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gòu)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guān)聯(lián)
"德富叔,你這么有錢,借給我們一點不行嗎?"侄子林小偉坐在我家破舊的沙發(fā)上,眼神里帶著期盼和急切。
我看著眼前這個從小看著長大的孩子,心里五味雜陳。
這些年來,有太多人找我借錢,有些還了,有些就像石沉大海。
經(jīng)歷了兩次痛苦的借錢教訓(xùn)后,我終于找到了那兩句話的秘密。
01
城東老舊小區(qū)的六號樓三單元,林德富已經(jīng)住了二十多年。
這里的紅磚外墻早就斑駁不堪,樓道里的聲控?zé)粢矔r好時壞,但對于這個76歲的老人來說,這里就是家。
自從老伴王秀蘭三年前因病去世后,林德富就一個人住在這套兩居室里。
房子不大,但收拾得整潔干凈。客廳里擺著一張老式的木質(zhì)茶幾,上面放著他每天都要翻看的報紙。
墻上掛著他和老伴的合影,照片里的王秀蘭笑得很甜,那時候她還沒有生病。
林德富是個典型的老實人。
在鋼鐵廠工作了大半輩子,從普通工人做到車間班長,為人厚道,從不計較得失。
退休后,每月能拿到4000多塊錢的退休金,加上這些年的積蓄,手頭還算寬裕。
老伴走后,孩子們都在外地,平時花銷也不大,銀行卡里還有十幾萬的積蓄。
在這個老舊小區(qū)里,像林德富這樣手頭寬裕又人緣好的老人,自然成了大家眼中的"香餑餑"。
每當有人遇到急事需要用錢,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林德富。
"林師傅人好,有錢,又好說話。"這是小區(qū)里對他的一致評價。
這天早上,林德富剛下樓買菜,就被住在二樓的趙志明攔住了。
趙志明68歲,是個退休司機,平時見面總是笑呵呵的,兩人關(guān)系還不錯。
"德富哥,能跟您借點錢嗎?"趙志明搓著手,臉上帶著些許尷尬。
"怎么了?家里出什么事了嗎?"林德富停下腳步,關(guān)切地問。
"是這樣的,我兒子在省城打工,房租到期了,急需兩千塊錢。他那邊工資還沒發(fā)下來,實在是周轉(zhuǎn)不開。"
趙志明說著,從口袋里掏出手機,"您看,這是我兒子發(fā)的微信。"
林德富接過手機,看到了一條求助微信:"爸,房租明天就到期了,房東催得緊,您能不能先借兩千給我?工資下周就發(fā)了。"
看到這條消息,林德富心軟了。
他想起了自己在外地工作的兒子,也曾經(jīng)歷過這樣的困難。作為父親,看到孩子為錢發(fā)愁,心里一定很難受。
"行,沒問題。"林德富二話不說就答應(yīng)了。"你等等,我回家給你取錢。"
"德富哥,您真是好人啊!"趙志明激動地握住林德富的手,"我兒子下周發(fā)了工資就還您,最多一個月!"
回到家里,林德富從臥室的抽屜里取出兩千塊錢。
這是他平時備著的現(xiàn)金,以防急用。雖然數(shù)額不大,但對于他這樣的退休老人來說,也不是小數(shù)目。
把錢遞給趙志明時,林德富還特意囑咐:"不著急還,孩子的事要緊。"
"德富哥,您的恩情我們一家子都記著!"趙志明接過錢,連連道謝。
看著趙志明高興離去的背影,林德富心里有種說不出的滿足感。能夠幫助鄰居解決困難,他覺得這錢花得值得。
回到家里,林德富坐在沙發(fā)上,看著墻上和老伴的合影。"秀蘭啊,咱們這輩子沒做過什么大事,能幫幫鄰居也算是積點德吧。"他自言自語地說道。
晚上,兒子林軍從外地打來電話,詢問他的身體狀況。
林德富沒有提借錢的事,只是說一切都好,讓兒子放心工作。他不想因為這點小事讓遠在他鄉(xiāng)的兒子擔心。
躺在床上,林德富想起了老伴生前常說的話:"做人要善良,但也要有原則。"當時他沒太在意,現(xiàn)在想想,老伴說的話總是很有道理。
第二天,林德富照常下樓買菜。路過趙志明家門口時,他聽到里面?zhèn)鞒隽穗娨暤穆曇簦瑧?yīng)該是在家。
不過他沒有敲門,覺得昨天剛借了錢,今天就去催促不太合適。
就這樣過了一個月。
02
一個月后的某個下午,林德富在小區(qū)門口碰到了趙志明。
"志明,你兒子的事解決了吧?"林德富主動問候。
趙志明臉上閃過一絲不自然,但很快恢復(fù)了笑容:"哦,德富哥,正想找您呢。我兒子那邊還沒發(fā)工資,能不能再寬限幾天?"
"沒關(guān)系,不著急。"林德富雖然心里有些失望,但還是很大度。畢竟現(xiàn)在找工作不容易,工資延遲發(fā)放也是常有的事。
又過了一個月,林德富再次遇到趙志明。
這次趙志明的理由是兒子換了工作,新公司的工資要到下個月才發(fā)。林德富雖然心里開始有些疑慮,但還是選擇了相信。
第三個月,趙志明說兒子生病住院,需要用錢看病,暫時還不上。
第四個月,趙志明說家里老母親摔倒了,正在治療。
第五個月的一個早上,林德富下樓時發(fā)現(xiàn)二樓趙志明家的門上貼著搬家公司的封條。
他趕緊敲門,沒人應(yīng)答。問了其他鄰居才知道,趙志明一家昨天夜里就搬走了。
"怎么走得這么突然?他們也沒跟我們打招呼啊。"三樓的張奶奶也覺得奇怪。
林德富心里一沉,趕緊跑到一樓的門衛(wèi)室詢問。
門衛(wèi)老劉告訴他:"昨天晚上來了輛搬家車,趙志明一家連夜搬走了,說是回老家了。"
"他們留下聯(lián)系方式了嗎?"林德富急切地問。
"沒有,走得很匆忙。"老劉搖搖頭,"德富老哥,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林德富沒有回答,心情沉重地回到家中。在自己的信箱里,他發(fā)現(xiàn)了一張折疊的紙條。打開一看,是趙志明的字跡:
"德富哥,實在對不起,家里出了急事,不得不連夜回老家。那兩千塊錢等我安頓好了一定還您。我的新地址是……"
紙條上寫著一個地址,但林德富撥打趙志明留下的電話號碼時,卻提示已經(jīng)停機。
坐在客廳里,林德富拿著那張紙條,心情五味雜陳。
不是舍不得那兩千塊錢,而是感到了深深的失望。他想起這幾個月來趙志明的種種借口,現(xiàn)在看來都是謊言。
"志明啊,咱們做了這么多年鄰居,你就這么走了?"林德富嘆了口氣,把紙條放在茶幾上。
幾天后,林德富去了一趟趙志明留下的地址。
那是一個偏遠的城中村,他按照地址找到了那棟房子,但房東說從來沒有叫趙志明的人住過這里。
這下林德富徹底明白了,自己被騙了。
回到家里,林德富坐在沙發(fā)上,看著墻上和老伴的合影。"秀蘭啊,看來我這人還是太單純了。"他苦笑著搖搖頭。
那天晚上,林德富失眠了。他想起了老伴生前說過的話:"做人要善良,但也要有原則。"現(xiàn)在他開始理解這句話的深層含義了。
第二天,鄰居們陸續(xù)知道了趙志明搬走的事。四樓的陳阿姨特意來看望林德富。
"德富,你是不是借錢給志明了?"陳阿姨直接問道。
林德富點了點頭,沒有隱瞞。
"哎,我早就看出他不是什么好人了。"陳阿姨嘆氣道,"你啊,人太老實了。"
"可是當時看他那么著急,我怎么能見死不救呢?"林德富為自己辯護。
"善良是好事,但不能沒有底線。"陳阿姨認真地說,"你看,現(xiàn)在人跑了,錢也要不回來了。"
林德富沉默了。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也許陳阿姨說得對,自己的善良確實需要一些原則來約束。
從那以后,林德富變得更加謹慎了。
每當有人向他提起借錢的事,他都會想起趙志明,心里多了幾分警惕。但他沒想到,更大的考驗還在后面等著他。
03
趙志明的事情過去了兩個月,林德富以為自己已經(jīng)吸取了教訓(xùn),不會再輕易相信別人了。
但是,當老同事孫建華找上門時,他的心再次軟了下來。
那是一個秋日的下午,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客廳里,林德富正在看電視。門鈴響起,他透過貓眼看到是孫建華,趕緊開門迎接。
孫建華71歲,和林德富是老同事,兩人在鋼鐵廠一起工作了二十多年,關(guān)系一直很好。
退休后,兩人還經(jīng)常一起下棋、喝茶,可以說是知心朋友。
"建華,你怎么來了?"林德富熱情地招呼他進屋。
"德富,我有件事想和你商量商量。"孫建華的表情有些嚴肅,這讓林德富心里一緊。
"什么事?你說。"林德富給他倒了杯茶。
孫建華喝了口茶,組織了一下語言,然后說:"是這樣的,我外甥最近有個投資項目,是新能源方面的,前景特別好。"
聽到"投資項目"這幾個字,林德富心里就開始警覺了。畢竟趙志明的事給他留下了深刻的教訓(xùn)。
"什么樣的項目?"林德富謹慎地問。
"太陽能發(fā)電。"孫建華顯得很興奮,"我外甥在省城做這個生意,已經(jīng)有好幾個成功的案例了。他說現(xiàn)在國家大力支持新能源,這個行業(yè)前景廣闊。"
孫建華從包里拿出一份材料,遞給林德富:"你看看,這是項目的介紹書。投資十萬塊,半年后可以拿到十二萬,相當于20%的收益率。"
林德富接過材料,仔細翻看。
上面印著各種圖表和數(shù)據(jù),看起來很專業(yè)的樣子。但是,20%的半年收益率讓他覺得有些不太現(xiàn)實。
"建華,這個收益率是不是有點高了?"林德富皺著眉頭問。
"這就是新興行業(yè)的優(yōu)勢啊!"孫建華解釋道,"現(xiàn)在銀行存款一年才幾個點的利息,我們這些老年人,錢放在銀行里就是貶值。不如投資一些有前景的項目,既能賺錢,又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孫建華的話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林德富還是有些猶豫:"我對這些新的東西不太懂。"
"沒關(guān)系,有我外甥在呢!"孫建華拍著胸脯保證,"他在這個行業(yè)做了好幾年,經(jīng)驗豐富。而且這次項目的合同都是正規(guī)的,有法律保障。"
說著,孫建華又從包里拿出一份合同樣本:"你看,這是合同模板,上面寫得清清楚楚,本金加收益,半年后一次性返還。"
林德富看著合同,上面確實寫得很詳細,還有公司的公章。看起來確實很正規(guī)。
"德富,說實話,我自己已經(jīng)投了五萬。"
孫建華繼續(xù)游說,"要不是手頭緊,我還想多投一些呢。這次來找你,一是因為咱們關(guān)系好,二是覺得這么好的機會不能獨享。"
聽到孫建華自己也投了錢,林德富心里的戒備心理開始松動。畢竟,如果是騙局的話,孫建華不可能把自己也搭進去。
"那你需要借多少錢?"林德富問道。
"十萬塊。"孫建華說,"我知道這個數(shù)目不小,但是相信我,這絕對是個好機會。半年后,我不僅還你十萬本金,還要給你兩萬的收益。"
十萬塊錢,這對林德富來說確實不是小數(shù)目。
雖然他手頭還算寬裕,但一次性拿出這么多錢,還是會影響他的生活質(zhì)量。
看到林德富有些猶豫,孫建華繼續(xù)勸說:"德富,咱們認識這么多年,我什么時候騙過你?這次真的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林德富想起和孫建華這些年的友誼,確實,他從來沒有做過對不起自己的事。而且,作為老同事、老朋友,孫建華不可能為了十萬塊錢毀掉兩人多年的友誼。
"好吧,我相信你。"林德富最終點頭同意了。
第二天,林德富和孫建華一起去銀行取了十萬塊現(xiàn)金。孫建華當場給他寫了一張借條,并承諾半年后連本帶息一起返還十二萬。
看著孫建華拿著錢離開的背影,林德富心里五味雜陳。
一方面,他希望這真的是一個好的投資機會;另一方面,他又擔心會重蹈趙志明的覆轍。
頭兩個月,孫建華還會主動給林德富打電話,匯報項目的進展情況。
他說投資項目進展順利,設(shè)備安裝基本完成,很快就能開始運營了。
第三個月,孫建華的電話明顯少了。當林德富主動聯(lián)系時,孫建華總是說項目還在推進中,讓他再等等。
第四個月,林德富再打電話時,孫建華的語氣明顯有些異常。他吞吞吐吐地說項目遇到了一些技術(shù)問題,可能需要延遲一段時間。
第五個月,孫建華干脆不接林德富的電話了。
第六個月,也就是原本約定還錢的時間到了,林德富再也聯(lián)系不上孫建華。他去孫建華家找人,但鄰居說孫建華已經(jīng)好幾天沒回家了。
心急如焚的林德富找到了孫建華的兒子。
孫建華的兒子告訴他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那個所謂的新能源投資項目是個騙局,不僅林德富的十萬塊錢沒了,孫建華自己投的五萬塊錢也打了水漂。
"我爸現(xiàn)在也是受害者,他根本不敢見您。"孫建華的兒子滿臉愧疚地說,"那個項目的公司已經(jīng)人去樓空,老板跑路了。"
林德富感到天旋地轉(zhuǎn),差點站不穩(wěn)。
十萬塊錢,這是他和老伴辛苦積攢了多少年的積蓄啊!
"那你爸現(xiàn)在在哪里?"林德富顫抖著問。
"他不敢見您,說對不起您。"孫建華的兒子眼圈都紅了,"他現(xiàn)在住在我那里,每天都在后悔,說害了您。"
回到家里,林德富癱坐在沙發(fā)上,看著墻上和老伴的合影,眼淚止不住地流下來。
"秀蘭啊,我怎么這么糊涂啊!"他捶著胸口,痛苦地說,"十萬塊錢啊,咱們省吃儉用存了多少年!"
從那以后,林德富整個人都變了。
他變得沉默寡言,很少出門,也不愿意和鄰居們交流。十萬塊錢的損失對他來說不僅僅是經(jīng)濟上的打擊,更是精神上的創(chuàng)傷。
更讓他痛苦的是,和孫建華多年的友誼也因此破裂了。
雖然孫建華也是受害者,但林德富心里還是有怨氣。畢竟,如果不是他的推薦,自己也不會陷入這個騙局。
幾個月后,孫建華托人給林德富帶來了一封信,信中滿是悔恨和道歉。但是,已經(jīng)無法挽回損失的金錢,也無法修復(fù)兩人之間的友誼。
這次的教訓(xùn)比上次更加深刻。
林德富開始明白,在金錢面前,有時候連最好的朋友也可能讓你失望。
他需要學(xué)會保護自己,但又不想變成一個冷漠無情的人。
04
經(jīng)歷了兩次借錢的慘痛教訓(xùn)后,林德富開始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他不想再做冤大頭,但也不愿意變成一個鐵石心腸的人。怎么樣才能既保護自己,又不傷害與別人的關(guān)系呢?
帶著這個疑問,林德富開始觀察小區(qū)里其他老人是如何處理借錢問題的。他發(fā)現(xiàn),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但效果卻大不相同。
首先是住在一樓的陳老伯。
這個75歲的老人退休前是中學(xué)教師,平時很受鄰居們尊重。
但是每當有人找他借錢時,他總是一臉苦相,連連擺手說:"哎呀,我哪有錢啊!退休金都不夠用,還要吃藥,孩子們也不容易,我自己都是緊巴巴的。"
開始的時候,這種方法還挺管用的。
但時間一長,大家都知道陳老伯并不窮。
他的兒子是公務(wù)員,女兒做生意,經(jīng)常給他買補品、送錢。而且,陳老伯每天都會去菜市場買菜,買的都是好菜,明顯不是缺錢的樣子。
有一次,林德富親眼看到一個鄰居當面拆穿了陳老伯的謊言:"陳老師,您就別裝了。昨天我還看見您兒子給您送了一箱茅臺呢!"
那場面相當尷尬,陳老伯的臉紅得像蘋果一樣,半天說不出話來。
從那以后,他在小區(qū)里的威信大大下降,大家都覺得他這人不夠真誠。
接下來林德富觀察的是三樓的趙老師。
她退休前是小學(xué)語文老師,說話很有技巧。每當有人找她借錢時,她總是很巧妙地轉(zhuǎn)移話題。
"哎呀,說到錢我就頭疼。你知道嗎,現(xiàn)在的理財產(chǎn)品真是讓人看不懂。前幾天銀行的小姑娘又來推銷什么基金,我一個字都聽不明白……"
然后她就開始長篇大論地抱怨現(xiàn)在的理財環(huán)境,抱怨銀行的服務(wù)態(tài)度,抱怨物價上漲等等。
等她說完,借錢的人往往也沒了興致,只能灰溜溜地離開。
這種方法在短期內(nèi)確實有效,但治標不治本。
因為她并沒有明確拒絕,所以那些真的急需用錢的人還會再次來找她。
而且,時間長了,大家都知道她這是在故意回避,會覺得她不夠爽快。
最后,林德富觀察了住在頂樓的孫工程師。
這個70歲的老人退休前是高級工程師,做事很有原則。每當有人找他借錢時,他總是直接拒絕。
"不好意思,我有個原則,不外借錢。"他的態(tài)度很堅決,沒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這種方法確實能夠保護自己,不會被騙,也不會有經(jīng)濟損失。但是,孫工程師在小區(qū)里的人緣非常不好。大家都覺得他冷血無情,平時也很少有人愿意和他交流。
有一次,孫工程師自己家里出了點事,需要鄰居們幫忙,結(jié)果沒有一個人愿意伸手。這讓他感到很孤單,也很后悔自己過于絕情的做法。
通過觀察這三個人的不同做法,林德富發(fā)現(xiàn)每種方法都有其弊端。
裝窮會被拆穿,轉(zhuǎn)移話題治標不治本,直接拒絕會傷害人際關(guān)系。他需要找到一種更好的方法。
有一天,林德富在小區(qū)的花園里散步時,遇到了住在五樓的陳慧珍大姐。
陳慧珍大姐今年78歲,退休前是醫(yī)院的護士長,為人和藹可親,在小區(qū)里人緣很好。
"德富,最近怎么樣?"陳慧珍大姐主動打招呼。
"還行,就是心情有些煩躁。"林德富如實回答。
"怎么了?有什么心事嗎?"陳慧珍大姐關(guān)切地問。
林德富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決定向她請教。
畢竟,陳慧珍大姐在小區(qū)里威信很高,說話也有分寸,也許她能給出一些好的建議。
"慧珍姐,我想請教你一個問題。"林德富說,"如果有人找你借錢,你會怎么處理?"
陳慧珍大姐看了看林德富,似乎明白了什么:"你是不是遇到這樣的問題了?"
林德富點點頭,簡單說了一下自己遇到的情況,當說起十萬塊錢的損失時,陳慧珍大姐的表情也變得凝重起來。
"德富,你的善良我們都知道,但是善良也要有智慧啊。"陳慧珍大姐嘆了口氣,"現(xiàn)在這個社會,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信任的。"
"可是我也不想變成一個冷血的人。"林德富苦惱地說,"我看孫工程師從來不借錢給別人,結(jié)果大家都不愿意和他來往。"
"那你有沒有想過,也許問題不在于借不借,而在于怎么處理?"陳慧珍大姐意味深長地說。
"怎么處理?"林德富不解地問。
陳慧珍大姐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神秘地笑了笑:"德富,有機會你來我家坐坐,我們詳細聊聊。"
從那以后,林德富就一直在等待這個機會。
他希望能夠從陳慧珍大姐那里學(xué)到一些處理借錢問題的智慧。
05
機會很快就來了。
那是一個周末的上午,林德富正在陽臺上曬被子,忽然聽到樓下傳來說話的聲音。他好奇地往下看,發(fā)現(xiàn)陳慧珍大姐正在和一個中年女人交談。
那個中年女人他認識,是小區(qū)附近超市的老板娘,叫李玉紅。
她經(jīng)營著一家不大的超市,生意還算不錯,平時和小區(qū)的老人們關(guān)系也很好。
"陳阿姨,實在是沒辦法了,才來麻煩您。"
李玉紅的聲音有些哽咽,"我家那個不爭氣的兒子賭博輸了錢,欠了人家二十萬,人家天天到店里來要債,我都沒辦法正常營業(yè)了。"
林德富心里一緊,二十萬,這可不是小數(shù)目。
他屏住呼吸,想聽聽陳慧珍大姐會如何回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