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初,李立三剛回到闊別15年的祖國,就飛往延安向黨中央匯報工作,毛主席親自接見了他。兩人1915年就認識了,盡管李立三犯下錯誤,但在中共“七大”召開之際,毛主席還是替他“競選”,他也當選為中央委員。
然而當毛主席接見完李立三后,卻一臉不悅地對警衛員說:“立刻讓后勤部給他換套衣服。”李立三究竟穿了什么,為何會令毛主席如此不悅呢?
毛主席的“半個朋友”
1915年,正在湖南第一師范讀書的毛主席化名“二十八畫生”,向長沙各大名校發出征友啟示。他希望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堅強的意志力,隨時準備為國犧牲。
后來毛主席回憶起這件事的時候說:“我當時通過這則征友啟示,找到了三個半朋友。”而這“半個朋友”指的就是李立三。
這天,毛主席尋到的“一個朋友”羅章龍,帶著剛進城的李立三來見毛主席。由于他們兩個都是湖南人,因此毛主席十分熱情,還針對當前時局向李立三提出幾個問題。
李立三聽后既沒有點頭也沒有搖頭,毛主席見狀有些失望,所以他便成為主席的那“半個朋友”。后來李立三解釋道:“我當時只有16歲,再加上是剛進城,對很多事情都不懂,所以沒能回答上來問題。”
1917年,李立三畢業后回鄉當了一名小學老師。但隨著時間的慢慢流逝,他發現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于是便投奔程潛麾下,當了一名普通的小兵。
一天,上級讓李立三去司令部送一份文書,剛好看到程潛和人下棋。在兩人廝殺之際,李立三突然說了句:“應回馬攔卒。”程潛抬頭看去,笑著問:“你會下棋?”李立三點點頭說:“小時候學過一點。”于是就變成程潛和李立三對弈。
兩人一邊下棋一邊聊天,后來才得知他們不僅都是湖南老鄉,李立三的父親還是程潛清末同場考中秀才的“同年”。程潛越看李立三越喜歡,便資助他去北京法文專修館學習。
1919年秋,李立三去法國勤工儉學。期間,他閱讀和研究了馬克思主義著作,還學習了俄國“十月革命”的經驗,和趙世炎等人組成“勞動學會”,領導去法國的留學生勤工儉學。
1921年12月,李立三、蔡和森等中國留學生被法國當局送回國。回到上海,李立三加入共產黨,并前往湖南組織工人運動。在此期間,毛主席再次見到這“半個朋友”,然而他卻發現當初不善言辭的李立三變得有些不平凡。
毛主席先是帶著李立三去安源考察,然后對他說:“你就以學校教員的身份留下,好好在安源工作。”不久后,李立三在安源成立了“安源工人消費合作社”,他號召全體工人團結起來,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自身的權益。
李立三經常對工人說:
“大家可不要小看自己的職業,如果沒有工人,那么很多產業將會消失,‘工人’兩個字加起來就是‘天’。也就是說我們工人是頂天立地的存在!”
隨著時間的慢慢流逝,李立三在安源工人心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大家都稱他為“天下第一英雄”。
1922年9月,在毛主席的指示下,李立三和劉少奇組織了著名的“安源路礦大罷工”。在并肩作戰的過程中,毛主席和李立三結下了真摯的同志情。
李立三又被“犧牲”
1926年9月中旬,李立三奉命抵達武漢,擔任全國總工會黨團書記。1927年1月5日,在李立三的帶領下,幾十萬群眾沖破防線,進入漢口英租界,迫使英國當局將漢口、九江英租界還給我國。
這是我國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最早收回外國租界的一次斗爭,也是近百年來我國人民反帝外交斗爭史上的第一次重大勝利,李立三在其中功不可沒。
不久后,他向中央提出建議:“我們可以在南昌舉起武裝起義、”中央批準了他的意見。1927年8月1日,周恩來、李立三等人領導了南昌起義,打響了我黨武裝奪取政權的第一槍。
南昌起義結束后李立三跟隨部隊南下,由于被敵軍打散,他和周恩來等人失去聯系。當部隊走到武夷山黃峰嶺的時候,和李立三分開的警衛員小于突然聽到一聲槍響,他連忙跑去查看,只看到地上有一大片血跡,懸崖上懸掛著一具尸體,遠遠看去很像李立三。
小于以為李立三犧牲了,連忙將這件事匯報給張國燾。不久后,張國燾對周恩來說:“李立三同志犧牲了……”周恩來一臉不可置信:“怎么可能呢,他……”后來周恩來在長汀城為李立三辦了一次追悼會。
就在大家沉浸在李立三犧牲的痛苦中時,李立三突然帶著一群人走進追悼會會場。他一臉疑惑地問:“這是怎么了?”當看到牌位上自己的名字,李立三苦笑不得:“我這是又‘犧牲’了?”
周恩來連忙上前,緊緊握住李立三的手問:“這是怎么回事?”李立三笑著解釋說:“我們不是遇上了敵軍,而是遇上了土匪。”說完他將身后的一群人介紹給周恩來:“就是這些兄弟們。”
原來當時李立三和當地土匪遭遇上了,后來因寡不敵眾而被俘虜。李立三對土匪說:“我們不是壞人,我們是共產黨,是為窮人打天下的隊伍。”土匪聽后說:
“我們也不是壞人,只是太窮了,被逼無奈才上山當土匪的。既然你們是為窮苦人打天下的,那我們便跟著你們!”
李立三不僅沒有犧牲,反而為革命隊伍打來了新力量,這也讓周恩來十分高興。
毛主席接見李立三后不悅:立即給他換套衣服
1930年6月以后,在共產國際的影響下,李立三制定了“立三路線”。
這一主張給我國革命造成嚴重損失,1930年底,他去莫斯科向共產國際匯報工作,并反復承認和批評自己的錯誤。正是因為李立三承認錯誤態度良好,因此在中共“七大”召開之際,毛主席曾說:
“王明和李立三犯的錯誤不一樣,立三沒有到黨外干壞事,他還是我們的同志。”
除此之外,毛主席還替李立三“競選”,因此盡管在缺席的情況下,他還是被任命為中央委員。
1946年,在毛主席和黨中央的大力爭取下,李立三終于回到闊別15年的祖國。得知毛主席為他做的一切,他感慨萬千,當即前往延安想要親自謝謝毛主席。
再次見到老友,毛主席和李立三都有些高興。但當主席看到李立三身上穿的衣服后,表情有一瞬間的不自然,不過很快恢復。期間,李立三向毛主席匯報自己的工作情況,還說:“我將在之后的工作中將功補過。”
然而毛主席的態度卻不是很熱情,沒多久李立三就提出告辭。李立三離開后,毛主席對警衛員說:“立即讓后勤部給他發一套嶄新的干部服。”此時警衛員才想起,剛剛李立三穿的是陳舊的美國軍服,這是美國的救濟物資,難怪毛主席會不高興。
毛主席不僅從大事看人,也會觀察一些小事,他認為細節更能彰顯一個人的品格。很顯然,李立三這件“小事”做的不夠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