊,這塊肉最香,你嘗嘗。"婆婆笑著說。
我低頭一看,那塊肉油膩發黃,明顯是別人挑剩下的。我強忍著不適,笑了笑,默默將肉放到了一邊。
這樣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每次家庭聚餐,我的碗底總會堆滿各種剩菜。有時是幾塊被啃過的排骨,有時是別人夾剩的青菜,甚至還有喝剩的湯。
02:
起初,我以為婆婆只是不經意的行為,便沒有放在心上。但隨著時間推移,這種"特殊關照"愈發明顯。每次家庭聚餐,最后剩下的菜肴,無論好壞,總會被婆婆理所當然地夾到我碗里。
"小琳,別浪費,這些你吃了吧。"婆婆的語氣總是那么自然,仿佛這是天經地義的事。
一開始,我告訴自己要理解長輩,要尊重不同的生活習慣。可當這種行為變成常態,我的心理防線開始崩潰。尤其當我注意到,婆婆從不會把剩菜放進兒子或者小姑子的碗里時,一種被輕視、被歧視的感覺油然而生。
"李明,你有沒有發現你媽總是把剩菜給我吃?"一天晚上,我終于忍不住向丈夫抱怨。
李明卻顯得很不以為然:"我媽就是這樣的人,節約惜福,別想太多。"
"節約就要我一個人承擔嗎?為什么剩菜不分給你或者你妹妹?"我質問道。
"你這么計較干什么?一家人不就是互相體諒嗎?"李明的語氣有些不耐煩。
就這樣,我和婆婆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家庭聚餐成了我的噩夢。每次坐在餐桌前,我都提心吊膽,生怕又要面對那堆剩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