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地名人名虛構,請勿與現實關聯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聯網,部分圖片非真實圖像,僅用于敘事呈現,請知悉
"你知道青石板下面埋著什么嗎?"老阿婆突然開口,手指在藍印花布上輕撫。
年輕警員愣了,這是他第一次聽到她說話。"埋著什么?"
01
派出所門口的青石板路,被歲月磨得光滑如鏡。每天清晨六點半,林阿婆準時出現在第三塊石板的西南角,鋪開那條洗得發白的藍印花布。布料四角壓著四枚生銹的鐵片,風再大也掀不起半個邊角。
李想第一次見到林阿婆,是在三月的一個雨后清晨。雨水把青石板沖刷得透亮,阿婆蹲在那里,用抹布一寸寸擦拭著攤位。她的左手食指缺了半節,抹布在斷指處打了個結,像是專門為她定制的工具。
"阿婆,您這攤子擺了多久了?"李想走過去問。
林阿婆抬起頭,左眼角那塊淡褐色的斑在晨光中顯得格外明顯。她沒有回答,只是繼續擦拭著青石板,直到每一道縫隙里的泥垢都被清理干凈。
張建國從派出所里走出來,左肩微微下沉的走路姿勢讓他看起來像只負重的駱駝。他提著搪瓷缸,缸上"為人民服務"幾個字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小李,別打擾阿婆干活。"張建國的聲音不高不低,正好夠阿婆聽見。
"張所,我就是想了解一下情況。"李想掏出執法記錄儀,"這個攤位......"
"收起來。"張建國的語氣突然變硬,"這里用不著錄像。"
李想愣了愣,收起記錄儀。他看到阿婆的手停頓了一下,然后繼續擦拭青石板。那塊布條已經被洗得透明,卻依然柔韌。
張建國走到阿婆面前,蹲下身子。"阿婆,昨晚的雨大嗎?"
"不大。"阿婆的聲音很輕,像是從地底下傳來的。
"屋里漏雨不?"
"不漏。"
張建國點點頭,從兜里掏出十元錢,放在藍印花布的一角。"給我拿副線手套。"
阿婆的手在針線盒里翻找,取出一副藍色的棉線手套。張建國接過手套,把錢推回去。"不用找了。"
"三塊。"阿婆把七元錢遞給他。
"不用。"
"三塊。"阿婆的手伸在半空中,固執得像尊石雕。
張建國無奈地接過找零,轉身走進派出所。李想注意到,他沒有戴那副手套,而是把它們裝進了襯衣口袋。
上午十點,城管的車停在派出所門口。三個穿制服的人下車,手里拿著測量工具和罰單本。
"占道經營,按規定要清理。"領頭的城管指著林阿婆的攤子說。
阿婆沒有動,繼續整理著針線盒里的扣子。那些扣子按顏色分類,擺得像列隊的士兵。
"老太太,聽見沒有?收攤!"城管的聲音提高了八度。
阿婆抬起頭,看了看他們,然后低頭繼續整理扣子。
城管走過去,準備收拾攤位。就在這時,張建國從派出所里走出來,手里提著熱水瓶。
"老同志不懂規矩,我替她認個錯。"張建國笑著接過罰單,"年紀大了,腿腳不方便。"
"張所,這是市里的統一行動......"
"我知道。"張建國把罰單揉成紙團,扔進旁邊的垃圾桶,"以后她會注意的。阿婆,明天帶個折疊桌,看著整齊些。"
城管們面面相覷,最終收起工具離開了。
當天晚上,李想值夜班時看到一個佝僂的身影在派出所門口忙碌。借著路燈的光,他看清是林阿婆在用硬紙板和膠水制作什么東西。她的動作很慢,卻很仔細,每一個折痕都壓得筆直。
02
第二天清晨,阿婆的攤位旁多了張小桌子,用硬紙板做的,表面糊著一層白紙。李想走過去仔細看,發現白紙上還有淡淡的字跡,像是從舊報紙上撕下來的。
張建國出來時,看到那張桌子,腳步停頓了一下。他走進辦公室,五分鐘后出來,手里拿著塊新的桌布。
"阿婆,這塊布給您用。"他把桌布放在小桌子上。
阿婆看著那塊嶄新的藍色桌布,搖搖頭。"我有布。"
"這塊更好看。"
"我有布。"阿婆重復著,聲音里沒有任何波動。
張建國沒有堅持,把桌布收了回去。李想后來在垃圾桶里看到,那塊桌布被小心地折疊著,上面的商標還沒撕下來。
六月的某個夜晚,轄區連續發生兩起入室盜竊案。作案時間都在凌晨三點,手法相同,都是撬門鎖進入。
張建國決定帶隊蹲守。第一晚什么都沒發生,第二晚也是如此。第三晚,李想被安排在派出所門口觀察。
凌晨兩點,他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青石板路上。林阿婆穿著軍大衣,懷里抱著個小馬扎,在攤位旁坐下。
李想想過去詢問,卻被張建國攔住了。
"別動。"張建國壓低聲音,"讓她坐著。"
凌晨三點十五分,巷子里突然傳來輕微的腳步聲。林阿婆猛地咳嗽兩聲,聲音在夜空中格外響亮。
腳步聲戛然而止。
張建國立刻帶人沖出去,在巷口抓到一個正準備撬鎖的年輕男子。男子手里拿著撬棍,臉上還戴著口罩。
"你怎么知道有人來了?"李想問阿婆。
阿婆指了指腳下的青石板。"這底下是空的,有人跑過會響。"
李想蹲下來聽,果然能聽到輕微的回音。他不知道阿婆是怎么練出這樣的聽力的,也不知道她為什么要在深夜幫助警察。
六一兒童節那天,派出所組織了二十多個孩子參觀。孩子們在院子里跑來跑去,其中一個小男孩不小心撞倒了阿婆攤上的糖人。
糖人摔在地上,碎成好幾塊。小男孩嚇得哇哇大哭。
"沒事,阿婆再給你做個大老虎。"林阿婆從針線盒下面摸出一根吹管,開始現場制作糖人。
她的手法很熟練,熱糖在她手中變成各種形狀。不一會兒,一只栩栩如生的糖老虎就做好了。
"給你。"阿婆把糖人遞給小男孩。
小男孩停止哭泣,伸手去接。就在這時,張建國從辦公室里走出來,手里拿著個新的糖人。
"這個是警察叔叔給的,那個臟了不能吃。"他把新糖人遞給小男孩,同時撿起地上的碎糖人。
小男孩高興地接過新糖人,跟著其他孩子跑開了。
張建國把碎糖人裝進透明袋子里,李想注意到,碎片上粘著一根花白的頭發絲。
下午參觀結束后,李想在張建國的辦公室里看到那個透明袋子被放在抽屜的最深處,旁邊還有個小紙條,上面寫著日期:2024年6月1日。
七月的陽光把青石板曬得發燙,阿婆卻依然按時出攤。她在攤位上搭了個簡易的遮陽傘,傘是從廢品站撿來的,有好幾處破洞。
張建國路過時總會停下來買點什么,有時是針線,有時是紐扣,有時什么都不買,只是問問天氣。
"阿婆,這么熱的天,早點回家休息吧。"
"不熱。"
"喝點水。"張建國把自己的水杯遞過去。
"不渴。"
這樣的對話每天都會重復幾次,內容大同小異,語調也從不變化。李想有時覺得他們像在進行某種儀式,每個字都有固定的位置。
八月中旬,區里下來檢查組,要求徹底清理占道經營。張建國接到通知后,在辦公室里坐了整整一個下午。
李想敲門進去匯報工作時,看到他桌上放著那個搪瓷缸,里面的茶水已經涼透。
"張所,檢查組明天就到。"
"我知道。"
"阿婆的攤子......"
"明天我處理。"張建國的聲音很輕,像是說給自己聽的。
第二天清晨,檢查組的車還沒到,張建國就站在阿婆的攤位旁。
"阿婆,今天可能要收攤。"
阿婆正在整理針線盒,手上的動作沒有停頓。"知道。"
"過幾天再出來。"
"好。"
檢查組的人到了,看到派出所門口干干凈凈,沒有任何攤販,滿意地在檢查表上打了勾。
但是第二天,林阿婆又出現在青石板路上,攤位的位置分毫不差。她像什么都沒發生過一樣,繼續整理著那些針線和紐扣。
張建國經過時,腳步沒有停頓,但李想注意到,他的左肩抖了一下。
03
九月的第一天,調令下來了。
張建國的名字印在區局文件的第三行,調任時間是月底。李想看到他拿到通知時,把紙張折了四折,塞進警服的內袋,手指在布料上碾了三下。
"恭喜張所高升。"辦公室里的人圍過來。
"謝謝。"張建國的笑容有些勉強,"還有三個星期,該干什么干什么。"
那天傍晚,李想發現林阿婆的攤子收得格外晚。平時她總是在日落前收攤,但那天她一直坐到街燈亮起。
藍印花布被晚風掀起一角,露出底下壓著的一張泛黃報紙。李想走近一看,報紙的日期是九年前的7月12日,頭版標題是"本市開展嚴厲打擊持刀搶劫專項行動"。
阿婆發現報紙露出來了,趕緊把布壓好。她抬頭看了李想一眼,眼神里有種說不清的東西。
"阿婆,您知道張所要調走了嗎?"
阿婆沒有回答,繼續收拾著攤位。她的動作比平時慢了許多,每樣東西都要反復檢查。
張建國從派出所里走出來,看到阿婆還沒走,走過去說:"天黑了,該回家了。"
"嗯。"阿婆站起身,膝蓋發出輕微的響聲。
"路上小心。"
"嗯。"
張建國看著阿婆離開,直到她的身影消失在巷子里。李想注意到,他一直站在那里,直到街燈全部亮起。
接下來的幾天,派出所里開始準備交接工作。張建國把九年來的工作記錄整理得井井有條,每一份文件都標注了日期和重要程度。
李想幫忙整理檔案時,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關于轄區商販管理的記錄里,從來沒有提到過林阿婆的攤位。仿佛那個擺了九年的攤子根本不存在。
"張所,這是為什么?"李想拿著記錄本問。
張建國接過本子,翻了幾頁,然后合上。"有些事不需要記錄。"
"可是按規定......"
"規定是死的,人是活的。"張建國把本子放回原處,"你慢慢就懂了。"
九月中旬,派出所來了新的副所長,提前熟悉工作。他叫王軍,四十出頭,做事一絲不茍。
第一天上班,王軍就注意到了門口的小攤。
"那個攤位有營業執照嗎?"
"沒有。"張建國如實回答。
"城管來過嗎?"
"來過。"
"為什么不清理?"
張建國沉默了一會兒,說:"她不容易。"
王軍皺了皺眉頭,沒有繼續追問。但李想看得出來,他已經把這件事記在心里了。
04
九月二十五日,張建國的最后一個工作日。
早上,所里的人都到齊了,準備在門口合影留念。攝影師架好三腳架,調試著光線。
"都站好,看鏡頭。"攝影師喊道。
就在這時,林阿婆從派出所旁邊的梧桐樹后走出來。她手里攥著個用藍印花布包的方塊,邊角縫著紅繩,看起來像是精心準備的。
所有人都愣住了。阿婆從來不主動接近這么多人,更不用說參與什么儀式了。
她徑直走到張建國面前,把包裹往他懷里塞。
"這給你,必須拿著。"
張建國下意識地推回去:"阿婆,您留著用。"
阿婆的手像鐵鉗似的按住他的胳膊,左眼角的斑漲得發紅:"九年前你幫我的時候,也沒說不要。"
周圍的人面面相覷。九年前到底發生了什么?為什么阿婆會這樣說?
張建國的喉結上下滾動了幾下,最終把包裹接了過來,塞進隨身的帆布包。
"謝謝阿婆。"
阿婆點點頭,轉身離開。她的背影在梧桐葉的陰影中顯得更加佝僂。
拍照繼續進行,但氣氛已經不如之前輕松。李想注意到,張建國的手一直按在帆布包上,像是在確認什么。
下午三點,區局的車來接張建國。全所的人都到門口送行。
張建國上車前,回頭看了一眼林阿婆的攤位。阿婆正坐在小馬扎上,整理著針線盒,仿佛什么都沒發生過。
車子發動時,李想被安排坐在副駕駛座上,送張建國到區局報到。
車開出轄區邊界時,張建國突然說:"停車。"
司機踩了剎車。張建國打開帆布包,取出阿婆給的包裹。
他小心地解開紅繩,藍印花布層層展開,露出里面的紅綢盒子。盒子很舊,邊角已經磨損,但依然保存完好。
張建國緩慢打開盒子,看清盒中物的剎那,他頓時倒抽口冷氣,整個人頓時如遭雷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