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本文資料來源:《道德經》《清靜經》
圖片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純屬虛構,不傳播封建迷信,請讀者朋友保持理性閱讀。
曹國舅,本名曹景休,乃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的內弟,位極人臣,榮華富貴集于一身。然而這位身居高位的國舅爺,卻在功名鼎盛之時毅然棄官入山,走上了求仙訪道的修真之路。世人皆知曹國舅位列八仙之一,卻少有人知曉他在修道路上曾遭遇怎樣的艱難險阻。
修道一途,看似飄逸出塵,實則暗藏玄機。多少志士仁人投身其中,卻因不明修煉要訣而終生困頓,無法得道成仙。
曹國舅在深山古觀中苦修數載,卻發現修為始終難有精進,直到遇見一位白發道長,方才明白修道路上最大的障礙竟是四種看似尋常的習慣。
這四種習慣究竟為何?為何連身負天賦、意志堅定的曹國舅都險些因此而斷送仙途?
話說曹景休棄官入山后,在終南山尋得一處古觀,名為"清虛觀"。觀中只有一位年逾花甲的老道長守護,見曹國舅誠心求道,便收他為徒。曹國舅本以為憑借自己的悟性和決心,定能在短時間內修成正果,哪知這修道之路遠比他想象的艱難。
初入道門時,曹國舅每日勤修不輟,誦經打坐,煉氣導引,樣樣不落。然而三年過去,他的修為卻如止水一般,毫無進展。眼看著其他后入門的師弟都有所成就,有的能夠辟谷數日,有的已能感應天地靈氣,曹國舅心中焦急萬分。
一日,曹國舅正在練功房中打坐,忽然聽到院外傳來陣陣馬蹄聲。他心中一動,暗想莫非是京城中的故舊前來尋他?果然,不多時便有小道童來報,說是有朝中大臣求見。曹國舅本想拒絕,但聽說來人帶了皇上的口信,心中頓時起了波瀾。
"師父常說修道要斷絕塵緣,可這朝政大事......"曹國舅心中猶豫不決,最終還是走出了觀門。
來人正是他昔日的好友,現任戶部尚書的李大人。李尚書見到曹國舅,連忙行禮道:"國舅爺,皇上近日常念及您,特讓下官前來探望。朝中如今正值用人之際,若您愿意回朝,必定委以重任。"
曹國舅聽了,心中竟生出一絲動搖。他想起在朝為官時的風光,想起那些曾經觸手可及的權勢,一時間竟有些恍惚。李尚書見狀,趁熱打鐵道:"國舅爺,這深山苦修何時是個頭?回朝為官,既能報效國家,又能享受榮華,豈不美哉?"
就在曹國舅心動之際,清虛觀的鐘聲悠悠響起,如當頭棒喝般將他驚醒。他深吸一口氣,對李尚書拱手道:"多謝皇上厚愛,但景休既已入道,便不復有回朝之意。請代我向皇上稟明,景休在此山中甚好。"
李尚書見勸說無果,只得失望而歸。曹國舅回到觀中,卻發現師父正站在院中等他。
"徒兒,可知剛才為何心神不定?"老道長緩緩開口。
曹國舅滿面羞愧:"弟子道心不堅,差點被名利誘惑。"
老道長搖頭道:"這只是表面。你可知修道之人最怕的是什么?"
"弟子愚鈍,請師父指教。"
"修道之人最怕的,是心中藏著四種習慣而不自知。這四種習慣就像四條無形的繩索,將修道人牢牢綁在凡塵俗世之中,使其永遠無法超脫。"老道長的聲音中帶著深深的憂慮,"你修行三年無進展,正是因為這四種習慣在暗中作祟。"
曹國舅聞言大驚:"師父,弟子自認修行勤勉,每日功課從不懈怠,怎會有如此嚴重的問題?"
老道長嘆了一口氣:"修道不僅是身體的修煉,更是心靈的凈化。你看那些花草,為何有的能在貧瘠的土壤中茁壯成長,有的卻在肥沃的田地里枯萎?關鍵在于根部是否健康。修道人的這四種習慣,就如同根部的病蟲害,不除掉它們,再多的努力都是徒勞。"
"那這四種習慣究竟是什么?"曹國舅急切地問道。
老道長緩緩走到院中的石桌旁,指著桌上的一盆蘭花說道:"你看這蘭花,本是高潔之物,可為什么有時會枯萎?"
曹國舅仔細觀察,發現這盆蘭花雖然養護得當,但葉片卻有些發黃。他想了想說道:"或許是水澆多了,或者陽光不足?"
"不錯。"老道長點頭道,"修道人也是如此。第一種習慣,便是如這過多的水分——貪欲過重。"
老道長繼續說道:"世人皆知貪財好色不對,但修道人的貪欲往往更加隱蔽。有的貪求神通法術,有的貪戀師父寵愛,有的貪圖修煉速度,還有的貪慕仙家名聲。這些看似正當的欲望,實則都是貪心的表現。"
曹國舅聽了,心中一震。他回想起自己這三年來的修行,確實總是急于求成,時常因為修為進展緩慢而焦躁不安,有時甚至會暗自與其他師兄弟比較,希望自己能夠更快地掌握各種法門。
"弟子確實有此毛病。"曹國舅誠懇地承認道。
老道長又指向花盆旁邊的一塊石頭,石頭上有明顯的裂痕:"你看這石頭,本來完整無缺,為何會出現裂痕?"
"可能是受了外力沖擊?"曹國舅猜測道。
"正是。這就是第二種習慣——嗔怒之心。"老道長緩緩說道,"修道人若有嗔怒之心,就如這石頭受到沖擊一般,內心會產生裂痕。有的人因為修行不順而怨天尤人,有的因為世事不公而憤憤不平,還有的因為他人不理解而心生惱怒。這些怒火看似有理,實則都會損害道心。"
曹國舅再次反思,發現自己確實時常因為修行遇到挫折而心生不滿,有時看到世間的不公不義,也會忍不住生氣。特別是剛才李尚書提到朝政,他心中就涌起了對朝中某些奸佞小人的憤怒。
老道長走到院角的一口古井旁,井水清澈見底,但水面上卻飄著一些落葉:"這井水本來清澈,為何現在顯得渾濁?"
"是因為有雜物飄在上面。"曹國舅答道。
"不錯。這就是第三種習慣——執著癡迷。"老道長說道,"修道人若對某些事物過分執著,心境就會如這井水一般被蒙蔽。有的人執著于特定的修煉方法,認為只有這一種路徑才是正確的;有的人執著于過去的經歷,無法放下世俗的牽掛;還有的人執著于未來的成果,總是想象著成仙后的美好生活。"
曹國舅點頭,他確實對自己以前的高貴身份還有些放不下,時常會想起在朝中的威風。而且他也總是幻想著自己得道成仙后能夠做些什么。
最后,老道長指向天空中的太陽:"你看那太陽,光芒萬丈,普照大地,可為什么有時會被云層遮擋?"
"因為云彩擋住了陽光。"曹國舅回答。
"這就是第四種習慣——傲慢之心。"老道長的聲音變得更加嚴肅,"修道人若有傲慢之心,就如云彩遮日一般,會阻擋智慧之光的照耀。有的人因為出身高貴而自視不凡,有的人因為悟性較好而看不起他人,還有的人因為掌握了一些法門而沾沾自喜。這種傲慢會讓人聽不進勸告,看不到自己的缺點。"
曹國舅聽到這里,臉上露出了羞愧的神色。作為皇親國戚,他從小就習慣了別人的奉承和恭維,即使入道修行,心中仍然殘留著一些優越感。有時看到其他師兄弟出身普通,他心中確實會有一種莫名的優越感。
老道長看出了曹國舅的心思,緩緩說道:"這四種習慣看似簡單,實則玄妙無窮。古往今來,多少修道之人都是因為不能克服這四種習慣而終生蹉跎。你現在知道了它們的存在,但要想真正根除,還需要掌握深層的法門。"
曹國舅急切地問道:"師父,那該如何根除這四種習慣呢?"
老道長神秘一笑:"這就涉及到我道家秘傳的心法了。每一種習慣都有其特定的克制方法,而且這些方法之間還有著微妙的關聯。若能掌握其中奧秘,不僅能夠避免這四種習慣的危害,還能夠......"
話說到這里,忽然遠處傳來急促的鐘聲,打斷了老道長的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