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聲明:本故事人物、時間、地點、情節、配圖均為虛構,與現實無關,請理性閱讀!
六十歲,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嶺。
走過半生風雨,看遍人情冷暖,我才漸漸明白:與人相處,尤其是和熟人交往,言語的分寸感比年輕時想象的重要得多。
熟人之間,因為彼此了解,更容易放松警惕。
但恰恰是這種“熟悉”,更需要謹言慎行……
01
剛退休那年,我剛好六十歲。
三十年的工作生涯一朝結束,突然感覺生活少了重心。
妻子張蘭還在醫院當護士長,兒子小軍和兒媳在外地發展,家里就剩我一個人。
"老劉,來打牌啊!"退休第三天,樓下的老王敲開了我家的門。
我猶豫了一下,還是跟著他下樓了。
小區花園的涼亭里,幾位退休老人正圍坐在一起打牌。
這些人我都認識,只是工作忙,平時不怎么往來。
"來來來,老劉,你坐這兒。"老李熱情地給我讓出位置。
牌桌上,閑聊成了主旋律。
老王說起自己的兒子在銀行當經理,老張則炫耀自己的女兒在國外留學。
輪到我時,我只能說小軍在一家普通公司上班。
"哎,老劉,你兒子大學畢業這么多年了,還是個小職員啊?"老王笑著問。
"年輕人嘛,慢慢來。"我勉強應付著。
"是啊,不像我家那小子,大學一畢業就進了銀行,現在都是部門經理了。"老王接著說,"這孩子啊,就是聽話,當初我讓他考金融專業,他還不樂意呢!"
我不自覺地攥緊了手中的牌,想起當年小軍也想學藝術,被我強行勸去學了會計。
"老劉,你們家小軍這么多年了,連個像樣的工作都找不到,你這當爹的也太不用心了吧?我家老張當初可是托了多少關系才把女兒送進那家外企的。"老張在一旁插嘴道。
這話刺痛了我。
臉上火辣辣的,我忍不住站起來:"你們家條件好,認識的人多,我們家辦不到,行了吧!小軍自己能干,不用你們瞧不起!"
涼亭里一下子安靜了。
老王訕訕地笑了笑:"老劉,你別激動,我們就是隨便聊聊。"
我甩下牌,轉身離開。
回家的路上,心里又氣又難受。
這些人,平時看著客客氣氣,一旦談起子女,就開始互相攀比,說話毫不留情。
晚上,張蘭下班回來,我把白天的事說了。
"你也太敏感了,人家就是閑聊,你發什么火?"張蘭邊收拾餐桌邊說。
"你沒聽到他們的語氣,那是閑聊嗎?分明是在看不起咱們家小軍!"
張蘭嘆了口氣:"退休了就多交朋友,別動不動就得罪人。你想想,以后在小區里遇到多尷尬。"
我不想再說什么,默默走到陽臺上。
遠處的高樓燈火通明,我突然感到一陣失落。
退休后的生活才剛開始,卻已經遇到這樣的不愉快。
第二天,小區物業組織退休老人去郊外踏青。張蘭推著我去參加,說是緩和一下與鄰居的關系。我勉強同意了。
在公園里,我刻意避開老王他們,獨自在湖邊散步。
這時,一個熟悉的身影向我走來。
是住在對門的陳大爺,我們平時打招呼的交情。
"老劉,一個人啊?"陳大爺笑呵呵地問。
"嗯,隨便走走。"我淡淡地回答。
"聽說昨天你和老王他們鬧別扭了?"陳大爺坐在我旁邊的長椅上。
我心里一驚,沒想到這事已經傳開了。"沒什么,就是聊天不投機。"
"我理解你的心情。"陳大爺點點頭,"說實話,我也受不了他們那副嘴臉,整天炫耀子女多有出息。"
我看了看陳大爺,發現他眼里透著真誠。
這讓我放松了警惕。
"老陳,你不覺得他們說話太難聽了嗎?"
"是啊,退休了,本應該互相扶持,結果還是放不下攀比的心理。"陳大爺感慨道,"不過老劉,咱們也別太計較,畢竟抬頭不見低頭見。"
我點點頭,心里舒服了許多。
有人理解自己的感受,這種感覺真好。
02
踏青回來后,我和陳大爺的關系越來越好。
每天早上一起鍛煉,下午在小區的棋牌室下棋。
與此同時,我也盡量避開老王那伙人,不想再有不愉快。
一個月后,小區要舉辦一次文藝匯演,物業希望退休老人們都參與進來。
張蘭鼓勵我報名,說這是個重新融入集體的好機會。
"算了吧,我又不會什么才藝。"我推辭道。
"陳大爺不是會拉二胡嗎?你們可以一起表演。"張蘭提議。
我猶豫了一下,還是答應了。第二天,我就和陳大爺商量起表演的事。
"好啊,我拉二胡,你唱京劇,咱們來一段《沙家浜》。"陳大爺興奮地說。
我們開始每天下午排練。
陳大爺的二胡拉得很好,我的京劇也算有些基礎。
一周下來,我們的節目有模有樣了。
排練的消息不知怎么傳到了老王耳朵里。一天,他專門來找我。
"老劉,聽說你要參加文藝匯演?"
"是啊,和陳大爺一起表演。"我回答得很平淡。
"那個老陳啊?"老王臉上露出輕蔑的表情,"他有什么文化?一輩子就開個小賣部,現在拉幾下破二胡就敢上臺了?"
我聽了這話,心里很不舒服:"陳大爺的二胡拉得很好,是專門學過的。"
"學過?笑話!"老王搖搖頭,"我兒子從小學鋼琴,還拿過市里比賽的一等獎。那才叫藝術,這二胡算什么?農村才流行這玩意兒。"
我強忍怒氣:"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愛好,你沒必要這么看不起人。"
"我說的是事實嘛!"老王不以為然,"對了,我們幾個打算排一個合唱節目,你要不要參加?比跟老陳那種人搭檔強多了。"
這句話徹底點燃了我的怒火:"什么叫'那種人'?陳大爺人品比你強多了!別以為你兒子是銀行經理你就了不起,我聽說他還不是靠你托關系進去的?真有本事,用得著你這個老頭子吹噓嗎?"
老王臉色一下子變得鐵青:"老劉,你太過分了!我好心邀請你,你居然這樣說話!"說完,他氣沖沖地走了。
我站在原地,心里又是痛快又是后悔。
痛快的是終于說出了心里話,后悔的是可能又得罪了人。
回到家,我把這事告訴了張蘭。
她皺起眉頭:"你這脾氣怎么越來越大了?人家好歹是邀請你,你怎么能這樣說話?"
"他先看不起陳大爺的!"我辯解道。
"那你也不能那樣回擊啊!"張蘭嘆了口氣,"你這樣只會讓自己在小區里越來越孤立。"
我不想再爭辯,默默走進書房。
窗外,夕陽西下,小區里的老人們三三兩兩散步聊天,看起來是那么和諧。
而我,似乎越來越不適應這種退休生活。
第二天,我去找陳大爺排練,發現他情緒低落。
"怎么了,老陳?"我關切地問。
"沒什么,就是有點不舒服。"陳大爺勉強笑了笑。
我看出他有心事,便追問:"是不是有人說了什么?"
陳大爺猶豫了一下,最后嘆了口氣:"老王昨天來找我,說你嘲笑他兒子是靠關系進銀行的,還說我的二胡拉得難聽。"
我愣住了。
明明是老王先看不起人,怎么變成我嘲笑他了?
"老陳,事情不是這樣的。是老王先說你......"我剛要解釋,陳大爺擺擺手打斷了我。
"算了,咱們年紀大了,不跟他們計較。還是專心排練吧。"
雖然陳大爺這么說,但我能感覺到他的心情受到了影響。
當天的排練效果很差,我們提前結束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心里亂糟糟的。
老王竟然歪曲事實,挑撥我和陳大爺的關系。
這種小人行徑讓我憤怒,但我又不知道該如何澄清。
03
文藝匯演如期舉行。
我和陳大爺的表演雖然不算完美,但也獲得了不少掌聲。
老王那組的合唱則顯得雜亂無章,引來一片善意的笑聲。
演出結束后,小區物業準備了簡單的茶話會。
我本想趁機和老王解釋清楚,卻發現他和老張他們刻意避開我。
"別管他們了,"張蘭拉住我的手,"咱們自己過自己的。"
我點點頭,但心里還是不舒服。
這種被孤立的感覺太難受了。
茶話會上,物業經理宣布要成立一個退休人員活動委員會,負責組織小區內的文化活動。
大家推選老王為主任,老張為副主任。
"我提議老劉也加入委員會。"陳大爺突然站起來說。
現場一下子安靜下來。
老王臉色難看地看了陳大爺一眼:"委員會名額有限,我們已經選好人選了。"
"但你們還沒正式宣布啊。"陳大爺據理力爭,"老劉退休前是學校老師,有文化、有能力,很適合組織活動。"
老王冷笑一聲:"有文化?就知道在背后說人壞話,這叫有文化?"
我忍不住站起來:"老王,我什么時候在背后說你壞話了?"
"還裝蒜!"老王指著我的鼻子,"你不是跟老陳說我兒子是靠關系進銀行的嗎?"
"我沒有!"我極力辯解,"是你先看不起陳大爺的!"
"我看不起他?我什么時候看不起他了?"老王裝作一臉無辜。
陳大爺也站了起來:"老王,你確實說過我的二胡是'破二胡',還說我沒文化。"
茶話會頓時變成了吵架現場。
物業經理趕緊出來調解:"各位老同志,有什么誤會咱們好好說,別傷了和氣。"
最終,活動委員會的事情不了了之,茶話會也草草結束。回家的路上,張蘭一直沉默。
"你生氣了?"我小心地問。
"不是生氣,是擔心。"張蘭停下腳步,看著我,"老劉,你以前不是這樣的人啊。怎么退休后脾氣越來越大,跟誰都合不來了?"
我愣住了。
是啊,我以前在學校任教,待人接物一向溫和。
怎么退休后反而變成了一個愛爭吵的人?
"我只是不喜歡那些虛偽的人。"我辯解道。
"人與人相處,本來就有些場面話,不可能事事都說真話。"張蘭語重心長地說,"你看看你,才退休幾個月,就把小區里的鄰居得罪了個遍。以后日子怎么過?"
我沉默了。
張蘭說得對,我這樣下去只會越來越孤立。
但是,明明是別人先挑起的矛盾,為什么要我忍讓?
第二天,我獨自一人去了城市公園。坐在湖邊的長椅上,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群,我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
不知過了多久,一個熟悉的聲音打斷了我的思緒:"老劉,想什么呢?"
我抬頭一看,是小區里的李醫生。
他退休前是市醫院的主任醫師,為人謙和,很受大家尊敬。
"李醫生,您怎么在這兒?"我連忙站起來。
"我每天下午都來這里散步。"李醫生笑著坐到我旁邊,"昨天的事我聽說了,你別太放在心上。"
我嘆了口氣:"我現在都不知道該怎么面對小區里的鄰居了。"
李醫生沉思片刻,說道:"老劉,我觀察你很久了。你是個好人,就是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太容易被言語刺激。"
"可他們說話太過分了。"我還是忍不住辯解。
"是啊,有些人確實不會說話。"李醫生點點頭,"但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他們的話能輕易觸動你的情緒?"
我搖搖頭。
"因為你在乎。"李醫生繼續說,"你在乎別人怎么看你兒子,在乎別人怎么評價你的朋友,在乎自己在小區的地位。這些本來都不是壞事,但過于在乎就會讓自己活得很累。"
我沉默地聽著,心里逐漸明朗起來。
"其實,跟熟人相處,說話要有分寸。不是所有心里話都適合說出來,也不是所有真相都需要當場澄清。"李醫生語重心長地說,"你六十歲了,應該看透這些了。"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李醫生的話。
也許,我需要學會更成熟地處理人際關系。
那天晚上,我做了一個決定:試著改變自己的處事方式,不再那么容易被言語刺激。
04
一周后,小區里要舉辦一場圍棋比賽。
我猶豫再三,還是報了名。
比賽當天,我看到老王也在參賽名單中,不禁有些緊張。
"別擔心,"張蘭鼓勵我,"就當是一場普通的比賽,不要想太多。"
比賽開始后,我專注于棋盤,暫時忘記了那些不愉快。
經過幾輪角逐,我竟然進入了決賽,對手正是老王。
"喲,老劉,沒想到你棋藝這么好啊。"老王假惺惺地夸獎道。
我深吸一口氣,平靜地回答:"僥幸而已,聽說您是業余棋手,今天要多向您學習。"
老王似乎沒料到我會這么說,愣了一下,隨即露出笑容:"客氣了,咱們切磋切磋。"
比賽開始后,老王的棋風很是激進,頻頻挑戰我的弱點。
我不急不躁,穩扎穩打。
半小時后,局勢逐漸明朗,我占據了上風。
"老劉,你這招挺狠啊!"老王臉上的笑容逐漸消失。
我沒有回應,繼續專注于棋局。
最終,我贏得了比賽。
"恭喜老劉獲得本次圍棋比賽的冠軍!"物業經理宣布道。
大家都鼓起掌來,包括一些之前對我有成見的鄰居。
老王勉強和我握了手,但臉色很不好看。
我本想說幾句客氣話,但想起李醫生的建議,最終只是點頭致謝。
比賽結束后,陳大爺興沖沖地跑來祝賀我:"老劉,你太厲害了!看到老王那張臉,我心里別提多痛快了!"
我笑了笑:"不過是一場比賽而已,輸贏很正常。"
陳大爺湊近我,壓低聲音:"你知道嗎?老王那家伙最近在小區里說閑話,說你年輕時候靠關系當上的老師,教學水平差。我差點跟他吵起來!"
我心里一驚,但很快冷靜下來:"隨他去說吧,反正也改變不了什么。"
陳大爺不解地看著我:"你就這么算了?"
"陳大爺,"我認真地說,"咱們年紀大了,何必跟他們計較這些?與其浪費精力去爭辯,不如做好自己的事。"
陳大爺沉默了一會兒,點點頭:"你變了,老劉。"
"是啊,我想通了一些事情。"
那天晚上,我和張蘭散步時,把這事告訴了她。
"你真的長大了。"張蘭欣慰地說,"其實很多矛盾,不去碰它,它自然就消失了。"
我點點頭,心里卻在想:老王為什么要散布這種謠言?我從來沒有得罪過他,即使那次爭執,也是他先挑起的。
接下來的日子,我參加了更多小區活動,但始終保持低調。
我發現,當我不再那么在意別人的看法,不再輕易被言語刺激,生活反而輕松了許多。
一個月后,小區要組織一次老年健康知識講座,物業邀請我做主講人,因為我退休前是生物教師,對健康知識有一定了解。
講座那天,小區活動室座無虛席。
我看到老王和老張也來了,坐在后排低聲交談,不時看向我。
講座進行得很順利,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了老年人應該注意的健康問題。
中間休息時,我走下講臺,準備喝口水。
"老劉,講得真好!"一位老太太走過來稱贊道。
"謝謝,我只是把自己知道的分享出來。"我謙虛地回答。
這時,老王走了過來,臉上帶著我從未見過的友善笑容:"老劉,沒想到你懂這么多健康知識,講得很專業啊!"
我愣了一下,隨即回以微笑:"謝謝,這都是我退休前積累的一些知識。"
"聽說你以前是重點中學的老師?"老王繼續問。
"是啊,教了三十年生物。"
"難怪這么有學問。"老王點點頭,"對了,下周我們幾個準備去郊外燒烤,你和嫂子要不要一起?"
我沒想到老王會主動邀請我,一時不知如何回應。
正在這時,老張也走了過來:"是啊,老劉,一起去吧!咱們都是鄰居,應該多走動走動。"
看著他們真誠的表情,我決定放下過去的不愉快:"好啊,那就一起去。"
講座結束后,陳大爺拉住我:"老劉,你怎么能答應和他們一起燒烤?忘了他們怎么對你的了?"
"陳大爺,人與人之間的誤會,總要有人先邁出和解的一步。"我平靜地說,"與其一直記恨,不如嘗試重新相處。"
陳大爺搖搖頭:"你太善良了。這些人根本不值得你這樣做。"
我拍拍陳大爺的肩膀:"人生苦短,何必困在仇恨里?放下過去,重新開始,不是更好嗎?"
回家路上,我心里有種奇怪的感覺。
老王他們的態度為何突然轉變?是真心想和解,還是另有目的?
晚上,張蘭下班回來,聽我說起這事,也很驚訝:"他們主動示好?太奇怪了。不過既然答應了,就去看看吧,但要小心點。"
我點點頭,心里卻在想:也許,這是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
我六十歲了,也該學會用更成熟的方式處理人際關系了。
"對了,我想起了一件事。"張蘭一臉恍然大悟。
聽完她的話,我明白我的猜測沒錯,老王對我示好確實另有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