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巢氏發明房屋之后,人類開始由丘陵山地向廣袤平原挺進,同時也開始由漁獵時代向農耕時代轉進。但與山區不一樣,平原地區潮濕多水,很少發生山火,一旦火種熄滅,很難取得火種,而火早已成為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獲取火種困難,成為當時制約社會發展的重大因素。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燧人氏發明了人工取火的方式鉆木取火;鉆木取火與后來祝融發明的擊石取火,成為遠古時期人類人工取火的兩大方式。鉆木取火的發明,讓人類徹底擺脫了天然火種的束縛,徹底掌握了用火自由。由此開始,人類不用擔憂火種,開始大踏步地挺進廣袤富饒的大平原,全面由漁獵時代進入農耕時代,開啟了人類征服這個星球的新篇章。
正是由于鉆木取火的偉大發明,燧人氏取代有巢氏成為各個部落聯盟新的領導者;也正是因為燧人氏的偉大貢獻,燧人氏得以“王天下百余代”,并被后世尊為燧皇和“三皇之首”。
燧人氏時代從距今10000年開始,到距今7000年左右伏羲定都宛丘結束,傳承了數千年之久。這一時期,處于新石器時代早期,大致相當于考古學上的前仰韶文化時期。
燧人氏時代,也就是前仰韶文化時期處于中國社會進入文明時代的前夜,出現了多個對中華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的遠古文化,主要有中原地區的磁山裴李崗文化,海岱地區的后李文化,東北地區的興隆洼文化,西北地區的大地灣文化,長江中游的興隆洼文化,江南地區的上山文化和跨湖橋文化等。
從考古發現來看,燧人氏時代,也就是前仰韶文化時期,是中國玉文化、龍鳳文化、祭祀文化、易經文化等后世主流文化初步形成的時期,奠定了傳承至今的中華文化的基礎。燧人氏時代,中華先祖們創造了燦爛的社會文明。
并且,現代考古證明,燧人氏時代不但已經創造了遠超前代的人類文明,文明之光閃耀在廣袤的中華大地;而且文明程度遙遙領先于包括古埃及和古巴比倫在內的世界其他地區,因此有專家認為中華文明有9000年、甚至一萬多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