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流、二流、一流領導的管理方式對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水平不同,管理方式不同,最后帶出來的隊伍也就不同。
今天,我們來把三流、二流、一流領導的管理方式進行一個對比。
看到最后,你會嚇一跳。
沒想到,差距這么大。
一:三流領導的2大管理方式
在一些公司的辦公區域,時不時會飄來令人不適的呵斥聲,比如“這點小事都搞不定,你的腦子是用來做什么的?”
這樣的畫面,恰恰是某些能力欠佳的領導者管理方式的日常體現。
他們似乎深信“嚴師才能出高徒”的古訓,企圖用“責罵”和“懲罰”這兩根“大棒”,來迫使團隊順從并提高效率。
1、以吼立威
這種靠大聲呵斥來樹立威嚴的做法,實際上是在扼殺團隊的創造力。
這些領導者可能認為,嚴厲的批評能讓下屬吸取教訓、更加賣力。
但他們往往忽略了,恐懼或許能換來短暫的順從,卻是以犧牲創意為代價的。
比如,在某家互聯網公司,一位新員工小李曾提出過一個頗具創意的產品改進思路,卻遭到了領導當眾的嘲笑,被斥為“異想天開”。
從此以后,整個團隊仿佛被套上了緊箍咒,再沒有人敢主動提出新的想法,產品的更新迭代也因此陷入了瓶頸。
心理學上的“皮格馬利翁效應”揭示,負面的期望會削弱個體的自我效能感。
長期處于被指責環境下的員工,會漸漸失去主動思考和創新的動力,整個團隊也會變得缺乏活力。
2、以罰代管
將懲罰作為管理的主要手段,更是為團隊分裂埋下了隱患。
在他們看來,無論是遲到罰款還是績效不達標扣錢,懲罰似乎能解決一切問題。
像某制造廠里,員工小王因為突發疾病遲到了半小時,不僅失去了全勤獎,還被扣了200元罰款。
這種缺乏人情味的處理方式,無疑會在員工心中種下不滿的種子。
根據管理學中的“雙因素理論”,懲罰只能消除員工的不滿情緒,卻無法激發他們真正的積極性和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