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雨夜里,電話鈴聲再次響起。
"叔叔,我真的沒辦法了,就差這15萬..."侄子哭泣的聲音從聽筒里傳來。
65歲的老王望著窗外的雨,緩緩拉開了書桌抽屜,取出那個陪伴了他40年的小本子。
這三句話,是他用半生的代價換來的。
01
凌晨兩點,雨水敲打著窗戶,老王坐在書房里久久沒有合眼。
剛剛掛斷的電話還在他耳邊回響著,侄子小明那帶著哭腔的聲音:"叔叔,我要結婚了,可是女方家要求買房,我還差15萬彩禮錢,求求您了..."
老王點燃一支煙,深深吸了一口。
煙霧在昏黃的臺燈光下緩緩升起,就像他此刻復雜的心情。他伸手拉開書桌右側的抽屜,里面躺著一個已經有些發黃的小本子。
這個本子跟隨了他40年,記錄著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三句話。
每當有人找他借錢時,他就會翻開這個本子,提醒自己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
"老王,你還在想小明的事?"妻子張秀穿著睡衣走進書房,端著一杯熱茶放在他面前。
"是啊,這孩子從小沒了媽,我總覺得應該多幫幫他。"老王接過茶杯,溫熱的茶水讓他的心稍微平靜了一些。
"可是你忘了嗎?三年前他創業你借給他8萬,兩年前他說生病又借了5萬,去年買車又找你要了3萬。這些錢到現在一分都沒還過。"張秀在他身邊坐下,聲音里帶著無奈。
老王沉默了。
他當然記得,只是每次看到侄子那張和逝去的嫂子相似的臉,心就軟了。
可是這一次,他不能再心軟了。
他緩緩翻開那個小本子,第一頁上工整地寫著三句話:
"我需要了解具體情況,咱們明天見面詳談。"
"我可以幫你想辦法,但直接借錢可能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咱們的感情不應該用錢來衡量,真正為你好,我要幫你建立自立能力。"
看著這三句話,老王的思緒回到了40年前...
02
1985年,25歲的老王剛剛從師范學院畢業,在縣城的中學當語文老師。
那時候一個月工資只有85塊錢,他省吃儉用存了兩年,總算攢下了2000塊錢,準備和相戀三年的女友結婚。
就在這時,他最好的朋友小李找到了他。
那是一個春日的黃昏,老王剛下課回到宿舍,就看見小李坐在床沿上,眼睛紅紅的。
"老王,我有事求你。"小李站起來,聲音有些顫抖。
"什么事?你說。"老王放下書包,倒了兩杯水。
小李接過水杯,停頓了很久才開口:"我想創業,開個小商店,可是差錢。"
"差多少?"
"5萬。"
老王手里的茶杯差點掉在地上。5萬塊錢,那可是他將近五年的工資啊!
看到老王的表情,小李眼淚就掉下來了:"兄弟,就你能幫我了。我爸媽都是農民,根本拿不出這么多錢。我算過了,縣城里現在正缺個百貨店,只要開起來,一年就能回本。我一定還你,而且還要給你利息。"
老王看著從小一起長大的發小,心軟了。
"我現在只有2000塊。"老王說。
"沒關系,你先想想辦法,能借多少是多少。"小李抓住老王的手,"兄弟,我保證,最多兩年就還清。"
那天晚上,老王翻來覆去睡不著。
他想到了小李小時候為了幫他打架挨過的揍,想到了兩人一起上學時小李經常把自己的饅頭分給他吃,想到了小李家里的貧困...
第二天一早,老王做了一個決定。他回了趟老家,跟父母開口借錢。
"什么?要借5萬?"老王的母親瞪大了眼睛,"兒啊,咱家哪有這么多錢?"
"媽,我同學要創業,這是個好機會。"老王苦苦哀求。
"創業?那風險多大啊!兒子,你這是要結婚的錢,不能亂花。"父親王老漢拿著旱煙袋,皺著眉頭。
"爸,小李是我最好的朋友,他不會騙我的。"
最終,在老王的再三懇求下,父母東拼西湊,加上賣了家里唯一的一頭牛,總算湊夠了5萬塊錢。
老王拿著這沉甸甸的5萬塊錢回到縣城,全部交給了小李。小李激動得當場就要給他寫借條,老王擺擺手:"咱們兄弟,還寫什么借條?"
半年后,小李的百貨店開張了,生意確實不錯。老王經常去店里幫忙,看著一車車的貨物進進出出,心里也高興。
可是一年后,情況開始發生變化。
先是小李開始避開老王,以前每天都要見面聊天,現在一個月都見不到一次。老王去店里找他,小李總是說在忙,匆匆打個招呼就走了。
然后是還錢的事。老王提起過幾次,小李總是說:"兄弟,再等等,現在正是關鍵時期,資金都壓在貨上了。"
時間一晃就是兩年。老王的婚期已經推遲了三次,女友李芳越來越不耐煩了。
"王強,你到底什么時候能把錢要回來?我都24了,再不結婚就是老姑娘了!"李芳紅著眼睛說。
"芳芳,你再等等,小李說年底就還。"老王安慰著女友。
"你說了多少次年底了?現在都第三個年底了!"李芳轉身就走,"我看你就是個傻子,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
就在這時,老王在街上偶遇了小李。
那是1988年的冬天,老王騎著自行車去學校,遠遠看見一輛嶄新的桑塔納從對面開過來。車窗搖下,露出了小李的臉。
四目相對的那一瞬間,老王看見小李的臉色瞬間變白,然后猛踩油門,車子飛快地開走了。
老王愣愣地站在路邊,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
桑塔納,那可是當時最貴的車啊,要十幾萬呢!
從那以后,小李就像人間蒸發了一樣。老王去他的店里,店員說老板出差了。去他家里,鄰居說搬走了。
一個月后,老王終于在另一個朋友那里得到了小李的消息:小李用賺來的錢買了房子買了車,還在市里又開了一家分店,現在是小有名氣的老板了。
"那他為什么不還我錢?"老王問。
朋友尷尬地笑了笑:"他說,你們當初沒寫借條,而且你也說了是兄弟不用還。法律上,他沒有證據還錢。"
老王的世界瞬間塌了。
他想起小李那天眼含熱淚的樣子,想起自己父母賣牛時的不舍,想起女友一次次失望的眼神...
最終,李芳還是離開了他。
臨走時她說:"王強,你不是壞人,但你太傻了。我不能把一輩子托付給一個這么天真的人。"
那天晚上,老王買了個小本子,在第一頁寫下了第一句話:"我需要了解具體情況,咱們明天見面詳談。"
如果當年他沒有急于答應,而是先了解清楚小李的具體計劃,也許就不會被騙得這么慘。
03
1995年,40歲的老王已經成為了學校的教務主任,還在縣里開了個小書店,收入比以前好了很多。
經過幾年的努力,他不僅還清了父母的債,還娶了現在的妻子張秀,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子。
就在他以為生活終于走上正軌的時候,家里又出了事。
那是個周日的下午,老王正在書店里整理新到的教輔資料,弟弟王軍匆匆忙忙跑了進來。
"哥,我有急事找你。"王軍臉色有些蒼白,額頭上還有汗珠。
"什么事?坐下慢慢說。"老王給弟弟倒了杯茶。
"我想買房,差30萬。"王軍端起茶杯,手有些發抖。
老王放下手中的賬本:"買房?你現在住的不是挺好的嗎?"
"我媳婦懷孕了,現在住的地方太小,而且是租的,不穩定。"
王軍看著老王,"哥,我知道這錢不少,但我真的沒辦法了。銀行貸款批不下來,朋友那里也借遍了。"
老王沉默了。30萬,這可不是小數目。他現在所有的積蓄也就35萬,這些錢還要留著兒子上學用呢。
"你打算什么時候還?"老王問。
"三年,最多三年。我現在在建筑公司干,一年能掙十來萬,三年絕對能還清。"王軍說得很肯定。
那天晚上,老王和妻子張秀商量這件事。
"30萬不是小數目,咱們借給他,自己的生活怎么辦?"張秀很擔心。
"可是他是我弟弟,而且確實需要房子。"老王有些糾結。
"你別忘了十年前小李的事。"張秀提醒他。
"王軍不一樣,他是我親弟弟。"
正說著,老王的父母來了。
"老大,聽說老二要買房?"王老漢一進門就問。
"是啊,爸。"
"那你得幫幫他。都是一家人,不幫說不過去。"母親說。
"可是媽,30萬不是小數目..."張秀想解釋。
"什么小數目大數目的?老大現在有錢了,幫幫弟弟怎么了?"
王老漢有些不高興,"再說了,老二媳婦懷孕了,總不能讓孩子出生就沒個像樣的家吧?"
張秀還想說什么,被老王攔住了。
第二天,王軍帶著媳婦劉梅一起來了。
"哥,嫂子,麻煩你們了。"劉梅很客氣地說,但老王總覺得她眼神里有些不屑。
"一家人說什么麻煩。"老王客氣地回應。
"我們已經看好房子了,就在新區那邊,環境特別好。"王軍很興奮,"等買了房,我們就安心等孩子出生。"
老王點點頭,心里卻有些不安。他想起了十年前小李的事,那時候小李也是這樣信誓旦旦。
"王軍,我可以借給你錢,但我們得約定一下還款的事。"老王說。
王軍臉色變了變:"哥,你這是什么意思?不信任我?"
"不是不信任,是為了避免以后有誤會。"老王解釋。
"切,不就是30萬嗎?用得著這么小氣?"劉梅在旁邊嘀咕了一句。
雖然聲音很小,但老王聽得清清楚楚。張秀也聽到了,臉色立刻沉了下來。
"既然是借錢,那總得有個章程。"張秀說,"我們可以分期,每年還10萬,三年還清。"
"行行行,都聽你們的。"王軍趕緊答應,生怕老王改主意。
最終,老王還是把30萬借給了弟弟。看著王軍拿著錢高高興興地走了,老王心里總是不踏實。
三個月后,老王收到了王軍新房的鑰匙作為感謝,房子確實不錯,120平米,裝修得很漂亮。
可是一年過去了,王軍不但沒有提還錢的事,反而又找老王開口了。
那是在一次家庭聚會上,全家人都在王軍的新房里吃飯。
"哥,我還想借點錢。"王軍喝了幾杯酒,臉紅紅的。
"借錢?上次的錢還沒還呢。"張秀直接說。
"嫂子,你看,現在孩子要上幼兒園了,好的幼兒園要交擇校費。"劉梅抱著兩歲的兒子說,"再說了,王軍最近工地上活少,收入不太穩定。"
"那你們可以選便宜點的幼兒園。"張秀說。
"怎么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呢?"劉梅有些不滿,"再說了,哥哥有錢不幫弟弟,這話說出去也不好聽。"
王老漢也在旁邊幫腔:"老大,你現在條件好,多幫幫老二怎么了?"
老王看著一桌子的人,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想起了小本子里的話,當初如果他堅持原則,也許就不會有今天的尷尬。
"王軍,上次借的錢你打算什么時候還?"老王問。
"哥,你急用錢嗎?如果不急用,再緩緩?"王軍有些不好意思。
"不是急用不急用的問題,是我們當初說好三年還清的。"
"說得這么死干什么?都是一家人。"母親有些不高興了。
就在這時,老王8歲的兒子小強突然問:"爸爸,你為什么不借錢給叔叔?老師說幫助別人是好事。"
全桌人都看著老王,等著他的回答。
老王感覺自己成了一個反面人物,好像不借錢就是罪過。
那一刻,老王終于明白了什么叫道德綁架。
他拿起筷子,夾了一口菜,慢慢地說:"小強,幫助別人是好事,但要用正確的方式。有時候一味地給錢,反而是在害人。"
"你什么意思?"劉梅臉色變了。
"我的意思是,王軍應該學會自立。"老王平靜地說,"30萬借了一年了,不但沒還,還要繼續借。這樣下去什么時候是個頭?"
"你就是不想借!"劉梅站起來,"當初說得好聽,現在就翻臉了!"
"劉梅,你注意點!"張秀也站起來了。
眼看著就要吵起來,老王擺擺手:"算了,今天是聚會,別為了錢傷了和氣。"
可是從那以后,兄弟關系就變得微妙了。
王軍很少主動聯系老王,偶爾見面也是客客氣氣的。
兩年后,老王聽說王軍又買了一輛車,十幾萬的。可是那30萬,至今一分沒還。
那天晚上,老王在小本子上寫下了第二句話:"我可以幫你想辦法,但直接借錢可能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如果當初他不是直接借錢,而是幫王軍想其他辦法,比如擔保貸款,或者介紹工作,也許結果會不一樣。
04
2010年,老王退休了。
這些年他把書店經營得很好,手里也有了些積蓄。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找他借錢的人反而越來越多了。
就在退休后的第二個月,老王遇到了第一個考驗。
那是個炎熱的夏日下午,老王正在院子里澆花,老同事趙師傅急匆匆地跑了過來。
"老王,出大事了!"趙師傅滿頭大汗,臉色蒼白。
"什么事?先進屋坐下說。"老王趕緊放下水壺。
進了屋,趙師傅接過張秀遞過來的茶水,喝了一大口才說:"我兒子出車禍了,現在在醫院里,醫生說要馬上手術,需要10萬塊錢。"
"什么?小趙出車禍了?嚴重嗎?"老王很吃驚。
"醫生說很嚴重,脾臟破裂,必須馬上手術,否則有生命危險。"
趙師傅眼淚都出來了,"老王,我知道這樣不好,但我實在沒辦法了。銀行卡里只有3萬塊,還差7萬。你能不能先借給我?"
老王看著老同事痛苦的樣子,心里很不忍。可是這次,他沒有立刻答應。
"老趙,你別急,我們先了解一下具體情況。"老王說出了第一句話,"醫院在哪里?手術費真的需要10萬嗎?"
"在市人民醫院,醫生說的。"趙師傅有些著急,"老王,現在是救命啊,你就別問這么多了。"
"正因為是救命,我們更要搞清楚。"老王很冷靜,"這樣,我現在就和你去醫院,直接和醫生了解情況。"
到了醫院,老王直接找到了主治醫生。
"醫生,病人的情況怎么樣?手術費需要多少?"老王問。
"病人確實需要手術,但是情況沒有那么嚴重。"醫生看了看病歷,"手術費加上住院費,總共3萬左右就夠了。"
"3萬?"趙師傅愣住了,"可是急診科的醫生說要10萬。"
"那可能是他理解錯了。"醫生解釋,"10萬是如果出現嚴重并發癥的情況下,但現在看病人的情況,不會那么嚴重。"
老王明白了,趙師傅是在恐慌中夸大了病情。
"這樣,醫生,手術費我來墊付。"老王直接對醫生說。
手術很成功,小趙住了一周院就出院了。總費用確實只有3萬多。
"老王,謝謝你,要不是你..."趙師傅握著老王的手,說不出話來。
"老趙,以后遇到事別慌,先搞清楚情況再說。"老王拍拍他的肩膀。
一個月后,趙師傅就把錢還給了老王,還買了禮品表示感謝。
這件事讓老王更加相信第一句話的重要性:了解具體情況,不被情緒綁架。
第二個考驗來得更快。
兩個月后,鄰居老劉找到了老王。
"老王,我有個發財的機會,你有沒有興趣?"老劉神秘兮兮地說。
"什么機會?"老王問。
"股市,我有內幕消息。"老劉壓低聲音,"我外甥在證券公司上班,說有只股票要漲停,投20萬進去,一個月就能翻倍。"
老王笑了:"老劉,你這是要我借錢給你炒股?"
"不是借,是合伙。"老劉連忙解釋,"賺了錢咱們分,虧了算我的。"
"虧了算你的?你有20萬嗎?"老王問。
老劉尷尬地笑了:"我現在手頭緊,所以才找你合作。"
老王搖搖頭,說出了第二句話:"老劉,我可以幫你想辦法,但直接借錢炒股不是好的解決方案。你要是真想投資,可以從小額開始,用自己的錢。"
"小額哪能賺大錢?"老劉有些失望,"算了,既然你不愿意,我找別人去。"
三個月后,老王聽說老劉真的找到了其他人借錢炒股,結果虧得血本無歸,連房子都差點賣了。
"還好你當時沒借給他。"張秀慶幸地說。
"是啊,第二句話救了咱們。"老王感慨。
第三個考驗是最難的,因為涉及到侄子小明。
05
2015年,30歲的小明大學畢業后一直沒有穩定工作,總是想著創業發大財。他已經找老王借過好幾次錢了,每次都說是創業,但從來沒成功過。
這次,小明又來了。
"叔叔,我這次真的找到好項目了。"小明興奮地說,"網店,現在電商這么火,我朋友開網店一年賺了幾十萬。"
"你懂電商嗎?"老王問。
"不懂可以學啊,我朋友可以教我。"小明很自信,"就是需要前期投入,進貨、租倉庫什么的,大概要15萬。"
老王看著侄子,心里很復雜。
小明從小沒了母親,他一直想多照顧一些。可是這些年的經歷讓他明白,一味地給錢不是真正的幫助。
"小明,我不會借錢給你創業。"老王緩緩說出了第三句話的核心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