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24日電 題:減輕百姓看病負擔 加強基金監管力度——國新辦發布會聚焦我國“十四五”時期醫保改革
新華社記者彭韻佳、徐鵬航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4日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國家醫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了“十四五”時期深化醫保改革,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有關情況。
不斷健全世界最大基本醫療保障網
“全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左右,2024年度全國基本醫保參保人數達13.27億人。”國家醫保局局長章軻介紹,2021年至2024年,累計有近200億就診人次享受醫保報銷。
國家醫保局副局長李滔介紹,“十四五”以來,各地通過醫療救助渠道資助3.5億人次困難群眾參保,農村低收入人口和脫貧人口參保率始終穩定在99%以上,各項醫保幫扶政策惠及農村困難群眾就醫6.73億人次。
聚焦“一老一小”,醫保在政策保障、服務優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增強其獲得感與幸福感。
呵護好“小的”,生育保險不斷強化。截至2025年6月,2.53億人參加生育保險,享受待遇超9600萬人次;優化“出生一件事”,新生兒憑出生醫學證明就可以參保;促進兒科產科優化服務,積極推動目錄內生育醫療費用全報銷。
照顧好“老的”,積極推動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截至2024年底,1.9億人參加長護險;推動住院免陪護服務,引導護理資源優化配置;將95%以上的村衛生室納入醫保,方便老年人在家門口就醫。
數據顯示,“十四五”以來,醫保基金累計支出12.13萬億元,年均增速9.1%。
12.13萬億元——既為廣大人民群眾看病就醫報銷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也通過醫保真金白銀的戰略購買,為醫藥行業發展、醫藥技術進步、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持。
章軻介紹,“十四五”以來,醫保對創新藥的支出大幅增加,2024年的支出是2020年的3.9倍,年均增速達40%。
切實減輕看病就醫負擔
減輕人民群眾看病就醫負擔,是醫保的“必答題”。發布會上,一組數據彰顯切實成效:
“十四五”時期,各項醫保幫扶政策累計減輕農村低收入人口費用負擔超6500億元;長護險累計惠及超200萬名失能群眾,減輕群眾護理服務費用負擔超500億元;4年多來,全國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累計減少參保群眾墊資5900億元。
為促進群眾用藥質量和可及性整體提升,“十四五”以來累計402種藥品進入目錄;2018年以來,國家層面已開展10批藥品集采,覆蓋435種藥品。
藥品價格直接影響群眾的看病費用。國家醫保局副局長施子海介紹,通過組織開展通用名、廠牌、劑型、規格均相同的“四同”藥品價格治理,規范2.7萬余個藥品品規的價格。
“我們正在建設全國掛網藥品價格一覽表,對異常價格予以標識,推動各地持續糾治不合理的掛網高價。”施子海說。
在“減負”的同時,看病就醫也越來越便捷——
跨省異地就醫更方便:持續完善跨省異地就醫政策,方便參保人就近享受醫療服務;跨省直接結算門診慢特病從無到有,達到10種。
個人賬戶共濟范圍更廣:建立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機制,將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共濟范圍擴展到近親屬,同時大力推進跨省共濟。
醫保服務更便利:打造“15分鐘醫保服務圈”;全國超12.36億人開通使用醫保碼,就醫買藥實現掃碼直接結算。
織牢醫保基金安全網
醫保基金監管,既事關人民群眾“看病錢”“救命錢”,也事關醫保基金平穩運行。
章軻介紹,醫保基金運行持續穩健,截至2024年底,醫保統籌基金累計結存3.86萬億元,基金運行監測不斷強化。
推進飛行檢查擴面提質,強化藥品追溯碼監管,構筑全流程、全領域、全鏈條的智能監管防線……隨著醫保基金監管體系全面建立,我國累計追回醫保基金1045億元。
“我們創新監管方式,強化大數據賦能。”國家醫保局副局長黃華波介紹,通過構建“異常住院”“醫保藥品倒賣”“重點藥品監測”等大數據分析模型,今年以來,通過智能監管子系統拒付、追回醫保基金3.3億元。
監管,不僅需要“管基金”,也需要“管人”。
“我們對定點醫藥機構相關人員實行‘駕照式記分’,建立了定點醫藥機構相關人員醫保支付資格管理制度,做到醫保基金監管精準到人。”施子海說。
章軻表示,國家醫保局將持續管好用好醫保基金,守護好全體人民生命健康,為包括醫藥產業在內的各相關產業發展持續注入強勁動力,在更高水平上助力健康中國建設。(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