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戴云
聚焦·背景
7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有關舉措。會議指出,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是涉及千家萬戶、事關長遠發展的重要惠民舉措。
要指導各地盡快細化工作方案,按照分擔比例安排好補助資金,確保按時足額撥付。
要加強動態監測評估,科學核算辦園成本,統籌好公辦、民辦幼兒園補助政策,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孤兒和殘疾兒童等群體政策銜接和兜底保障。
要統籌考慮學齡人口變化、財力狀況等因素,堅持保基本保普惠原則,進一步完善學前教育投入機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幼兒園教師待遇,提升辦園質量水平。
要加強學前教育監督管理,嚴格落實監管責任,規范辦園行為,切實守護好在園兒童身心健康。
聚焦·嘉賓
儲朝暉,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此次國常會再議學前教育免費,標志著免費學前教育從今年全國兩會提出的理念,正式落地為地方可操作的具體措施。”儲朝暉告訴封面新聞記者,這一政策的核心價值在于為保障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的經費需求提供剛性約束,這正是當前學前教育發展最迫切的需求。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受訪者供圖
政策意義為何?
破解學前教育經費瓶頸
回顧學前教育經費投入變遷,儲朝暉提供了一組關鍵數據:2010年以來,學前教育經費增長顯著,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投入占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的比例從1.7%提升至6.2%。但他同時強調,這一增長仍未滿足實際運行需求。“2008年我參與《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調研時就測算過,學前教育經費需占教育經費總額的9%才能維持正常運轉。然而今天,僅北京、上海等少數發達地區達標,多數省份存在差距。”
儲朝暉表示,此次會議要求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實質是向地方明確了增加學前教育經費的要求,這對保障學前教育穩定運行至關重要。
目前,學前教育領域長期存在均衡與公平問題。儲朝暉舉例,部分地區每個公辦學前教育學位的全口徑財政經費投入超過5萬元;而一些欠發達地區對普惠園補助僅數百元,這種差距嚴重制約了教育公平。“推行免費學前教育能推動各地加大經費投入,為學前教育向普惠、優質、均衡、公平、安全方向發展奠定必要基礎。”
從社會發展維度看,政策還將產生多重聯動效應。增加學前教育經費投入能減輕家庭養育負擔,是積極人口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何為落地關鍵?
因地制宜彌合群體與區域差異
“政策落地難點在于如何結合地方實際細化方案,尤其是經濟發達與欠發達地區存在差異,需要針對性破解。”儲朝暉認為,各地在推進過程中需抓住三個核心環節。
首先,需明確政府責任與經費邏輯。他指出,當前部分地方對學前教育的長遠發展責任認識模糊,甚至因學齡人口減少,產生“可減少學前教育投入”的膚淺觀念。“學前教育需求不僅是學位數量,還包括普惠性、多樣性、可選擇性、可及性、便捷性等多重指標。綜合各項指標來看,整體需求實則增長而非減少。”
儲朝暉強調,今年6月1日《學前教育法》正式實施,各地需依據法律細化政府責任和各環節措施,將學前教育視為“必擔之責”。同時,方案制定需結合地方實際,避免“一刀切”。
其次,平衡好公辦園與民辦園發展是另一關鍵。儲朝暉直言,過去推行“普惠性民辦園”政策存在一定邏輯誤區——部分地區將政府的普惠責任轉嫁給民辦園,導致部分民辦園因補貼不足、收費受限而發展困難。“良性生態需要公辦園與民辦園共存共發展,不能追求‘純公辦化’。”
他提出,解決問題的核心在于補足民辦園的經費足額,及時到位。當家庭選擇公辦園或民辦園時,應享受同等財政補貼額度。具體而言,政府對民辦園的補貼與民辦園收費之和,應不低于當地對公辦園的全口徑投入,以保障公平和適度競爭,才能形成可持續的良性生態。
此外,兜底特殊群體權益是政策公平、普惠的體現。他建議,一方面明確公辦園優先招收家庭經濟困難、孤兒、殘疾兒童的責任;另一方面優化布局,允許小型幼兒園存在,確保偏遠地區兒童“有園可入”。同時,需保障這類兒童享用的財政經費不低于當地平均水平,讓免費政策真正惠及包括特殊群體在內的適齡兒童。
如何實現動態平衡?
優化教師待遇加強安全監管
“免費學前教育不是降低質量的‘福利’,而是以更高標準守護兒童成長。”儲朝暉強調,政策需同步解決教師待遇與監管漏洞等問題。
當前,幼兒園教師待遇和辦園質量的核心問題是“不均衡”。他透露,民辦園教師與公辦園教師“同工不同酬”現象普遍,根源在于民辦園經費被“雙重擠壓”——收費受限且補貼不足、不到位。“要破解這一矛盾,需確保補貼足額及時撥付,為教師待遇提升提供經費保障。”
他提出,無論公辦民辦、規模大小、城鄉差異,應平等對待,摒棄按等級、類別標準劃分出三六九等,在政策與經費上一視同仁,從而為教師和幼兒創造公平的發展環境。
在加強學前教育監管方面,儲朝暉認為需先解決幼兒園生存問題,再規范監管行為,二者密不可分。若僅監管而不顧及生存需求,難以實現有效治理。結合“甘肅幼兒園鉛中毒”等事件,他指出,部分地區對安全、環境等領域監管不力。
他建議,監管需聚焦三個維度:一是嚴格安全底線,強化食品、環境(如重金屬檢測)、活動安全等關鍵環節;二是遵循教育規律,糾正“過度知識化教學”“室內時間過長”等問題;三是避免過度監管,減少不必要檢查,讓幼兒園專注教育質量提升,切實守護兒童身心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