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這幾天太平洋上可真夠熱鬧的,19國軍隊搞了個"護身軍刀"大演習。
最讓人意外的是,荷蘭司令艾赫爾斯海姆跳得特別高,大聲嚷嚷:"美國不能一個人對付中國啊!"
誰曾想,荷蘭司令的這番喊話不僅澳大利亞不買賬,在中方這里也不會有什么好印象了。
作者-水
荷蘭急先鋒的戲碼
荷蘭司令這嗓門一開,全世界都聽見了他的投靠宣言。
艾赫爾斯海姆在澳大利亞軍演現場,像個急于表現的學生一樣,沖著媒體高聲叫囂:"不能總讓美國一個人扛著對抗中國的大旗,其他國家也要承擔起責任!"
這話聽起來挺義氣,但細琢磨就有點意思了。荷蘭這個歐洲小國,國土面積還沒中國一個省大,軍隊總共就7萬6千人。
跟中國八竿子打不著的地緣關系,憑啥這么積極地要當反華急先鋒?
說白了,這就是典型的"投名狀外交"。荷蘭軍費從GDP的1.8%一口氣提到3.5%,超額完成北約任務,為的就是向美國證明自己的忠誠度。
艾赫爾斯海姆這番表態,本質上就是在向華盛頓喊話:"看,我們荷蘭是最可靠的盟友,你們可不能忘了我們!"
更搞笑的是,荷蘭前首相呂特剛剛轉崗當了北約秘書長,這種"旋轉門"式的人事安排,把荷蘭對美國的依賴心理暴露得一覽無余。從政界到軍界,舔美路線已經成了荷蘭的基本國策。
這種表態背后的深層原因,實在讓人琢磨不透。畢竟荷蘭這種體量的國家,在大國博弈中充其量就是個配角,卻偏偏要往主角位置上湊。
小國那點兒心思
說白了,荷蘭這是典型的"小國焦慮癥"發作。國土那么點兒大,被人欺負慣了,總想找個靠山。
荷蘭的歷史創傷可不輕。從拿破侖時期被法國吞并,到二戰時被德軍閃電戰拿下,這個海平面以下的國家,戰略縱深基本為零。每次大戰,荷蘭都是首當其沖的犧牲品。這種被動挨打的經歷,讓荷蘭對國家安全格外敏感。
現在面對俄羅斯的軍事壓力,荷蘭更是坐不住了。雖然嘴上說著"歐洲戰略自主",但心里清楚得很——沒有美國的核保護傘,荷蘭在毛熊面前就是個軟柿子。
所以荷蘭的計算很簡單:花錢買安全,刷忠誠換庇護。軍費猛漲20%,派兵參加各種軍演,甚至跑到亞太來攪局,都是這種心理的體現。艾赫爾斯海姆這種空軍出身的軍官,更是把這種依賴美國的思維發揮到了極致。
荷蘭軍方的這種向美國看齊傳統,可以追溯到冷戰時期。那時候荷蘭在北約框架內完全按美國步調行事,自主性幾乎為零。現在這種傳統又被激活了,艾赫爾斯海姆的表態,正是這種傳統的延續。
可問題是,嘴上說得狠,錢包卻很誠實。荷蘭經濟命脈緊緊綁在全球貿易上,而中國恰恰是它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之一。
一邊賺錢一邊翻臉
這操作實在讓人哭笑不得。荷蘭一邊在軍事上充當反華急先鋒,一邊在經濟上對中國市場高度依賴,這種撕裂簡直到了荒謬的地步。
最典型的就是ASML公司這個例子。這家荷蘭光刻機巨頭,2024年對中國市場的出貨量占全球總量的20%以上,年銷售額數十億美元。中國市場的訂單,直接關系到ASML股價的漲跌,也影響著荷蘭的稅收和就業。
但是呢,荷蘭政府卻在美國壓力下,頻繁限制對華技術出口,甚至參與各種軍事演習來圍堵中國。這種"一手遞飯票、一手拿刀子"的做法,簡直是精神分裂式的外交政策。
2024年荷蘭對華貿易額突破千億美元大關,中國穩居荷蘭第二大貿易伙伴地位。
從能源設備到農產品,從化工產品到高科技零件,荷蘭經濟的各個環節都深度嵌入了中荷貿易鏈條。砍掉中國市場,對荷蘭而言,等于砍掉自己經濟增長的主發動機。
經濟理性告訴它要與中國保持友好關系,但政治壓力又迫使它站隊美國。結果就是兩頭不討好,里外不是人。
瞧瞧其他盟友,人家可精明多了。德法兩國嘴上附和美國的反華言論,實際上該合作還是照常合作。
盟友各打小算盤
德國法國嘴上附和,實際上該咋合作還咋合作。德國對華貿易額2024年達到2400億美元,位居歐洲第一;法國也在新能源和汽車領域加大對華出口。這些歐洲老油條深知,真正決定國家發展的不是政治口號,而是實打實的訂單和市場。
澳大利亞更是從貿易戰中吃足了苦頭。莫里森政府當年為了配合美國,跟中國打貿易戰,結果葡萄酒、鐵礦石出口慘遭打壓,經濟損失慘重。現在阿爾巴尼斯政府學乖了,雖然嘴上還在談什么"威脅論",但行動上明顯更加謹慎。
連美國的亞太盟友都開始各懷心思。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一邊參與美軍導彈試射,一邊派人悄悄赴華談經貿。印度直接缺席了這次軍演,在上合峰會上承諾"不主動與中國沖突"。
新加坡、泰國在軍演中更是絕口不提中國,生怕得罪了這個最大貿易伙伴。
這場"護身軍刀"軍演,表面上19國齊聚,聲勢浩大,實際上卻是一盤散沙。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盤,都在盤算著如何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荷蘭偏偏要當那個出頭鳥,沖在最前面替美國喊口號。
澳洲吃過虧,學乖了;荷蘭還在那兒一頭熱。這種頭鐵式的表忠心,到頭來很可能把自己變成炮灰。當中美關系真正緊張起來的時候,荷蘭這種小國棋子往往是最先被犧牲的。
面對這種鬧劇,中國倒是看得挺清楚。中國海軍派出"天王星"號電子偵察船全程監視軍演,該收集情報收集情報,該做記錄做記錄,顯示出一種從容不迫的自信。
結語
荷蘭這出"忠心秀",說到底就是小國想抱大腿的老套路。用"頭鐵"外交換安全感?這買賣劃算嗎?
看似熱鬧的19國聯盟,實際上各有各的小心思。荷蘭司令的叫囂聲再大,也改變不了中荷經濟深度融合的現實。
你覺得荷蘭這種押注美國的做法,到頭來是聰明還是糊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