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篤行黨章強根基 礪行不怠啟新程”中國共產黨首部黨章通過103周年系列主題活動在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舉行。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蕭燁瓔,華東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孟鐘捷出席活動并致辭。
活動中,圖書《暗夜星火——黨章誕生地的初心故事》正式發布,大學生代表獲贈新書。據介紹,《暗夜星火——黨章誕生地的初心故事》是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依托《中國共產黨章程》研究中心與華東師范大學聯合推出的一本面向青少年的黨史類圖書,用講故事的敘事手法介紹了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中共中央軍委機關舊址紀念館、中共中央秘書處機關舊址紀念館和中央特科機關舊址紀念館的歷史事件和英雄事跡。后續,該本圖書將被應用到館校協同育人實踐中,助力打造靜安區紅色資源與大思政課深度融合試點工作的優質樣本。
為扎實推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走深走實,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配合“清風正氣滿乾坤”黨章中的作風建設專題展覽,同步開發了“黨章中的作風建設專題展覽學習包”。靜安區新興領域黨員代表和大學生黨員代表獲贈學習包。據悉,該學習包包含《黨章中的作風建設學習讀本》、微黨課視頻以及電子展覽等導學資源,旨在幫助黨員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
當天還舉行了以“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為主題的理論研討會,來自黨史黨建領域的6位專家圍繞主題分別作了主旨發言。
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共黨史學會副會長、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李忠杰在題為《推進黨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的發言中指出,推動黨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必須完善制度體系,規范權力結構,有針對性地糾正作風問題,持之以恒抓落實,構建健康活躍的政治生態。
中共上海市委組織部原副部長、研究員、上海市黨建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馮小敏在題為《用行為規范落實堅守信仰》的發言中強調,黨章是黨員的根本行為規范,作風建設關鍵在于落實行動,要通過黨章和制度確保黨的先進性與純潔性,校準黨員信仰,實現作風建設的常態化長效化。
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齊衛平圍繞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與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關系進行了深入闡述。他強調,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是核心抓手,必須常抓不懈并深入挖掘不正之風背后的深層次問題;黨的作風建設具有永恒性和系統性,應持續推進,以塑造黨的先進和純潔形象,回應群眾期待。
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原副院長、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劉靖北在題為《中央八項規定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發言中,分析了中央八項規定如何以小切口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通過鍛造核心領導力、強化精神支撐、夯實群眾根基、營造良好政治生態,不斷為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堅強保障、不竭動力。
華東師范大學—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黨章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周敬青在發言中探討了“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的內在機理探析”。她指出,黨性黨風黨紀必須一體推進,其中黨性為根本、黨風是表現、黨紀作保障,應當系統推進黨的建設,突出領導干部帶頭作用,建立常態長效機制,以自我革命推動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華東政法大學紀檢監察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章志遠聚焦最新修訂的《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提出要從全覆蓋、全過程、全周期角度理解條例文本,強調依規、依紀、依法管理,突出嚴禁、嚴格、嚴肅執行,進一步擰緊黨政機關帶頭過緊日子的制度“螺栓”。
活動最后,現場嘉賓和觀眾還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共同參觀了“清風正氣滿乾坤”黨章中的作風建設專題展覽。
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表示,作為中國共產黨首部黨章誕生地,紀念館將延續和深化與華東師范大學合作共建《中國共產黨章程》研究中心的良好基礎,持續推進以黨章為主題的學術研究、宣傳推廣、思政教育,運用黨章資源賦能事業發展,深入挖掘百年黨章的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不斷推進紅色文化走進全民、浸潤全城。
記者:邢蓓琳
圖片: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
視頻:樓英俊
編輯:徐悅琳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