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記者 劉海天
在中國抗戰史詩中,川南鹽都自貢以戰略地位與傾城奉獻留下了光輝一頁。作為全國最大井鹽生產基地,它頂住日軍的“鹽阻斷”轟炸,堅守生產保供給,更以規模空前的抗日獻金運動創下全國多項第一,用赤子之心鑄就了“獻金躍居人前,愛國不落人后”的精神豐碑。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后,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為延續戰時財政的生命力、支援抗戰前線,1938年,中國共產黨率先在武漢發起“七七”獻金運動,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擁護和廣泛支持,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聲勢浩大、曠日持久的抗日獻金運動。自貢人民也在這場運動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地處川南腹地的中共自貢地方組織,發動和組織各種群眾團體,采取戲劇、歌舞等多種形式,深入鹽場、學校、工廠宣傳中共的抗日主張、方針和政策,有力推動了自貢的抗日救亡運動。這一時期,我國沿海海鹽產區淪陷、長江航道被阻,自貢井鹽成為支撐后方民生與抗戰的“生命線”。
《自貢民報》刊登自貢市政府9月1日成立的要聞。自貢市貢井區地方志辦供圖
1939年自貢設市后,戰略地位愈發凸顯,日軍隨即發動7次大規?!胞}阻斷”轟炸,累計出動483架次飛機,投彈1544枚,造成1138人傷亡、2785間房屋損毀。然而,血與火的考驗從未磨滅自貢人民的斗志,大家還是冒著轟炸搶修井架、堅持煎鹽,鹽稅與食鹽持續輸往前線支持抗戰。
1941年至1942年,自貢鹽工響應《新華日報》(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國統區公開出版的唯一機關報,報社隸屬于中共中央南方局)發出的“獻機運動”倡議,曾先后捐款購買飛機“鹽工號”“鹽船號”兩架以抗擊日寇,自貢學生也捐款購買飛機“青年號”支援抗戰。
1943年,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影響下,自貢于當年11月發起第一次“愛國獻金”運動,自貢民眾共獻金260余萬元。1944年6月的第二次獻金運動中,貢井鹽商余述懷捐出1000萬元,此舉帶動了整個自貢鹽場的募捐活動。鹽業巨子王德謙總計捐獻數目約為1400萬元。羅從修等人倡導組建了“七七獻金團”,由77名鹽商組成,每人每月獻金77元,直到抗戰勝利為止。
自貢婦女在獻金大會上用金銀器縫制的“赤心愛國”圖案。自貢市貢井區地方志辦供圖
更令人動容的是普通民眾的赤誠奉獻。自貢婦女紛紛將戒指、項鏈等金器縫在布上,組成飛機、坦克、戰艦、城墻、“愛”字等圖案,捐獻給國家;自貢兒童保育院難童和救濟院貧兒,在自身條件艱苦的情形下,獻出節約下來的糧食,并且連夜趕制草鞋拿到市場上義賣,將所得的收入全部獻出;私立劍南初級中學,地處偏僻大山,學生多是鄉村貧苦子弟,而在該校舉行獻金動員之日,全校師生站立廣場,五百余人莫不垂淚痛哭,各自翻箱倒柜,或典當借貸,共獻52萬余元;烈士之妻羅潔林,生活十分清苦,在獻金運動中,把自己的結婚戒指(一只重3錢多的金戒指)捐獻出來。
自貢抗日獻金陳列館展陳。自貢市貢井區地方志辦供圖
據史料記載,截至1944年11月,全國獻金運動總共募得法幣約5億元,自貢獻金高達1.2億余元,當時自貢全市共有42167戶、226782人,每戶獻金達到3000元,每人獻金近600元。自貢人民在獻金運動中傾其所有,創下了多項全國第一,包括捐款總額全國最多、人均獻金最多等。
硝煙散盡,精神永存。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推動下,自貢人民以“獻金躍居人前,愛國不落人后”的崇高精神投身到抗日獻金運動中,不僅為抗戰勝利提供了堅實的資金與物資支撐,更彰顯了中華民族“眾志成城,共赴國難”的磅礴力量。那些在烽火中捐出的每一分錢、每一件物,都凝結著鹽都兒女的家國情懷,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不可磨滅的光輝一頁。
今天,銘記這段歷史,傳承這份愛國精神,正是對“毀家紓難、傾力奉獻”的鹽都先輩最好的告慰,更是激勵后人在民族復興道路上奮勇前行的精神動力。(實習生張悅參與采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