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情節皆為虛構,人物、地點、事件是基于藝術表達的創作,與現實無關。所用圖片并非真實人物影像,僅作輔助敘事。本文借虛構故事傳遞積極價值觀,呼吁讀者遵紀守法,弘揚友善、正義等正能量,共建和諧社會。
“你是在用第三名,向我們示威嗎?”
十六歲那年,林墨因為一次考試失利,從“家族的驕傲”,變成了父母眼中的“病人”。
他被親手送進了一家精神病院。
十年后,父母收到一個沒有寄件地址的快遞,打開的瞬間,二人面如死灰。
緊接著,急促的敲門聲響起,門外站著的,是他們絕對沒有想到的人。
一個精心策劃了十年的局,一場關于愛與控制的審判,才剛剛開始。
01
林墨的家,不像一個家,更像一個陳列館。
一個專門陳列他從小到大所有“輝煌戰績”的陳列館。
客廳最顯眼的那面墻上,沒有掛全家福,也沒有掛山水畫,而是密密麻麻地掛滿了各種獎狀和證書。
從“三好學生”到“奧數競賽一等獎”,從“全國作文大賽金獎”到“希望之星英語風采大賽冠軍”。
每一張獎狀都用紅木相框精心裱好,擦得一塵不染,在燈光下反射出冰冷的光。
林墨的父親林國棟,每天晚飯后雷打不動的項目,就是用一塊柔軟的絨布,挨個擦拭這些相框。
那神情,虔誠得像是在擦拭神龕里的牌位。
他的母親馬蘭,則負責林墨的“后勤保障”,精準到苛刻。
早上幾點起床,喝多少毫升的牛奶,吃幾個雞蛋,都有嚴格規定。
中午放學回家,午餐永遠是那幾樣號稱“最補大腦”的菜色,清淡得讓人的味蕾都感到寂寞。
晚上學習到幾點,中間休息幾次,每次幾分鐘,也都被一張貼在書桌前的作息表安排得明明白白。
在這個家里,林墨感覺不到自己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他覺得自己更像一個被精密設定的程序,或者是一件被寄予厚望的,珍貴易碎的藝術品。
他的任務,就是不斷地為這個陳列館,增添新的,更耀眼的展品。
十六年來,他一直做得很好。
他習慣了安靜,習慣了服從,習慣了將自己所有的情緒都壓在心底,只在試卷上展現自己的價值。
他知道,只有第一名的成績單,才是父母臉上笑容的唯一來源。
也只有那些金光閃閃的獎杯,才能為這個壓抑的家,換來片刻的,虛假的溫馨。
有一次,鄰居家的張阿姨在樓下碰到他們一家三口,笑著對林墨說:“小墨真是我們院里的驕傲啊,次次考第一,以后肯定有大出息!”
林-墨還沒來得及做出反應,母親馬蘭就搶先一步,用一種不容置疑的語氣說:“可不能這么說,這孩子一點都不能夸,一夸尾巴就翹上天了。”
她轉向林墨,眼神里帶著警告:“聽見沒?驕傲使人落后,你那點成績,沒什么了不起的?!?/p>
林墨低下頭,沒有說話。
他感覺到,那句來自鄰居的,帶著善意和溫度的夸獎,在接觸到他家空氣的瞬間,就結成了冰。
然后,那冰冷的寒氣,順著他的腳底,一點點,蔓延到了全身。
02
期末考試前的那個月,家里的氣氛變得愈發凝重。
電視機被拔掉了插頭,用一塊厚厚的布蓋了起來,像是被封印的猛獸。
林國棟戒了煙,馬蘭停掉了所有的社交活動,家里安靜得只能聽到墻上石英鐘“滴答、滴答”的走針聲,和林墨在臺燈下翻動書頁的“沙沙”聲。
那鐘表的“滴答”聲,在林墨聽來,不像是時間的流逝,更像是為他人生一場重要戰役,敲響的倒計時。
他不能輸。
他也輸不起。
他依然記得,初二那年的一次月考,他因為一道物理題的解題步驟被扣了半分,以零點五分的差距,考了年級第二。
拿到成績單的那天晚上,家里沒有開飯。
母親馬蘭坐在沙發上,一言不發,只是默默地流眼淚。
父親林國棟則站在那面掛滿獎狀的墻壁前,抽了整整一包煙,然后將那張寫著“第二名”的成績單,用兩根手指夾著,像是夾著什么骯臟的東西,扔在了林墨面前。
“你對得起我們嗎?”他問,聲音不大,卻像一把錘子,狠狠地砸在林墨的心上。
那天晚上,林墨被罰寫了一篇三千字的檢討,題目是《我為什么會墮落到第二名》。
他寫到凌晨三點,寫到手指僵硬,頭昏眼花。
從那以后,“第一名”這三個字,就成了刻在他骨子里的一道魔咒。
它既是榮耀,也是枷鎖。
考試那天,天氣很好,陽光燦爛。
林墨坐在考場里,卻感覺不到絲毫暖意。
他握著筆的手心,全是冰冷的汗。
他太緊張了。
在考數學的時候,他遇到了一道頗為復雜的函數題。
他明明演練過無數遍,但在那極度的壓力之下,他的大腦卻像生了銹的齒輪,怎么也轉不動。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
他能聽到自己心臟劇烈跳動的聲音,那聲音蓋過了考場里的一切。
最終,他跳過了那道題。
他安慰自己,只是一道題而已,其他的題目都做得很完美,應該不會有太大影響。
但一種不祥的預感,卻像藤蔓一樣,從他的心底悄悄爬了上來,緊緊地纏住了他。
考完最后一門,走出校門的時候,他看到了等在門口的父母。
他們沒有問他考得怎么樣,只是遞過來一瓶水,然后一左一右地,將他夾在中間,沉默地往家的方向走。
那樣子,不像是在迎接一個剛剛結束戰斗的兒子,更像是在押送一個即將接受審判的犯人。
03
公布成績的那天,是個陰天。
烏云沉沉地壓在城市上空,像是要塌下來一樣。
班主任約定了下午四點,會挨個給家長打電話,告知成績和排名。
從下午三點半開始,林國棟和馬蘭就并肩坐在客廳的沙發上,面前的茶幾上,放著那部紅色的座機電話。
他們沒有交談,甚至沒有看彼此一眼,只是死死地盯著那部電話,像是在等待命運的宣判。
林墨則被關在自己的房間里,不允許出來。
他能從門縫里,看到客廳里那兩尊雕像般的身影。
時間,在這一刻,變得無比漫長和煎熬。
下午四點零五分,電話鈴聲毫無征兆地,尖銳地響了起來。
林國-棟和馬蘭的身體,同時猛地一顫。
林國棟深吸一口氣,按下了免提鍵。
“喂,是林墨家長嗎?我是他的班主任,劉老師?!彪娫捘穷^,傳來班主任熱情洋溢的聲音。
“劉老師您好,我是林墨爸爸?!绷謬鴹澋穆曇簦行┌l緊。
“恭喜啊林爸爸!”劉老師的語氣充滿了喜悅,“林墨這次考得非常棒!總分排在全年級第三名!真的是太優秀了!”
“第三名……”
林國棟喃喃地重復著這三個字,像是沒有聽懂。
“是??!第三名!這次的題可不簡單,第一名和第二名都是市里奧賽班的尖子生,林墨能考到這個成績,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了!您和孩子媽媽的教育,真是我們所有家長學習的榜樣?。 ?/p>
劉老師后面又說了很多贊美的話,但林國棟和馬蘭,一句也沒有聽進去。
他們的世界里,只剩下了那三個字。
第三名。
不是第一。
甚至,不是第二。
是第三。
一個他們從未想象過,也絕對無法接受的名次。
客廳里,陷入了一片死寂。
電話是什么時候掛斷的,他們已經不記得了。
林國棟緩緩地放下聽筒,他的手在微微發抖。
馬蘭的臉,則瞬間失去了所有血色,變得像墻壁一樣慘白,她的眼神空洞,直勾勾地盯著前方,仿佛靈魂被抽走了。
房間里的林墨,將這一切聽得清清楚楚。
他靠在冰冷的門板上,感覺自己的身體,正在一點點地,沉入無底的深淵。
他知道,審判的時刻,到了。
許久,馬蘭終于動了。
她緩緩地轉過頭,看著林國棟,聲音像是從喉嚨里擠出來的,干澀而嘶?。骸八趺磿嫉谌俊?/p>
林國棟沒有回答。
他站起身,走到林墨的房門前,停住了。
他沒有敲門,也沒有說話,只是靜靜地站著。
那沉默的壓力,比任何咆哮和質問,都更讓林墨感到窒息。
終于,林國棟開口了,他的聲音異常平靜,平靜得令人恐懼。
“我們的心血,都白費了嗎?你是在用第三名,向我們示威嗎?”
04
那之后的兩天,家里籠罩在一種詭異的氣氛里。
父母不再與林墨交談,而是開始用一種研究的,審視的目光觀察他。
他們會在他看書時,突然推開門,觀察他的表情。
他們會在他吃飯時,討論著“精神壓力過大導致食欲不振”的話題。
林墨知道,一個可怕的念頭,正在他們心里生根發芽。
第三天,兩個穿著白大褂的陌生男人,敲響了他家的門。
林墨的心,在那一刻,沉入了谷底。
他被那兩個男人“陪同”著,走出了家門,坐上了一輛白色的車。
父母沒有下樓送他,只是站在窗前,靜靜地看著。
那眼神,像是在送一件需要維修的藝術品,去往工坊。
車子行駛了很久,來到一個遠離市區的,偏僻的地方。
一座高墻聳立的院落,出現在眼前。
大門上,掛著一塊白色的牌子,上面寫著一行字:“青山青少年行為矯正中心”。
那扇生銹的鐵門,緩緩打開,像一只巨獸張開了嘴。
車子開了進去。
當林墨走下車時,他聽到了身后鐵門“哐當”一聲,沉重地關上的聲音。
那聲音,像是他過去十六年人生的休止符。
一股濃重的消毒水氣味,混雜著一絲說不清的霉味,撲面而來。
他被帶進一間辦公室,他身上所有的個人物品,包括衣服、手表、甚至是一支筆,都被收走了。
然后,他領到了一套藍白條紋的,寬大的“院服”。
他見到了這家中心的主任,一個姓楊的,戴著金絲眼鏡的中年男人。
楊主任的臉上,掛著和善的微笑,但那鏡片后的眼神,卻像手術刀一樣,冰冷而銳利。
“林墨,是吧?”楊主任看著手里的資料,慢悠悠地開口,“不要緊張,這里不是監獄,是幫助你‘康復’的地方。”
林墨攥緊了拳頭,他鼓起這輩子最大的勇氣,一字一句地說:“我沒有病。”
楊主任笑了,那笑容里,帶著一絲居高臨下的悲憫。
“孩子,所有來到這里的孩子,一開始都這么說?!?/p>
“這本身,就是一種需要被糾正的‘病癥’,我們稱之為‘病恥感’。意思是,你不敢承認自己有病。”
“你的父母,很愛你。是他們,把你從‘墮落’的邊緣,拉了回來。你應該感謝他們?!?/p>
林墨還想說什么,但一個護工已經走了過來,手里拿著一個托盤,上面放著一杯水,和幾顆彩色的藥片。
“這是能讓你放松下來的藥,吃了它,好好睡一覺,明天開始,你就將迎來全新的生活?!弊o工用一種不容置疑的語氣說。
林墨看著那幾顆藥片,他知道,一旦他吃了下去,就意味著他默認了自己是個“病人”。
他緊緊地閉著嘴,搖著頭。
楊主任的眼神,冷了下來。
他沒有再勸說,只是對著護工,使了個眼色。
兩個高大的護工,一左一右地將林墨的胳膊架住,另一個人,則粗暴地捏開了他的下巴。
那幾顆藥片,混著水,被硬生生地灌了下去。
苦澀的藥水,順著他的喉嚨,滑進胃里。
沒過多久,一股強烈的,無法抗拒的困意襲來,他的眼皮變得有千斤重,他的大腦,像被泡在了一團黏稠的漿糊里,無法思考。
在徹底失去意識前,他被拖進一間白色的小房間,扔在了一張堅硬的單人床上。
他的“治療”,就這樣開始了。
05
在林墨被送走的第一個星期,林國棟和馬蘭,感到了久違的輕松。
家里很安靜。
再也沒有那個讓他們操心,讓他們失望的身影。
馬蘭每天都會把林墨的房間,打掃得一塵不染,書桌上的課本,擺放得整整齊齊,仿佛主人只是去參加了一個短暫的夏令營,很快就會回來。
林國棟也恢復了看報的習慣,只是偶爾,他的目光會越過報紙,落在那面獎狀墻上,久久地,一動不動。
“清靜多了?!蓖盹垥r,馬蘭忽然開口說。
“是啊?!绷謬?棟應了一聲,“沒有了雜念,他才能專心‘治病’。”
他們小心翼翼地,不去觸碰那個名字,仿佛他真的是一件被送去維修的物品,而不是他們的兒子。
周末,馬蘭給“矯正中心”打去了電話,詢問林墨的情況。
接電話的,是楊主任。
“請二位放心。”楊主任的聲音,依舊是那么溫和,那么令人信賴,“林墨正在積極地配合治療。剛來的時候,是有些抵觸情緒,這很正常。但經過我們第一階段的‘心理疏導’和‘藥物輔助’,他現在已經穩定多了,也認識到了自己之前的問題?!?/p>
聽到這番話,馬蘭和林國棟,徹底放下了心。
他們更加堅信,他們做出了一個無比英明,無比正確的決定。
他們甚至開始期待,半年后,那個全新的,完美的兒子,回到他們身邊的場景。
而此時,在那個高墻之內,林墨已經學會了“順從”。
他不再爭辯,也不再反抗。
護工讓他吃藥,他就面無表情地吃下去。
教官讓他和其他“病友”一起,在院子里喊著整齊劃一的口號,他也跟著喊。
他把自己,變成了一個最完美的“病人”。
因為他知道,只有這樣,才能減少那些不必要的“治療”,也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大腦,在藥物的侵蝕下,保持最大限度的清醒。
夜深人靜,當所有人都沉入夢鄉,當藥物的效果,隨著時間慢慢減退時,他會睜開眼睛,死死地盯著那扇焊著鐵欄桿的窗戶。
月光,從欄桿的縫隙里,透進來,在他的臉上,投下幾道慘白的條紋。
他不再流淚。
十六歲的少年,在一場以愛為名的流放中,迅速地長大了。
他的眼神里,沒有了恐懼和絕望。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如同淬火的鋼鐵般,冰冷而堅硬的東西。
他明白,他無法用哭喊和道理,來對抗這座高墻,和高墻外那兩個親手將他推入深淵的人。
他能依靠的,只有時間。
和一顆在絕望中,磨礪出的,復仇的心。
十年后。
林國棟和馬蘭,都老了許多。
林國棟的背,有些駝了,馬蘭的眼角,也爬滿了細密的皺紋。
這十年,他們過得并不好。
那個他們期待的,完美的兒子,并沒有在半年后回來。
院方一次又一次地,以“治療需要鞏固”、“情緒出現反復”為由,延長著林墨的“治療周期”。
而他們,也從最初的期待,漸漸變得麻木,甚至習慣了這種沒有兒子的生活。
這天下午,門鈴響了。
林國棟打開門,是一個快遞員,遞過來一個半舊的,沒有任何發貨地址和寄件人信息的紙箱。
“誰寄的?”他有些疑惑。
快遞員搖了搖頭,表示不清楚。
林國棟把箱子拿到客廳,和馬蘭一起,用剪刀劃開了膠帶。
箱子不重,里面似乎是些紙質的東西。
當他們看清里面東西的瞬間,兩個人的臉色,同時“刷”的一下,變得慘白。
他們的瞳孔,在瞬間收縮到了極致。
那是一種混雜著震驚、恐懼和難以置信的表情。
就在這時,房門,突然被人“咚、咚、咚”地,用力敲響了。
那敲門聲,沉重,而有力,像是直接敲在他們的心臟上。
林國棟渾身一僵,他看了一眼面如死灰的馬蘭,顫抖著,一步步挪到門前,將眼睛,湊到了貓眼上。
只看了一眼。
他就像觸電一樣,猛地彈了回來,整個人靠在冰冷的墻上,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