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gòu)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guān)聯(lián)
我抱著行李站在父母家門口,淚水模糊了視線。電話里婆婆的指責聲仍在耳邊回蕩:"你這個媳婦太不懂事了,親戚遠道而來,你怎么能半夜離家出走?"
我苦笑著掛斷電話,心如刀絞。沒想到婚后三年,我竟淪落到在自家被迫睡沙發(fā),還要忍受親戚們的冷嘲熱諷。當我聽到他們肆無忌憚地討論我的"不孝"時,我終于明白,忍讓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01:
我叫林小雨,今年二十八歲,三年前嫁給了丈夫周明。當時,我被他溫和的性格和對我的體貼所吸引,認為找到了此生摯愛。婚禮那天,婆婆臉上的笑容燦爛得讓我以為自己嫁入了一個幸福的家庭。婚后不久,我便發(fā)現(xiàn)事實并非如此。
婆婆李玉華表面上和藹可親,背地里卻處處為難我。最開始只是些小事,比如挑剔我做的飯菜不合口味,指責我打掃衛(wèi)生不夠細致。我總是選擇忍讓,畢竟我不想因為這些小事影響夫妻感情。
周明工作繁忙,常常加班到深夜。每當我向他訴苦時,他總是輕描淡寫地說:"我媽就那脾氣,你多擔待點。"隨著時間推移,婆婆的要求越來越過分,從最初的家務(wù)瑣事到后來干涉我的社交圈,甚至對我的穿著打扮指手畫腳。
去年春節(jié),婆婆第一次帶著她的親戚來我們家住。那時我們剛買了新房,雖然不大,但有兩間臥室,一間主臥我和周明住,另一間客房給了婆婆。當時來了婆婆的弟弟一家三口,我和周明主動把主臥讓給了他們,我們倆睡了幾天沙發(fā)。盡管不舒服,但想著親戚難得來一次,也就忍了。
沒想到這一忍,卻成了慣例。此后每逢節(jié)假日,婆婆總要帶親戚來住,而且次數(shù)越來越頻繁,人數(shù)也越來越多。最離譜的是,有時候這些所謂的"親戚"與我們素未謀面,聽婆婆介紹才知道是她老家的遠親或者朋友。
周明工作越來越忙,經(jīng)常出差,家里的事基本不聞不問。每次我想和他好好談?wù)勥@個問題,他總是說:"家里有你照顧媽媽,我很放心。"他似乎把我當成了照顧他母親的保姆,而非人生伴侶。
隨著矛盾的積累,我和婆婆之間的關(guān)系越發(fā)緊張。她似乎把我們的家當成了她的地盤,完全不尊重我的存在。最讓我心寒的是,周明站在母親那邊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我們之間的感情也逐漸變淡。
直到前天,事情終于發(fā)展到了我無法忍受的地步。
02:
那天早上,婆婆突然打電話說她要帶幾個親戚來住幾天。我下意識地問:"多少人啊?"
"也不多,就是我表妹一家五口,還有我二姨家的侄女和她男朋友。"婆婆輕描淡寫地說。
我倒吸一口涼氣,"媽,我們家只有兩間臥室,住不下這么多人啊。"
"有什么住不下的?客房給我和表妹住,主臥給表妹的兒子一家三口住,你讓你老公去酒店住兩天,你睡沙發(fā)就行了。"婆婆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
"可是,周明這幾天出差不在家,我一個人怎么招待這么多客人?"我試圖講道理。
"有什么好招待的?又不是外人!再說了,我來幫你,你就負責把家里收拾干凈,再多準備些床上用品就行。"婆婆說完就掛了電話。
我站在原地,感到一陣無力。這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了,婆婆總是臨時通知,從不考慮我的感受。以前周明在家還能幫我分擔一些,現(xiàn)在他出差,我要獨自面對這一切。
下班回到家,婆婆和她的親戚們已經(jīng)到了。他們的行李堆滿了客廳,七個人把不大的房子擠得喘不過氣來。婆婆熱情地招呼著親戚們,對我視而不見。
"小雨,你來幫忙收拾一下床鋪,表妹他們坐車來挺累的。"婆婆終于注意到我的存在,卻是為了指使我干活。
我默默地拿出備用的床單和被套,開始在兩間臥室忙碌起來。期間,婆婆的表妹不時對我上下打量,似乎在評判著這個家的女主人是否合格。
晚飯是我一個人準備的。雖然很累,但我還是做了八個菜,希望能讓客人們吃得滿意。當我端著最后一盤菜上桌時,卻聽到婆婆表妹的兒媳婦小聲嘀咕:"這菜也太簡單了,看來周家的媳婦不怎么會做飯啊。"
我握緊了手中的碗,強忍著沒有發(fā)作。
吃完飯,我剛準備收拾碗筷,婆婆就對我說:"小雨,今晚你睡沙發(fā),被子枕頭自己準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