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周周,今天想吃什么菜?”王秀蘭溫和地問道。
“阿姨,我還是只要米飯就行了。”周周有些不好意思地說。
“這怎么行呢,正長身體的時候,得吃點有營養的。”
1
2015年9月,金桂飄香的開學季,某二線城市一所普通大學里人頭攢動。
食堂內熱氣騰騰,菜香四溢,學生們排著長隊等待打飯打菜。
王秀蘭站在第三個打菜窗口前,五十二歲的她在這里已經工作八年。
丈夫早逝,兒子在外地打工,月薪兩千多元是她唯一的經濟來源。
雖然生活拮據,但王阿姨總是保持溫和笑容,對每個學生都很親切。
這天中午,她注意到隊伍里有個特別的男孩,穿著洗得發白的校服。
男孩瘦瘦小小,眼神有些怯生生,與其他同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輪到他時,他小聲說:“阿姨,我要五毛錢的米飯。”
王秀蘭愣了一下,這是她工作以來遇到的最少消費金額。
她看著男孩端著米飯走向免費湯區,打了碗蛋花湯就坐下用餐。
一頓飯只花五毛錢,這在食堂里確實罕見,引起了王阿姨的注意。
連續幾天,這個叫周周的男孩都是同樣的消費模式,從不點菜。
王阿姨從同事那里了解到,周周是貧困生,全靠助學金維持基本生活。
他還在校外做兼職,經常看到他在校門口發傳單或做其他零工。
看著這個懂事的孩子,王阿姨想起了在外打工的兒子,心生憐憫。
第二周的一個午飯時間,周周又來到了王阿姨的窗口前排隊。
“小伙子,今天嘗嘗紅燒肉吧,很香很有營養的。”王阿姨主動推薦。
周周連忙搖頭:“阿姨,我就要米飯就行,真的,謝謝您的好意。”
王阿姨裝作不小心的樣子,打菜勺輕微地抖了一下。
幾塊香噴噴的紅燒肉“意外”掉在了周周的白米飯上。
“哎呀,阿姨手抖了,這些肉就給你了,千萬別浪費了。”王阿姨笑著說。
周周想要推辭,但王阿姨已經把飯盒快速遞給了他。
從那天起,王阿姨的“手抖”成了常態,總是會多給周周一些菜。
有時是幾塊紅燒肉,有時是個大雞腿,有時是半個煎蛋。
她總有各種各樣的理由:“今天手抖了”、“這菜要壞了”、“份量打多了”。
除了打菜時的“意外”,王阿姨還會把剩下的包子“掉”在周周盤子里。
“哎呀,包子不小心掉了,你幫我吃掉吧,免得這樣浪費了。”她總是這樣說。
周周雖然年輕,但也能感受到阿姨的善意,心中滿懷感激之情。
然而這些小動作并沒有完全逃過食堂主管李主任的眼睛。
李主任是個斤斤計較的人,對食堂的每一分錢損耗都很敏感。
他發現最近王阿姨負責的窗口食材損耗比其他窗口高出許多。
“王秀蘭,你最近打菜是不是手太松了?”李主任開始質問她。
王阿姨連忙解釋:“沒有啊主任,我一直都是按照標準分量打菜的。”
“那為什么你的損耗這么高?我看了賬目,明顯對不上數。”李主任追問不放。
“可能是我年紀大了,有時候確實掌握不好分量吧。”王阿姨小心翼翼地回答。
李主任冷哼一聲:“你要是再這樣下去,我就要考慮扣你工資了。”
聽到要扣工資的威脅,王阿姨心里一緊,但她并沒有停止對周周的照顧。
她只是變得更加小心謹慎,盡量不讓李主任發現自己的善舉行為。
2
進入大二后,周周開始隱約察覺到王阿姨對他的特殊照顧和關愛。
有一次,他仔細觀察了王阿姨給其他同學打菜時的具體情況。
發現阿姨給別人打菜時分量很標準,唯獨給自己時總是會多一些。
那天中午,王阿姨又“不小心”給他多添了一個香噴噴的大雞腿。
周周看著盤中的雞腿,眼中泛起了淚花,他完全明白了阿姨的用心良苦。
每次想要多給錢表示感謝時,王阿姨都堅決不收:“好好讀書就行。”
大三時,周周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獲得了一些獎學金,生活稍有改善。
但王阿姨依然會時不時給他加菜添肉,這已經成了她的固定習慣。
其他同學也漸漸注意到了這個溫暖的現象,但都覺得很感人,沒有人舉報。
食堂里形成了一種溫馨的默契,大家都在自覺保護著這份珍貴的善意。
好景不長,李主任終于決定要徹底調查“損耗異常”的真正原因。
他懷疑有人在偷菜或者故意多給學生打菜,決定調取食堂監控錄像。
當李主任仔細觀看監控中王阿姨的行為時,氣得臉色鐵青發怒。
畫面清清楚楚地顯示,王阿姨確實在故意給周周多打各種菜品。
“王秀蘭!你立刻給我到辦公室來!”李主任在食堂里大聲吼叫。
王阿姨忐忑不安地跟著李主任走進辦公室,心里七上八下忐忑不安。
“你自己看看這個監控錄像!還有什么好解釋的?”李主任指著電腦屏幕怒吼。
監控錄像中的畫面一清二楚,王阿姨給周周多打菜的情形完全暴露。
“你違反了食堂的規章制度!”李主任繼續怒吼。
就在這個最緊張的關鍵時刻,周周突然推門走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