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夠了!我不能再待下去了!"我猛地站起身,手里的毛線團掉落在地,骨節分明的手指微微顫抖。
兒媳婦李靜愣在原地,手中的奶瓶停在半空。小孫子在嬰兒床里哭鬧不止,而我的耳邊只剩下剛才那句"媽,您能不能別這么糙,孩子都被您弄哭了"。
六十五歲的我,含辛茹苦幫他們帶了半年孩子,卻換來一句又一句的嫌棄。我彎腰撿起毛線,轉身走向臥室,心如刀割。
01:
我叫王蘭,今年六十五歲,退休前是一名小學教師。丈夫走得早,我一個人把兒子劉洋拉扯大。劉洋從小就懂事,知道家里條件不好,從不像其他孩子那樣鬧著要買這買那。他高考考上了省城的重點大學,畢業后在一家外企工作,收入不錯。三年前,他和在同一家公司工作的李靜結婚了。
李靜是個漂亮姑娘,大學畢業,家境優越,從小嬌生慣養。我第一次見她時,她穿著名牌,臉上的妝容精致,笑起來甜甜的。我暗自慶幸兒子娶了這么好的姑娘,也擔心自己這個農村出身的婆婆會不會配不上這樣的兒媳。
婚后,小兩口在省城買了房子,我依然住在縣城的老房子里。他們偶爾回來看我,每次都會帶些禮物,關系處得還算融洽。去年,李靜懷孕了,劉洋忙著工作,沒時間照顧她。我每個月都坐長途汽車去省城,給李靜煲湯送補品。李靜雖然不說什么,但我能感覺到她對我這個農村婆婆有些嫌棄。
"媽,您別費心了,我們請了月嫂。"生產前,劉洋婉拒了我去照顧的提議。
我咽下失落,點點頭:"好,你們方便就行。"
小孫子出生后,我給他買了很多衣服和玩具,卻被李靜一一退回。"媽,您買的這些太舊式了,而且質量也不好,孩子用不了。"她語氣里帶著嫌棄。
半年前,月嫂合同到期,李靜又懷著二胎,劉洋工作忙,他們才想起了我。"媽,您能不能來幫忙帶帶孩子?"劉洋在電話里小心翼翼地問。
我二話沒說,收拾好簡單的行李就來了。來的第一天,李靜給我列了一大堆規矩:孩子只能喝某品牌的奶粉,尿不濕必須兩小時換一次,衣服要按季節穿,玩具要定時消毒……我記了滿滿一本筆記,生怕做錯什么。
02:
"媽,您怎么給孩子穿這么多?他會熱的!"這是李靜第一次對我發火。
我手忙腳亂地給孫子脫掉一件小棉襖:"我怕他冷…"
"現在是春天,不是冬天!您這樣會讓孩子生病的!"她一把抱過孩子,檢查著他是否出汗。
我站在一旁,手足無措。從小到大,我帶大的劉洋也沒生過什么病,可在李靜眼里,我似乎什么都做不對。
接下來的日子里,批評聲不斷。孩子的奶溫度不對、尿布沒換好、哄睡方式不科學……我像個做錯事的學生,每天都在接受批評。
"媽,您能不能輕一點?這樣會傷到孩子的!"李靜看我給孫子洗澡,又忍不住插手。
"我帶劉洋的時候也是這樣洗的,他不是挺好的嗎?"我小聲辯解。
"那是以前!現在的育兒理念都更新了,您這種老土的方法早就過時了!"李靜毫不留情地說。
劉洋偶爾在家,也只是安慰我幾句:"媽,您別介意,靜靜也是為了孩子好。"
我強忍著眼淚點頭。夜深人靜時,我常常躺在床上想起自己帶劉洋的日子。那時候雖然條件艱苦,但我從未覺得辛苦,因為那是我的孩子,我愿意為他付出一切。而現在,我付出的愛卻成了"糙",成了"老土",成了"過時"。
每天早上五點,我就起床準備孩子的輔食和一家人的早餐。李靜起床后,經常對我做的飯菜挑三揀四:"媽,這個太咸了""這個沒營養""這個做法不健康"。
我默默記下她的要求,改進自己的做法。可無論怎么改,似乎都無法達到她的標準。我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太"糙",連基本的家務都做不好。
一天晚上,孩子發燒了。我著急地用濕毛巾給他降溫,李靜回來看到后大發雷霆:"您在干什么?現在都什么年代了,還用這種老土方法!孩子這么小,萬一燒壞了腦子怎么辦?"
"我、我只是想幫忙…"我的聲音顫抖著。
"幫倒忙!"李靜一邊撥打急診電話一邊瞪我,"您就是太糙了,什么都不懂還要硬來!"
那一刻,我的心碎了。
03:
孫子的病很快好了,但我和李靜之間的距離卻越來越遠。我開始變得小心翼翼,做什么都先問她的意見,生怕又惹她生氣。
劉洋工作忙,很少回家,即使回來也只是匆匆吃個飯就回房間工作或休息。我想和他說說自己的委屈,但看到他疲憊的臉,又把話咽了回去。他是我的驕傲,我不想給他增添負擔。
李靜懷著二胎,脾氣越發暴躁。有一次,我給孫子喂飯,他不小心把粥灑在了新買的地毯上。
"您能不能小心點!"李靜沖過來,一把搶過孩子,"這地毯才買三天,五千多呢!"
"對不起,我馬上清理。"我趕緊去拿抹布。
"算了,您別碰了,越弄越糟!"她揮手制止我,轉身對孩子溫柔地說,"寶貝不哭,媽媽來喂你。"
這種冰火兩重天的態度,讓我心如刀割。在孫子面前,我仿佛成了一個笨手笨腳的外人,而不是疼愛他的奶奶。
一個月前,我從老家帶來了一些自己腌制的咸菜和自己種的蔬菜,想給李靜補充營養。誰知她看都沒看一眼,直接扔進了垃圾桶。
"媽,這些東西不衛生,我懷孕期間不能吃這些。"她冷冷地說。
我看著自己辛苦制作的食物被丟棄,心里說不出的難受。那些咸菜是我花了好幾天時間腌制的,那些蔬菜是我一點一點從地里摘來的,都是我的心意啊。
每天晚上,我都會給孫子講故事,這是我們之間為數不多的親密時刻。我會講自己小時候聽過的民間故事,孫子總是聽得很入迷。
"媽,您能不能講些有教育意義的故事?這些迷信故事對孩子沒好處。"一天晚上,李靜聽到我講狐仙的故事,立刻制止了我。
"這些故事我小時候就聽,挺有意思的啊。"我辯解道。
"那是您那個年代的事了,現在的孩子需要科學教育。"李靜拿出一本英文繪本,"您要講就講這些,對孩子智力發展有幫助。"
我看著那些陌生的文字,啞口無言。我連英文字母都認不全,怎么給孫子講英文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