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北京時間清晨,全球金融市場瞬間波動。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將于48小時內同時抵達中國,開啟為期三天的密集訪問。
布魯塞爾、華盛頓、柏林、巴黎,所有權力中樞都在緊盯這一時刻。彭博社最新數據:自特朗普宣布對歐盟征收新一輪關稅以來,歐盟對美出口額已大幅下滑。歐盟“雙主席”罕見聯袂訪華,釋放信號極其罕見。世界大棋局,驟起波瀾。
特朗普關稅沖擊下的“歐洲覺醒”
7月12日凌晨,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用不到140字,宣告對歐盟商品加征30%關稅,要求歐盟“開放市場,撤銷貿易壁壘,否則8月1日開征”。
10天前,白宮與歐盟談判代表還在以10%的基準關稅為底線拉鋸,突然間底線被提升到15%乃至20%。歐洲各大出口企業神經緊繃,德國汽車產業率先感受“寒流”,2023年對美出口額高達580億美元,占歐盟汽車總出口五分之一。
布魯塞爾智庫“歐洲之友”發布季度報告,歐盟對美出口已在2025年二季度暴跌15%,對華貿易逆差則縮小8%。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閉門會議上直接發問:“難道我們還要做大西洋的提線木偶?”貿易委員謝夫喬維奇的通報會氣氛凝重,歐盟政策圈彌漫著支持反制的聲音。
7月18日,歐盟就鋼鋁關稅向WTO提起訴訟,秘密啟動“去美元化3.0”,7500億歐元外匯儲備的結構調整正在悄然展開,黃金和人民幣成為新寵。
歐盟還考慮動用“反脅迫工具”(ACI),限制美國企業參與公共采購,甚至籌劃對美科技巨頭的制裁。多管齊下的策略已然啟動,談判、報復、抱團、升級競爭力,多線并進。
歐盟“雙主席”訪華
7月24日,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將抵達北京,參加第二十五次中歐領導人會晤。這是中歐建交50年來首次出現“雙主席聯袂訪華”。48小時倒計時,全球關注,北京準備迎接一場“歷史性訪問”。
馮德萊恩曾是歐洲典型的“親美派”,而科斯塔掌握歐盟最實權的職務。這一次的組合,不僅是對中國的高度重視,更是對美國的公開示威。歐盟急需中國市場和供應鏈韌性來緩解經濟壓力。烏克蘭危機猶如無底洞,歐洲財政壓力激增,物價、通脹、能源價格輪番沖擊,歐洲工業競爭力肉眼可見地下滑。
特朗普的新關稅政策讓本已脆弱的歐洲經濟雪上加霜。歐盟此次訪華,核心任務之一正是穩住市場、談判合作,用實際利益對沖來自美國的劇痛。此次密集會晤恰好選在美方關稅生效前10天,時機耐人尋味。
中國是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歐盟每10輛新能源汽車中就有3輛搭載中國電池,60%的太陽能組件依賴中國供應鏈。
中歐產業鏈高度融合,貿易數字背后是深厚的現實基礎。聯合國成立80周年、中歐建交50周年,雙重紀念節點也讓此次會晤承載更多期待。
戰略自主與安全焦慮
俄烏沖突讓歐洲對“安全外包”幻想徹底破滅。持續的地區戰爭、能源危機、難民潮,都在提醒歐洲:把命運交到別人手上,后果難以承受。美國在安全與經濟上反復加碼,昔日盟友如今頻頻亮出關稅“大棒”,歐洲不得不重新審視戰略依賴。
科斯塔此次訪華,意在尋求安全議題上的更多籌碼。歐洲不再甘心做美國的附庸,“戰略自主”正成為新共識。
法國總統馬克龍呼吁“歐洲戰略自主”,德國推動軍工獨立化,荷蘭在半導體出口政策上亦作出調整。歐洲不再愿意做“提線木偶”,而是要成為棋盤上的主動玩家。
歐盟“雙主席”此刻訪華,安全訴求與經濟訴求并行。北京不僅是全球最大市場,也是俄烏問題中極少數能與莫斯科溝通的大國。
歐洲希望通過與中國保持暢通溝通渠道,為未來安全架構預留更多空間。中方也多次表態,將以全面、辯證、發展的眼光處理中歐關系。
美歐裂痕與中歐對接
過去,歐盟在中美之間往往扮演“平衡木”。2018年特朗普對華揮舞關稅大棒時,歐盟選擇觀望,甚至一度配合美國。
2025年,歐洲親身感受到被關稅制裁的痛苦,聯盟內部發生深刻轉變。更多聲音呼吁,不能再一味依賴美國安全保護與市場準入,必須走出“舒適區”,防止重蹈“被當炮灰”的覆轍。
歐盟正在推行“去美元化3.0”。7月18日,7500億歐元儲備結構調整,黃金和人民幣成為新的安全錨。歐盟貿易委員謝夫喬維奇向官員通報,務必準備多手反制方案。同時,歐盟考慮動用反脅迫工具,對美科技巨頭實施制裁,限制美國企業參與歐盟公共采購。
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北京之行,已成為全球媒體關注焦點。各大外媒紛紛評論,這不僅是一次經濟自救,更是一場“地緣宣言”。歐洲在冷戰后首次主動調整命運,對中美歐三角博弈造成實質性影響。
合作前景與多重挑戰
歐盟急需中國市場和產業鏈支撐,緩解經濟、能源、產業壓力。中歐合作能夠在新能源、綠色轉型等領域形成“聯動效應”,兩大經濟體占全球GDP三分之一,具備重塑全球貿易規則的能力。歐盟希望借助與中國的深入合作,實現戰略自主,獲得更大外交回旋空間。
中歐之間也并非沒有分歧。價值觀、制度、利益等領域,歐洲內部對華合作存在不同聲音,美國更不會袖手旁觀。
中歐雙方需要加強溝通與協調,增進互信,以務實態度推動合作。聯合國成立80周年、中歐建交50周年為雙方合作提供了歷史契機。
此次“雙主席”訪華在歐盟內部引發激烈爭議,部分成員國擔憂對美關系破裂,部分則希望借此機會調整戰略。歐洲能否真正實現戰略自主?中歐合作能否突破外部干擾?這一切都將成為未來國際格局演變的觀察點。
參考資料:
環球時報:2025-07-22 09:27:歐盟兩位主席本周四訪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