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蘇雯拖著行李箱,踏著熟悉的青石板路,一步步走向部隊大門。
八年軍旅生涯即將結束,心中五味雜陳。"班長,真舍不得你啊!"
身后傳來張浩的聲音。她回頭揮了揮手,眼眶有些濕潤。
就在距離大門還有十幾米時,崗哨班長突然厲聲喝道:"站住!別動!"
蘇雯愣住了,這聲音讓她心頭一震。
01
2015年秋天,河南某個偏遠山村里,18歲的蘇雯正在田地里幫著母親收玉米。
汗水順著她黝黑的臉頰滑落,衣服早已濕透。
父親李國強躺在床上咳嗽個不停,這病一拖就是三年,家里的積蓄早就花光了。
"雯雯,村里來了征兵的,你要不要去看看?"鄰居王大娘匆匆跑來,氣喘吁吁地說道。
蘇雯放下手中的玉米棒子,擦了擦手上的泥土。
她早就聽說當兵能拿津貼,還能學到本事,對于這個貧困的家庭來說,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媽,我想去當兵。"蘇雯回到家,對著正在洗衣服的母親說道。
母親停下手中的活計,轉過身來,眼中閃過一絲不舍,"雯雯,你還這么小,當兵多苦啊。"
"媽,我不怕苦。家里現在這個樣子,我在家也幫不上什么忙。當兵能拿錢,還能讓我學點本事,以后回來也能更好地照顧你們。"蘇雯握住母親粗糙的手,語氣堅定。
就這樣,蘇雯成了村里那年唯一的女兵。
體檢、政審、各種手續辦下來,已經是十月底了。離別的那個早晨,母親塞給她一個布包,里面裝著幾個白面饅頭和一件新棉衣。
"閨女,到了部隊要聽話,別讓人家笑話咱農村娃。"父親掙扎著坐起來,聲音有些沙啞。
蘇雯點點頭,眼淚在眼眶里打轉,"爸,媽,你們放心,我一定會好好當兵的。"
軍車啟動的那一刻,蘇雯透過車窗看到父母站在門口的身影越來越小,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在部隊里闖出個樣子來。
到了部隊,新兵連的生活比想象中還要艱苦。
每天凌晨五點起床,跑步、訓練、學習,一直到晚上十點才能休息。
蘇雯的體能基礎比較差,經常在訓練中掉隊,班長總是在一旁大聲喊著:"蘇雯,堅持住!再堅持一下!"
最開始的那段時間,蘇雯幾乎每天晚上都會偷偷抹眼淚。
想家,想父母,也為自己的笨拙而懊惱。有一次疊被子,怎么都疊不出標準的"豆腐塊",急得她滿頭大汗。
"別著急,慢慢來。"同寢室的戰友小李過來幫忙,"我剛來的時候也是這樣,多練幾次就好了。"
漸漸地,蘇雯開始適應部隊的節奏。
她發現自己雖然體能不行,但在內務整理和一些細致活兒上很有天賦。
被子疊得整整齊齊,物品擺放得井井有條,很快就得到了班長的夸獎。
三個月的新兵連生活結束后,蘇雯被分配到了炊事班。
得知這個消息時,她心里其實有些失落,本來還想著能分到其他技術性更強的崗位。
"丫頭,別小看炊事班,這可是個技術活。"
炊事班班長陳師傅看出了她的心思,笑著說道,"全營六百多號人的肚子都指著咱們呢,責任重大著呢。"
陳師傅四十多歲,已經在部隊干了二十多年,是個資深的軍士。
他個子不高,但很結實,說話總是慢條斯理的,給人一種很踏實的感覺。
"師傅,我以前在家只會做些簡單的農家菜,這么多人的飯,我怕做不好。"蘇雯有些忐忑。
"沒關系,慢慢學。做飯這事兒,用心就行。"
陳師傅拍了拍她的肩膀,"先從打下手開始,洗菜、切菜、配菜,一樣樣來。"
炊事班的工作確實很辛苦。
每天凌晨四點就要起床準備早餐,晚上收拾完廚房已經是八九點了。夏天廚房里熱得像蒸籠,冬天洗菜的時候手被冰水凍得通紅。
蘇雯從最基礎的活兒開始學起。
洗菜要洗得干凈,切菜要切得均勻,配菜要搭配合理。陳師傅很有耐心,每一個細節都會仔細教她。
"做飯不光是填飽肚子,還要讓大家吃得舒心。你看,這青菜葉子蔫了的要挑出來,土豆有芽的要削掉,肉要切得大小一樣,這樣炒出來才好看。"陳師傅一邊示范一邊解釋。
蘇雯很珍惜這個學習的機會,總是比別人早起半小時,多學一些東西。
她發現做飯其實很有意思,同樣的食材,用不同的方法處理,味道就完全不一樣。
有一次,陳師傅讓她試著做一道紅燒肉。
蘇雯按照師傅教的步驟,先把肉焯水,再下鍋炒糖色,加料酒、生抽、老抽,最后小火慢燉。整個過程她都很小心,生怕出錯。
菜做好后,陳師傅嘗了一口,點點頭,"不錯,有模有樣了。不過火候還差點,下次糖色可以炒得再深一些。"
聽到師傅的夸獎,蘇雯心里美滋滋的。她開始明白,做飯確實是個技術活,需要不斷地練習和摸索。
晚上回到宿舍,蘇雯給家里寫信。
在那個沒有手機的年代,書信是她和家人聯系的唯一方式。
"爸爸媽媽,我現在在炊事班工作,每天都能學到新的東西。陳師傅對我很好,教會了我很多做飯的技巧。部隊的伙食比家里好多了,每天都有肉吃,我現在胖了不少呢。你們不用擔心我,我在這里很好......"
寫完信,蘇雯看著窗外的星空,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雖然離家很遠,但她感覺自己在慢慢成長,變得更加堅強和獨立。
02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蘇雯已經在部隊待了兩年。
從一個青澀的新兵,她已經成長為炊事班的骨干。陳師傅經常夸她手藝進步很快,很有做飯的天賦。
2017年春天,部隊來了一批新兵,其中有個叫張浩的小伙子也被分到了炊事班。
這個19歲的河北小伙子很機靈,但也很調皮,總是問東問西的。
"蘇班副,這個菜為什么要先焯水啊?"張浩跟在蘇雯身后,好奇地問道。
"因為有些蔬菜有草酸,焯水可以去除草酸,而且還能保持顏色鮮亮。"蘇雯耐心地解釋著,就像當年陳師傅教她一樣。
"那為什么肉要先腌制呢?"
"腌制可以讓肉更入味,也能去腥。你看,我用料酒、生抽、淀粉腌制十五分鐘,炒出來的肉就會很嫩。"
張浩聽得很認真,不時地點頭。
蘇雯看著他,想起了自己剛來時的樣子,心中涌起一股暖意。
那年夏天,部隊舉行廚藝比賽,每個炊事班都要派代表參加。
陳師傅毫不猶豫地推薦了蘇雯。
"師傅,我行嗎?我才來兩年......"蘇雯有些緊張。
"你行的,我相信你。"陳師傅拍了拍她的肩膀,"這兩年我看著你一點點進步,你的手藝已經很不錯了。"
比賽那天,蘇雯做了一道紅燒獅子頭。
這道菜她練習了無數遍,從調肉餡的比例到火候的把握,每一個細節都爛熟于心。
當她把熱氣騰騰的獅子頭端上去時,評委們都點頭稱贊。
最終,蘇雯獲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
站在臺上領獎時,她看到陳師傅在臺下朝她豎起大拇指,眼中閃著驕傲的光芒。
2018年,陳師傅退伍了。臨走前,他把炊事班班長的職務交給了蘇雯。
"丫頭,以后這個班就靠你了。記住,做飯要用心,帶兵要用情。"陳師傅把手中的菜譜本子遞給蘇雯,這里面記錄著他多年的心得體會。
"師傅,我會好好干的,不會給您丟臉。"蘇雯接過本子,沉甸甸的,不只是因為本子本身的重量。
送別陳師傅的那個下午,蘇雯站在廚房里,看著師傅曾經工作過的地方,心中五味雜陳。
從這一刻起,她就是這個炊事班的班長了,要承擔起更大的責任。
當班長后,蘇雯發現壓力比想象中大得多。
不僅要把飯菜做好,還要管理班里的十幾個戰士。有的新兵不聽話,有的老兵有情緒,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處理。
有一次,班里的小王因為家里有事情緒低落,做飯時心不在焉,把鹽當成糖放進了湯里。
結果那頓飯的湯咸得要命,戰士們議論紛紛。
"小王,跟我來一下。"飯后,蘇雯把小王叫到一邊。
"班長,對不起,我......"小王低著頭,聲音很小。
"我知道你家里有困難,但是咱們不能把個人情緒帶到工作中來。你想想,全營六百多人都指著咱們吃飯呢,要是因為咱們的疏忽影響了大家,這責任有多大?"蘇雯的語氣雖然嚴肅,但并不嚴厲。
"班長,我錯了。"小王抬起頭,眼中有些濕潤。
"錯了就改,以后注意就行。家里的事情,有什么需要幫忙的盡管說,咱們是一個班的兄弟姐妹。"蘇雯拍了拍小王的肩膀。
就這樣,蘇雯用她的耐心和細心,一點點地把這個班帶好了。戰士們都很尊敬她,親切地叫她"蘇班長"。
年復一年,蘇雯在炊事班這個崗位上一干就是八年。
她見證了無數戰友的來來去去,有的退伍回家,有的轉業到地方,有的提干當了軍官。而她,始終堅守在這個平凡卻重要的崗位上。
2020年,那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全國人民都緊張起來。
部隊也不例外,各種防控措施格外嚴格。蘇雯帶著炊事班的戰士們,每天都要對廚具進行徹底消毒,確保食品安全。
"班長,這樣消毒會不會太麻煩了?"有戰士抱怨道。
"麻煩也得做,這關系到全營戰士的健康。咱們寧可多做一遍,也不能出任何問題。"蘇雯的態度很堅決。
那段時間,蘇雯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確保每一個環節都不出問題。她的認真負責得到了部隊領導的高度贊揚,也讓戰士們更加信任她。
2021年,蘇雯被提升為上士,工資也有了不小的漲幅。
每個月她都會把大部分錢寄給家里,幫助父母改善生活條件。父親的病情在她的資助下得到了很好的治療,母親也不用再那么辛苦地干農活了。
"雯雯,你在部隊這么多年,也該考慮自己的終身大事了。"每次通電話,母親總是會提到這個話題。
"媽,我還年輕呢,不著急。"蘇雯總是這樣回答,但心里其實也開始有了些許的焦慮。
確實,看著身邊的戰友一個個成家立業,蘇雯心中也會有些羨慕。但是軍營的生活讓她很充實,她舍不得這里的一切。
2022年,張浩也要退伍了。
這個當年青澀的小伙子,在蘇雯的帶領下已經成長為炊事班的副班長。
"班長,真舍不得離開部隊,舍不得離開您。"張浩眼中含著淚水。
"男子漢,哭什么。到了地方要好好干,別給咱炊事班丟臉。"蘇雯拍了拍他的肩膀,心中也很不舍。
送走了張浩,蘇雯突然覺得有些孤單。
這么多年來,她目送了太多戰友離開,而自己卻一直留在這里。她開始思考,自己是不是也該為將來做些打算了。
晚上躺在床上,蘇雯望著天花板,心中涌起復雜的情緒。
八年的軍旅生涯給了她太多的回憶,這里有她的青春,有她的汗水,有她的成長。
但是,她也明白,人總是要向前走的,不能一直停留在原地。
03
2023年初春,蘇雯接到了家里的電話。
母親在電話里哭得很傷心,原來是村里的媒婆又來說親了,對方是縣城里開修理廠的,條件不錯,但是要求女方要在家照顧老人。
"雯雯,你已經26了,再不嫁人就真的晚了。人家小伙子人品不錯,有房有車有存款,這樣的好人家可不多見。"母親在電話里苦口婆心地勸著。
蘇雯聽著母親的話,心中五味雜陳。
她明白母親的苦心,也知道自己確實到了該考慮終身大事的年齡了。可是讓她現在就離開部隊,心中實在不舍。
"媽,讓我再想想吧。"蘇雯沒有立即答應,也沒有拒絕。
掛了電話,蘇雯在操場上走了很久。
夜晚的軍營很安靜,只有崗哨的腳步聲在遠處響起。她想起了剛入伍時的青澀模樣,想起了陳師傅的悉心教導,想起了這八年來的點點滴滴。
接下來的幾個月里,蘇雯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她去找過政委談話,也跟要好的戰友們商量過,大家的意見不一。有的人支持她退伍成家,有的人希望她留在部隊繼續發展。
"蘇雯,你在炊事班這些年表現很出色,部隊很需要你這樣的骨干。如果你愿意,我可以推薦你去軍校深造,將來提干當軍官。"趙政委在談話中這樣說道。
這個提議讓蘇雯很心動,但是想到家里的情況,她又猶豫了。父母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太好,確實需要有人照顧。
而且,八年的部隊生活讓她學到了很多東西,也該是時候出去闖闖了。
經過反復考慮,蘇雯終于下定了決心。
2023年夏天,她向組織提交了退伍申請。
"班長,您真的要走嗎?"新來的小李聽到消息后,眼圈都紅了。
"是的,我已經決定了。"蘇雯拍了拍小李的頭,"你們要好好干,把炊事班的傳統保持下去。"
消息傳開后,戰士們都很舍不得。
蘇雯在炊事班工作了八年,幾乎每個人都吃過她做的飯菜,大家都把她當成了親姐姐。
"蘇班長,您走了我們怎么辦啊?您做的菜是最好吃的。"有戰士開玩笑地說道。
"胡說,誰離了誰都能活。再說了,我又不是不教你們,這段時間我會把我的手藝都傳給大家。"蘇雯笑著說道,心中卻有些酸澀。
從決定退伍到正式離開,還有半年的時間。蘇雯決定好好利用這段時間,把自己這些年的經驗和技能都傳授給年輕的戰士們。
她整理了一份詳細的菜譜,包括各種菜品的制作方法、用料比例、火候掌握等等。
還有一些管理炊事班的心得體會,比如如何安排工作班次、如何保證食品安全、如何處理突發情況等等。
"小李,這道紅燒肉的關鍵是糖色要炒好,顏色深了會苦,淺了不好看。你看著點,我再給你示范一遍。"蘇雯手把手地教著新兵。
"班長,我記住了。先用小火慢慢炒,等糖冒泡變色了再下肉。"小李認真地記著筆記。
除了傳授技能,蘇雯還要處理各種退伍手續。
政治處、后勤處、財務科、衛生隊、圖書館......每個部門都有不同的手續要辦,每一項都不能遺漏。
11月底,蘇雯的各項手續基本辦完了。
政治處的干事跟她核對了最后一遍材料,確認沒有問題后,告訴她可以在12月19日正式退伍。
"蘇雯,你在部隊這八年表現很優秀,是個好兵。到了地方也要繼續保持軍人的本色。"政治處主任在她的退伍證書上簽字時說道。
"謝謝首長,我一定會的。"蘇雯敬了個標準的軍禮。
12月18日晚上,炊事班為蘇雯舉行了一個簡單的送別聚會。
大家圍坐在一起,吃著蘇雯親手做的菜,說著這些年的回憶。
"班長,您教會了我們很多東西,不只是做飯的技術,還有做人的道理。"小李舉著水杯說道。
"是啊,班長您就像我們的大姐姐一樣,總是那么耐心,那么細心。"另一個戰士也說道。
聽著戰士們的話,蘇雯的眼眶濕潤了。
這八年來,她把青春都獻給了這個炊事班,把這里的每個人都當成了自己的弟弟妹妹。現在要離開了,心中的不舍可想而知。
"你們都是好樣的,以后要好好干,不要讓我失望。"蘇雯的聲音有些哽咽。
聚會結束后,蘇雯回到宿舍開始收拾行李。
八年的東西不算多,主要是一些換洗衣物和紀念品。她把陳師傅留給她的菜譜本子也裝進了箱子里,這是她最珍貴的財富。
收拾完行李,蘇雯躺在床上,看著熟悉的天花板,想著明天就要離開這里了,心中涌起千萬種情感。
舍不得這里的一草一木,舍不得朝夕相處的戰友們,舍不得這身綠軍裝。
但是,她也明白,人生就是這樣,總有一些告別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要把握當下,珍惜擁有的每一刻。
12月19日早上,蘇雯最后一次為戰士們準備早餐。她比平時起得更早,想把這最后一頓飯做得完美一些。
"班長,您今天做的包子特別香。"有戰士夸獎道。
"那是因為用了特殊的配料。"蘇雯笑著說道,心中涌起一陣暖流。
吃完早餐,蘇雯換上了便裝,把軍裝整整齊齊地疊好放在床上。這身綠軍裝陪伴了她八年,見證了她從青澀少女到成熟女性的蛻變。
"班長,我們送送您吧。"戰士們圍在她身邊,都很舍不得。
"不用了,你們該干什么干什么去。我又不是生離死別,以后有機會還會回來看你們的。"蘇雯強忍著眼淚,笑著擺擺手。
拖著行李箱,蘇雯走出了宿舍樓,走過了訓練場,走過了食堂,一步步向大門走去。每一步都走得很慢,想把這里的一切都深深印在心里。
04
清晨的陽光透過云層灑在軍營里,給這個即將告別的地方鍍上了一層金輝。
蘇雯拖著行李箱,緩緩走向部隊大門。八年的軍旅生涯即將落下帷幕,她的心情復雜得像打翻了五味瓶。
"班長!"身后傳來熟悉的聲音,蘇雯回頭一看,是小李和幾個炊事班的戰士追了出來。
"不是讓你們別送了嗎?快回去干活吧。"蘇雯笑著說道,但眼中已經有了淚光。
"班長,這是我們給您準備的小禮物。"小李遞過來一個精美的小盒子,"里面是我們每個人寫的小紙條,您路上看。"
蘇雯接過盒子,感覺沉甸甸的,不只是重量,更是這份沉甸甸的情誼。
她把盒子小心地放進隨身的小包里,深深地看了一眼這群朝夕相處的戰友。
"你們都是好樣的,記住,不管走到哪里,都要保持軍人的本色。"蘇雯的聲音有些顫抖。
"班長,您也一樣,到了地方要常聯系。"小李眼圈紅了。
"好了,都別哭哭啼啼的,像什么樣子。我又不是不回來了。"蘇雯故作輕松地揮揮手,轉身繼續往大門走去。
行李箱的輪子在青石板路上滾動,發出有節奏的"噠噠"聲,像是在為她的軍旅生涯奏著最后的樂章。
走過食堂時,她不由得停下腳步,透過窗戶看了看里面熟悉的爐灶、餐桌。八年來,她在這里揮灑過多少汗水,度過了多少個忙碌的日日夜夜。
"蘇班長,真舍不得您走啊。"食堂里的老王師傅走出來,手里還拿著鍋鏟。
"王師傅,以后食堂就靠您多照顧那些年輕人了。"蘇雯停下腳步,跟老王師傅握了握手。
"放心吧,我會的。您到了地方有什么困難,隨時給我們打電話。"老王師傅說得很真誠。
繼續往前走,蘇雯經過了訓練場。
雖然現在還早,但已經有早起的戰士在那里晨練了。
看到蘇雯拖著行李箱走過,他們都停下來向她敬禮致意。蘇雯也停下腳步,向他們回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首長好!"一個年輕的戰士大聲喊道。
"好好訓練,保家衛國!"蘇雯回應道,聲音在晨風中傳得很遠。
走過訓練場,前面就是部隊的辦公區了。幾個正在值班的干部看到蘇雯,也都出來跟她告別。
"蘇班長,一路順風!"
"到了地方要常回來看看!"
"有什么困難隨時聯系部隊!"
大家的話語很樸實,但都是發自內心的。
蘇雯一一回應著,心中涌起陣陣暖流。這就是軍營,這就是戰友情,即使要分別了,大家依然彼此牽掛著。
終于,蘇雯來到了距離大門還有幾十米的地方。
她停下腳步,回頭看了看身后的軍營。陽光下,那些熟悉的建筑顯得格外莊嚴肅穆。
八年前,她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走進這里,現在要懷著同樣復雜的心情離開。
深深吸了一口氣,蘇雯繼續往前走。
大門口站著兩個崗哨,都是年輕的戰士,看起來很精神。他們看到蘇雯走過來,立即立正敬禮。
蘇雯回了個禮,然后繼續往門外走去。
就在這時,一輛軍車開了進來,車上下來幾個穿著制服的人。
蘇雯認出其中一個是后勤處的林處長,還有幾個不太熟悉的面孔。他們似乎在討論什么事情,神情看起來有些嚴肅。
蘇雯沒有多想,繼續拖著行李箱往大門走去。
還有十幾米就到大門了,門外已經有接她的車在等著。司機是個中年男人,看起來很和善,正在車邊抽煙。
"師傅,麻煩您了。"蘇雯走過去跟司機打招呼。
"沒事,早著呢。您慢慢來,不著急。"司機把煙掐了,準備幫她拎行李。
就在蘇雯準備把行李箱遞給司機時,身后突然傳來一聲嚴厲的喝聲:
"站住!別動!"
這聲音如雷貫耳,嚇得蘇雯渾身一震。
她立即停下動作,條件反射般地立正站好。
八年的軍旅生涯讓她的身體已經形成了本能反應,聽到這樣的命令聲,立即做出標準的軍姿。
崗哨班長大步走了過來,身后還跟著另一個戰士。
他的表情很嚴肅,眼神銳利地打量著蘇雯和她的行李。
"同志,請配合檢查。"崗哨班長的語氣很公務化,沒有一絲個人感情。
蘇雯愣住了,心跳突然加快。檢查?檢查什么?她的所有手續都已經辦齊了,證件也都帶著,為什么要檢查?
"班長,我的手續都齊全,退伍證書也在這里。"蘇雯從包里拿出證件,遞了過去。
崗哨班長接過證件看了看,點點頭,"證件沒問題,但是我們需要檢查您的行李。"
"檢查行李?"蘇雯更加困惑了,"為什么要檢查行李?"
"這是例行公事,請配合。"崗哨班長的態度很堅決。
就在這時,后勤處的林處長帶著幾個人快步走了過來。林處長四十多歲,中等身材,平時說話很和氣,但現在臉上的表情很嚴肅。
"蘇雯同志,麻煩您配合一下工作。"林處長走到跟前,語氣雖然客氣,但透著不容置疑的意味。
"林處長,這是怎么回事?我的手續都辦齊了,為什么要檢查行李?"蘇雯感到很不解,也有些緊張。
"請您先把行李箱打開,配合我們檢查一下。"林處長沒有回答她的問題,而是直接提出了要求。
蘇雯看了看周圍,發現已經有不少人圍觀了。
有剛才送她的戰士們,有路過的干部,還有一些其他的人員。大家都用好奇的眼神看著這邊,竊竊私語著什么。
這種情況讓蘇雯感到很尷尬,也很委屈。
她在部隊服役了八年,一直表現良好,從來沒有違反過任何紀律,為什么在即將離開的時候要遭遇這樣的檢查?
"林處長,我在部隊這么多年,您應該了解我的為人。我絕對不會做任何違法違紀的事情。"蘇雯試圖為自己辯解。
"我們相信您的人品,但這是程序,請您理解。"林處長的態度很堅決,沒有商量的余地。
蘇雯深深吸了一口氣,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既然是程序,那就配合吧,反正她問心無愧,沒有什么見不得人的東西。
"好吧,我配合檢查。"蘇雯蹲下身,準備打開行李箱。
行李箱是密碼鎖,蘇雯輸入密碼后,"咔嗒"一聲,鎖打開了。她慢慢掀開箱蓋,里面整整齊齊地放著她的衣物和一些個人用品。
林處長戴上手套,開始仔細檢查箱子里的每一樣東西。
他把衣服一件件拿出來,仔細檢查每個口袋;把鞋子取出來,檢查鞋底和鞋內;連化妝品盒子都打開看了看。
蘇雯站在一旁,看著自己的私人物品被人翻檢,心中涌起一陣屈辱感。但她知道這是工作需要,只能默默忍受著。
檢查進行了大約十分鐘,林處長把行李箱里的東西幾乎都翻了一遍,但什么也沒有發現。
就在大家以為檢查要結束的時候,林處長突然在箱子底部摸到了什么東西。
他的眉頭皺了起來,手在箱子底部摸索著。"這里好像有個夾層。"林處長說道。
蘇雯愣住了。
夾層?她的行李箱什么時候有夾層了?這個箱子是她剛買的,用了不到一個月,她對它很熟悉,從來沒有注意到有什么夾層。
林處長找到了夾層的拉鏈,慢慢拉開。
隨著拉鏈的聲音,蘇雯的心跳越來越快,她有一種不祥的預感。
夾層打開了,里面露出一個黑色的小本子。林處長小心地把本子取出來,翻開看了看,臉色立即變得非常嚴肅。
"這是什么?"蘇雯看到那個本子,整個人都愣住了。她從來沒有見過這個本子,更不知道它是怎么出現在自己的行李箱里的。
林處長沒有回答她的問題,而是用嚴厲的眼神看著她。
周圍的空氣似乎都凝固了,所有人都感受到了這種緊張的氛圍。
"蘇雯同志,您能解釋一下這個本子是怎么回事嗎?"林處長的聲音很嚴肅,聽起來像是在審訊犯人。
蘇雯的腦子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該怎么回答。
"我......我不知道這個本子是怎么來的。我從來沒有見過它。"
蘇雯的聲音有些顫抖,她努力讓自己保持冷靜,但心中的恐懼卻越來越強烈。
林處長仔細翻看著本子,臉色越來越難看。她看見那一串熟悉的數字和簽名,瞬間世界仿佛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