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內容純屬虛構,所配圖片來自網絡,僅用于增強表現力。愿通過分享傳遞溫暖,共同營造和諧社會氛圍。
六十八歲的趙建民坐在客廳的老式沙發上,手里捧著一杯熱茶,透過窗戶看著外面淅淅瀝瀝的秋雨。老伴宋美蘭在廚房里忙碌著,準備晚飯。這個三居室的房子他們住了三十多年,每一個角落都留著歲月的痕跡。
"爸、媽,我和小雅有事要跟你們商量。"兒子趙志強推門而入,身后跟著兒媳婦張雅。
趙建民放下茶杯,看著兒子嚴肅的表情,心中有了不祥的預感。宋美蘭也從廚房走了出來,在圍裙上擦著手。
"什么事啊?這么正式。"宋美蘭笑著問道,但笑容有些勉強。
趙志強和張雅對視一眼,深吸一口氣說道:"爸媽,我們覺得......你們年紀大了,住在這里不方便,要不搬到養老院去吧?"
話音剛落,客廳里安靜得只能聽到墻上老鐘的滴答聲。
趙建民和宋美蘭互相看了一眼,臉上沒有憤怒,也沒有意外,只有一種說不出的平靜。
"志強,你是認真的嗎?"趙建民緩緩開口,聲音很輕。
"爸,我知道這話說出來不好聽,但是我們真的考慮很久了。"趙志強坐在對面,避開父親的目光,"您看,您前年摔了一跤,媽又有高血壓,萬一出什么事,我們在公司又照顧不到。養老院有專業的護理,對你們更好。"
張雅在一旁補充道:"爸媽,我們看過了,城南的'夕陽紅'養老院環境很好,有醫生護士,還有很多同齡人,比在家里悶著強多了。"
宋美蘭聽著兒子兒媳的話,眼中閃過一絲苦澀的笑意。她想起三十二年前,剛結婚的趙志強和張雅住在這個家里,是她和老伴省吃儉用供他們上學、工作、買房的。
"志強,"宋美蘭輕聲問道,"這是你的想法,還是......?"她的目光瞟向張雅。
"媽,這是我們共同的決定。"趙志強有些不自然,"而且,這房子太老了,要是賣了,錢給你們交養老院費用,還能剩下不少。"
原來如此。趙建民心中冷笑,終于說到重點了。這套房子位于市中心,雖然老舊,但地段好,現在至少值三百萬。
"賣房子?"宋美蘭的聲音提高了一些,"這房子是我們住了三十多年的家啊。"
"媽,留著這么大的房子也是浪費,"張雅接過話茬,語氣略顯不耐煩,"而且打掃衛生也累,你們年紀大了,何必折騰自己?"
趙建民仔細觀察著兒媳婦的表情。張雅今年三十五歲,是個精明能干的女人,在一家外企做主管。她和趙志強結婚八年了,一直想要一套更大的房子,但以他們的收入,在這個城市買房壓力很大。
"小雅說得對,"趙志強附和道,"而且樂樂馬上要上中學了,需要更好的學區房。這房子賣了,我們可以給樂樂換個好學校。"
樂樂是他們的孫子,今年十二歲,是這個家里最活潑的存在。每次放學回來,總是喊著要奶奶做的紅燒肉,要爺爺教他下象棋。
"樂樂知道這件事嗎?"宋美蘭問道。
趙志強和張雅對視一眼,有些尷尬。
"他還小,不懂這些。"張雅說道,"再說,他平時功課那么忙,也沒時間陪你們。"
趙建民聽著這些話,心里越來越涼。他想起張雅剛進這個家的時候,嘴甜得像抹了蜜,一口一個"爸媽"叫得親熱。現在呢?眼中只有房子和錢。
"志強,你真的覺得我們應該搬走?"趙建民直視著兒子的眼睛。
趙志強有些不敢看父親的目光,低下頭說:"爸,我這也是為了你們好。養老院真的比家里安全,而且......而且我們工作這么忙,確實照顧不好你們。"
宋美蘭聽到這話,眼淚差點掉下來。她想起兒子小時候發高燒,她整夜不睡地守著;想起他高考前夕,她每天變著花樣給他做營養餐;想起他結婚時,她把自己的嫁妝都拿出來給他們買家具......
"好。"趙建民突然開口,聲音出奇的平靜,"我們同意。"
這個回答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愣住了,包括宋美蘭。
"建民,你......"宋美蘭不敢置信地看著老伴。
"美蘭,孩子們說得對。"趙建民站起身,走到窗前,"我們老了,確實是個累贅。既然他們覺得我們住養老院更好,那就搬吧。"
趙志強和張雅面面相覷,顯然沒想到父母會這么痛快地答應。
"爸,您......您同意了?"趙志強有些不敢相信。
"有什么不同意的?"趙建民轉過身,臉上掛著淡淡的笑容,"房子是我們的,我們愿意賣給你們。養老院的費用從房款里出,剩下的錢給樂樂上學用。這樣總行了吧?"
張雅心中一陣狂喜,但表面上還是裝出不好意思的樣子:"爸,這樣是不是太委屈您二老了?"
"不委屈,"趙建民搖搖頭,"能為兒子和孫子做點貢獻,我們心里高興。"
宋美蘭看著老伴的背影,心中五味雜陳。她了解自己的丈夫,他絕對不是那種會輕易妥協的人。他這么痛快地答應,一定有什么原因。
"那......那我們明天就去看養老院?"張雅試探性地問道。
"好啊,"趙建民點點頭,"越快越好。我們老兩口也想早點享享清福。"
當天晚上,趙志強和張雅離開后,宋美蘭終于忍不住問道:"建民,你到底在想什么?"
趙建民坐在床邊,長長地嘆了一口氣:"美蘭,咱們辛苦了一輩子,養大了兒子,現在他們覺得我們是累贅,我們還能說什么?"
"可是這房子......"
"房子留著有什么用?"趙建民苦笑道,"反正早晚都是他們的。與其等我們死了再給他們,不如現在就給,還能看看他們的真心。"
宋美蘭明白了老伴的意思。他這是要用這種方式試探兒子和兒媳的真心。
第二天,一家人來到了城南的"夕陽紅"養老院。這是一家高檔養老院,環境確實不錯,有花園、活動室、醫務室,設施很齊全。
"二位老人可以住這間雙人間,每月費用八千塊。"院長熱情地介紹著,"包吃包住,還有專業護理,24小時醫生值班。"
八千塊一個月,一年就是近十萬。趙建民心中算著這筆賬,三百萬的房款,夠他們住三十年的。
"環境不錯,"趙建民點點頭,"我們很滿意。"
張雅心中暗自高興,迫不及待地問道:"那什么時候可以入住?"
"隨時都可以,只要交了費用就行。"院長笑著說。
"那我們回去準備準備,過兩天就搬過來。"趙建民說道。
回家的路上,張雅興奮地和趙志強商量著賣房子的事情。
"這房子現在市價至少三百萬,扣掉給爸媽的養老費用,我們還能剩下兩百多萬。加上我們的積蓄,在好學區買套房子綽綽有余。"張雅計算著。
"小雅,你說我們這樣做是不是太......?"趙志強有些內疚。
"有什么不對的?"張雅瞪了他一眼,"養老院比家里安全,他們也能得到更好的照顧。再說,這房子遲早都是咱們的,現在用來給樂樂上學,有什么不對?"
三天后,趙建民和宋美蘭真的搬進了養老院。他們帶的東西很少,就幾件換洗衣服和一些生活用品。
"爸媽,你們先住著,有什么需要隨時給我們打電話。"趙志強說道,但話音里缺少真誠。
"放心吧,我們會照顧好自己的。"趙建民拍拍兒子的肩膀,"你們忙你們的去吧。"
第二天,房產中介就來了。張雅迫不及待地要把房子掛牌出售。
"張女士,這房子地段好,戶型也不錯,三百萬應該沒問題。"中介經理說道。
"那就按三百萬掛牌吧。"張雅爽快地說道。
然而,就在房子掛牌的第三天,張雅接到了一個讓她震驚的電話。
"張女士,我是華夏銀行的客戶經理。關于趙建民先生在我行的存款,有些事情需要和家屬確認一下。"
"存款?什么存款?"張雅有些疑惑。
"趙先生在我行有一筆大額定期存款即將到期,金額是五百萬。按照他的遺囑,如果他身故,這筆錢將捐給慈善機構。不過現在他要求提前支取,我們需要確認一下。"
五百萬!張雅感覺自己的腿都軟了。她完全不知道公公居然有這么多錢!
"您...您確定是五百萬?"張雅的聲音都在顫抖。
"是的,這是趙先生多年來的積蓄,加上利息,目前總額是五百一十三萬。"
掛斷電話后,張雅立刻給趙志強打電話。
"什么?五百萬?不可能吧,爸哪來這么多錢?"趙志強也不敢相信。
"銀行不會搞錯的!"張雅急切地說,"你爸以前是做什么工作的?"
"就是普通的工程師啊,退休金也不高......"趙志強也想不明白。
其實,趙建民年輕時確實是個普通工程師,但他有個特點:特別會理財。從七十年代開始,他就敏銳地察覺到時代的變化,開始做一些小投資。買股票、買基金、買房產,幾十年下來,積累了不少財富。
但他從來沒有告訴過家人,包括自己的老伴宋美蘭也不知道全部的數額。
"志強,我們是不是做錯了?"張雅突然感到后悔,"如果爸爸真的有這么多錢,我們讓他們住養老院......別人會怎么看我們?"
這時候,張雅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如果公公有五百萬存款,而他們卻讓老人住養老院,這在外人看來簡直是天大的笑話。別人會說他們貪財,會說他們不孝......
更關鍵的是,這五百萬如果真的按照遺囑捐掉了,他們就什么都得不到了!
"志強,我們得想辦法讓爸媽搬回來。"張雅焦急地說。
"可是房子已經掛牌了啊......"
"先撤牌!"張雅斷然說道,"無論如何,我們不能讓這五百萬飛了!"
第二天一早,張雅就和趙志強來到了養老院。
"爸媽,我們想你們了,來看看你們。"張雅臉上堆著笑容,但眼神有些不自然。
趙建民和宋美蘭正在院子里曬太陽,看到兒子兒媳來了,臉上的表情很平淡。
"怎么這么早就來了?不是說很忙嗎?"趙建民淡淡地問道。
"爸,再忙也要來看您二老啊。"趙志強有些心虛。
張雅環顧四周,發現幾個老人正在看著他們竊竊私語,她心中更加不安。
"爸媽,我們覺得......這養老院雖然不錯,但畢竟不如家里自在。要不你們還是搬回去吧?"張雅試探性地說道。
趙建民和宋美蘭對視一眼,眼中閃過一絲明悟。
"怎么?昨天還說這里好,今天就變卦了?"趙建民問道,語氣中帶著一絲玩味。
"不是變卦,是我們考慮得不夠周全。"張雅急忙解釋,"家里畢竟是家里,有感情的。"
"是啊,"宋美蘭突然開口,聲音中帶著諷刺,"可是昨天你們不是說我們住在家里是累贅嗎?"
張雅的臉紅了,但她強忍著尷尬繼續說道:"媽,我們那是為了您的安全考慮,現在想想,還是家里好。"
"那房子呢?"趙建民直視著張雅的眼睛,"不是說要賣給你們了嗎?"
張雅心虛地說:"房子......房子可以不賣嘛。我們再想別的辦法。"
就在這時,趙建民的手機響了。他看了看來電顯示,對張雅說:"是銀行的電話,他們說你昨天咨詢了我的存款?"
張雅的臉刷地一下變得煞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