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對影響自身情緒反應的因素的認識,是走出BPD的開始。
為什么別人說出的一句話會讓自己很生氣?為什么別人的一個眼神、一個舉動,會讓自己感到不被重視?為什么每到深夜就會莫名感到恐懼和焦慮?對于BPD來說,他們一方面受困于自身的情緒,沒有更多的精力來分析這些因素對自己的影響;另一方面他們缺乏相關的知識,無法從客觀上梳理清楚因果關系。
于是,當他們聽到別人說的一句話時,感到的是憤怒和生氣,不會去想為什么別人的一句話會讓自己感到生氣。當他們看到別人的一個眼神、一個舉動時,只會感到自己不被重視,不會去思考為什么別人的眼神和舉動會對自己的情緒產生影響。真正的改變,實際上來自于BPD能夠擴大對影響自身情緒反應的因素的認識,而不是只有情緒反應。
擴大對影響自身情緒反應的因素的認識
情緒敏感性與高反應性:
神經生物學基礎:研究顯示,BPD個體可能存在杏仁核(情緒警報中心)過度活躍、前額葉皮層(負責調節情緒、理性思考)功能相對較弱的情況。這導致他們先天對情緒刺激(尤其是負面刺激,如拒絕、批評、忽視)更敏感,反應更快速、更強烈。
“情緒放大鏡”效應:微小的信號(如一個眼神、語氣的輕微變化、一個特定顏色/場景)可能被大腦迅速解讀為具有重大威脅性或情感意義的信息,并引發強烈的情緒風暴。
認知解讀與圖式 :
核心信念/圖式:BPD個體往往內化了深刻的、負面的關于自我、他人和世界的核心信念(圖式),例如:“我是不值得被愛的/有根本缺陷的。”“別人最終都會拋棄/傷害我。”“世界是危險且不可預測的。”
自動化負性解讀:外部事件(別人的一句話、一個舉動)會迅速激活這些核心圖式,導致災難化、個人化、非黑即白的解讀。例子:朋友稍微晚回信息 ? 被解讀為“他/她不在乎我了/要拋棄我了” ? 激活“被拋棄圖式” ? 引發強烈恐懼和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