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爺爺,您這是買了個啥寶貝啊?”小雅好奇地摸著剛送進家門的一張紫檀書桌,手指滑過光滑的桌面,涼涼的,帶著股古樸的味道。
張老爺子樂呵呵地拍了拍桌子:“這可是清代的老物件,我花了六萬塊弄回來的。”
“六萬?”兒子張國強一個趔趄,差點沒站穩,“爸,您這也太……”
“別慌,好東西得細細品。”老爺子擠擠眼,神秘兮兮地說,“沒準兒還有啥驚喜等著咱們呢。”
01
張老爺子名叫張文山,今年七十五歲。
年輕時在市里一所重點高中教了三十多年歷史。
學生遍布各行各業,可謂桃李滿天下。
退休后,他迷上了收藏老物件。
從瓷瓶到古書,從玉器到老家具,他都愛琢磨。
老伴三年前去世后,他搬到兒子家一起生活。
兒子張國強,四十八歲,在一家私企當部門主管。
工作體面,收入穩定,對老爺子也特別孝順。
兒媳趙麗在保險公司上班,為人爽快,家里大小事都打理得井井有條。
小兩口對老爺子的收藏癖好多少有些意見。
雖說有時候覺得他花錢大手大腳,但也不好多勸。
畢竟老人家一輩子不容易,退休了有點愛好也正常。
張老爺子有個孫女叫小雅,二十一歲。
在上海一所名牌大學讀歷史系,成績頂尖。
從小跟爺爺關系好,愛聽他講古代故事和文物知識。
受爺爺影響,小雅對傳統文化特別著迷。
這年暑假剛放假,她就興沖沖回了家。
打算多陪陪爺爺,順便學點老物件的門道。
最近半年,張老爺子迷上了清代家具。
每逢周末,他都要去古玩市場溜達一圈。
已經買了幾件小物件,家里擺得滿滿當當。
一個黃花梨小凳子、兩個雕花架子,還有幾個小擺件。
張國強夫婦覺得家里越來越擠,但也沒攔著。
這天是周日,張老爺子一大早就出了門。
說是要去古玩市場淘點好貨。
小雅本想跟著去,可爺爺說今天要看大件,怕她累著。
讓她在家歇著,等東西買回來再給她瞧。
上午十一點多,張老爺子打來電話。
“國強,我買了套家具,你找幾個人來幫著搬搬。”
張國強正在沙發上看新聞,聽了頭有點大。
“爸,您又買啥了?多大的家伙?”
“一張書桌,一把椅子,還有個小柜子,紫檀的,挺沉。”
張國強知道勸不住老爺子,只好答應幫忙。
他給幾個哥們兒打了電話,約好下午一起搬。
趙麗在一旁聽著,臉色不太好看。
“又是紫檀,肯定貴得要命。”
小雅安慰道:“媽,沒事兒,爺爺有分寸。”
“再說,這老家具還能升值呢。”
趙麗嘆口氣:“但愿吧。”
下午三點,張老爺子回來了。
后面跟著一輛古玩店的貨車,還有幾個搬運工。
車上蓋著厚布,隱約能看出幾件大家伙。
張國強和朋友們已經在樓下等著。
大家擼起袖子,開始往樓上搬。
先搬下來的是張紫檀書桌。
桌面寬敞,大概一米六長,九十公分寬。
桌子死沉死沉,四個人抬著都費勁。
接著是一把配套的椅子,也是紫檀的。
椅背上雕著精致的云紋,坐墊是黃花梨的。
最后是個三層的立柜,同樣是紫檀材質。
整套家具風格一致,做工講究,一看就是值錢貨。
樓下鄰居們都跑出來看熱鬧。
這種老式家具在小區里可不多見。
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
“老張真有眼光,買的都是好東西。”
“這紫檀家具現在可金貴了。”
“瞧這雕工,絕對是老物件,不是現代仿的。”
張老爺子聽著鄰居的夸獎,心里那個美。
覺得這錢花得值,倍兒有面子。
搬到樓上,趙麗看到這幾件龐然大物,眉頭皺得更緊了。
“爸,這得花多少錢啊?”
張老爺子有點不好意思,伸出六根手指。
“六萬,不過絕對值這個價。”
“啥?六萬?”趙麗的聲音高了八度。
張國強也嚇了一跳,六萬對他們家可不是小數。
“爸,您這也太舍得花了吧。”
小雅趕緊打圓場:“爸媽,您瞧這家具多氣派。”
“紫檀家具保值,虧不了。”
張老爺子點頭附和:“小雅說得對,這是投資。”
“你們看看這木料,海南紫檀,現在稀罕得很。”
“光這木頭,市價就不止六萬了。”
“再說這雕工和歷史價值,哪是錢能衡量的。”
02
張國強仔細瞅了瞅這套家具,確實精致。
桌面平滑如鏡,木紋細膩自然。
雕刻的花紋栩栩如生,手藝了得。
“這雕的是啥圖案?”
張老爺子來了精神,滔滔不絕地講起來。
“這是松鶴延年的圖案。”
“你看這松樹,枝干遒勁,寓意長壽。”
“仙鶴展翅,象征高雅和福氣。”
“還有這云紋,飄逸靈動,代表吉祥如意。”
“這些圖案,都是古人寄托美好祝愿的象征。”
小雅聽得入迷,手指輕輕摩挲著雕刻。
“爺爺,這手藝太牛了。”
“您看這鶴的羽毛,連每根羽毛都雕得清清楚楚。”
張老爺子很滿意孫女的反應。
“這就是老工匠的功夫,現在可找不到了。”
“機器雕刻再準,也沒這份人情味兒。”
趙麗雖心疼錢,但見大家都喜歡,也不好再抱怨。
“買都買了,好好用吧。”
“不過爸,您以后買大件,最好先跟我們吱一聲。”
張老爺子忙不迭點頭:“行行行,以后一定商量。”
接下來就是安置這套家具。
客廳本來就小,塞不下這么大的桌子。
張國強提議放父親的房間。
“爸,您房間寬敞,放這兒正合適。”
張老爺子覺得有理。
“放我屋里最好,以后就在這兒讀書寫字。”
搬家具進屋又折騰了一陣。
幸好張國強的朋友們熱心,大家齊心協力。
忙了一個多小時,總算把東西擺好了。
書桌靠著窗戶,光線正好。
椅子和立柜也找好了位置。
張老爺子站在門口,滿意地看著重新布置的房間。
“這才有書齋的味道,以后就在這兒過雅致日子。”
小雅繞著書桌轉了好幾圈,發現不少有趣的細節。
“爺爺,這桌子抽屜好多啊。”
她一個個拉開看,發現大大小小有八個抽屜。
每個抽屜用途不同,設計得很有講究。
“這些抽屜是干啥用的?”
張老爺子一一講解:“這大抽屜能放宣紙和書。”
“這兩個中號抽屜放筆和墨。”
“小抽屜可以放印章、紙鎮這些小玩意兒。”
“你看這設計,多周到,全都安排得妥妥的。”
小雅試著拉了拉抽屜,滑得很順。
“這木工活兒太絕了,用了這么多年還這么好使。”
“抽屜里面也光滑得不行,一點毛刺都沒有。”
張國強的朋友們幫完忙準備撤了。
張老爺子想留大家吃飯,都被謝絕了。
“別客氣,小事一樁。”
“老張,您這家具真不賴,眼光毒!”
“以后有啥需要幫忙的,隨時吱聲。”
03
送走朋友,一家人圍著餐桌吃晚飯。
張老爺子興致高漲,給大家科普老家具的知識。
“你們知道這紫檀是啥品種嗎?”
小雅搖頭:“不知道,爺爺您講講。”
“這是海南紫檀,頂級的木料。”
“現在這木頭少得可憐,價格蹭蹭往上漲。”
“光這點料,就值老鼻子錢了。”
張國強夾了口菜:“那您這六萬花得值?”
張老爺子點頭:“值!這品相的家具,十萬都不一定買到。”
“我是碰上個實在的老板,才六萬拿下。”
趙麗聽了這話,心稍微放下來點。
至少沒被坑,算撿了個便宜。
“那這家具以前是啥人用的?”
張老爺子放下筷子:“這可不好說。”
“從做工和用料看,估計是大戶人家的玩意兒。”
“沒準兒是哪個書香門第的書房用具。”
“你看這雕工,這料,普通人家哪用得起。”
小雅來了興趣:“那會不會有啥故事?”
“老物件不都有來歷嗎?”
張老爺子笑笑:“那肯定有,每件老東西都有自己的歷史。”
“可惜咱們不知道,只能靠猜了。”
飯后,小雅主動說要幫爺爺整理新家具。
爺孫倆在房間里忙活開了。
張老爺子把自己的文房四寶搬到書桌上。
毛筆、墨汁、硯臺、宣紙,一樣樣擺得整整齊齊。
小雅負責整理抽屜,把爺爺的收藏品歸類放好。
“爺爺,您這收藏可真多。”
“這些銅錢是啥時候的?”
張老爺子戴上眼鏡瞅了瞅:“這是清朝的,乾隆年間的。”
“你看這字,多有勁兒。”
小雅仔細瞧著那些銅錢。
雖然表面有些氧化,但字跡還很清楚。
“乾隆通寶”四個字寫得龍飛鳳舞。
“爺爺,這些老錢值錢不?”
“值錢不值錢的次要,關鍵是有歷史味兒。”
張老爺子把銅錢收好:“這些東西,見證了朝代更替。”
“拿著它們,就像摸到了古人的日子。”
忙到晚上十一點多,總算收拾妥當。
張老爺子坐在新椅子上,試了試坐感。
“不錯,坐著舒坦。”
“明天開始,就在這兒練字看書。”
小雅對今天的成果也很滿意。
“爺爺,這么擺挺好,看得清清楚楚。”
“您以后找東西也方便。”
第二天早上,張老爺子就迫不及待地用上了新書桌。
他在桌上鋪開宣紙,磨好墨,開始寫字。
一筆一劃,端端正正,像極了古時候的文人。
小雅起床后,看到爺爺在認真寫字,也湊過去看。
“爺爺,您寫的是啥?”
張老爺子沒停筆:“宋詞,蘇軾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小雅看著爺爺的字,佩服得不行:“爺爺,您寫得太好了,字特別有氣勢。”
張老爺子放下筆:“這都是年輕時的老底子。”
“當歷史老師時,黑板字得寫漂亮。”
“現在退休了,有空多練練。”
小雅也想試試:“爺爺,我也想學寫字。”
“好啊,暑假有的是時間。”
張老爺子樂壞了:“我先教你握筆和基本筆畫。”
從那天起,爺孫倆每天早上都一起練字。
爺爺教得耐心,小雅學得認真,房間里笑聲不斷。
張國強夫婦看在眼里,覺得這六萬花得還挺值。
至少爺孫倆感情更好了,小雅還能學點老手藝。
04
日子一天天過去,張老爺子越來越喜歡這套家具。
不光因為它好用,還因為它帶來的文化味兒。
每天坐在古香古色的書桌前,感覺自己都雅致了幾分。
小雅的字也寫得越來越好,從歪七扭八到有模有樣。
雖還比不上爺爺,但已經很像回事兒了。
“爺爺,我在這桌上寫字,感覺特別帶勁兒。”
張老爺子哈哈笑:“那是這桌子有靈氣。”
“用了上百年的老物件,早就沾了文人氣兒。”
“在這兒寫字,準能寫出好字。”
小雅有點信又有點不信,但確實覺得在這兒學習效率高。
可能是環境好,也可能是心理作用。
總之,她愛上了這套家具。
一個月過去,小雅的書法進步神速。
朋友來家里玩,看到她的字都驚呆了。
“小雅,你這字寫得太棒了,啥時候學的?”
“跟我爺爺學的,他教得可好了。”
朋友們都羨慕她有個這么有文化的爺爺。
既有學問,又有耐心,還愿意教老手藝。
張老爺子聽著這些夸獎,心里樂開了花。
覺得買這套家具真是太值了。
不僅自己用得順心,還能教孫女學點東西。
這比啥都強。
八月底的一個下午,天氣熱得要命。
小雅在房間寫作業,熱得滿頭汗。
她發現書桌上落了點灰,決定給它擦擦。
張老爺子正在客廳打盹,沒注意孫女的動靜。
小雅拿了塊濕抹布,開始仔細擦桌子。
先擦桌面,再擦抽屜,最后擦桌腿。
每個角落都擦得干干凈凈,不留死角。
擦到抽屜時,她發現有點不對勁。
有幾處木紋看著不太一樣。
好像有細細的縫隙,但又藏得很巧妙。
小雅用手摸了摸,感覺有些地方平,有些地方微微凸起。
這讓她好奇心大起。
她蹲下來,從不同角度觀察抽屜的結構。
這一看,果然發現了貓膩。
在抽屜側面,有四個米粒大的小凸點。
不仔細看,根本發現不了。
這四個凸點表面光滑,和木頭顏色幾乎一樣。
位置也很隱蔽,呈田字形排列。
小雅試著按了按其中一個,感覺它能陷下去。
這發現讓她激動得心怦怦跳。
她立馬想到爺爺常說的老家具機關。
古時候的匠人愛在家具里藏暗格。
用來放貴重東西或秘密文件。
這四個小凸點,八成是機關的開關。
小雅強壓住興奮,環顧了一下房間。
爺爺還在客廳睡覺,爸媽都上班去了。
現在是研究這機關的好時候。
她試著按了按那四個凸點,每一個都能按下去。
但按完后,好像沒啥動靜。
可能是得按特定順序,或者同時按。
小雅想起爺爺講過的機關知識。
老物件的機關通常有固定開啟方式。
順序不對,機關就不會開。
她決定先不亂試,等爺爺醒了再一起琢磨。
畢竟爺爺是行家,萬一弄壞了,她可賠不起。
等了大概半小時,張老爺子醒了。
小雅迫不及待地跑到客廳:“爺爺!快來看,我發現大秘密了!”
張老爺子揉揉眼:“啥秘密,急成這樣?”
“書桌上有機關!”小雅拉著他就往房間跑。
聽到“機關”倆字,張老爺子立馬精神了。
05
他跟著小雅來到房間,蹲下仔細瞧。
看到那四個小凸點,老爺子的眼睛都亮了。
“我的老天,這真是暗格機關!”
張老爺子戴上眼鏡,仔仔細細地檢查。
“小雅,你這發現太了不起了!”
“古時候匠人愛在家具里藏暗格,放貴重東西。”
“這四個按鈕,準是開暗格的鑰匙。”
小雅臉都激動紅了:“爺爺,咱試試打開?”
張老爺子點點頭,但一臉謹慎。
“可以試,但得小心點。”
“老物件的機關設計精巧,弄不好可能會壞。”
“咱們先研究研究這四個按鈕的規律。”
爺孫倆開始分析機關的構造。
四個按鈕呈田字形,上下左右各兩個。
按古人的習慣,估計有固定順序。
“爺爺,您覺得咋按?”
張老爺子想了想:“按老規矩,可能是從上到下,從左到右。”
“但具體順序還得再琢磨。”
這時,客廳傳來開門聲。
張國強下班回來了。
聽到房間里的動靜,他過來一看。
“爸,小雅,你們忙啥呢?”
小雅興奮地把發現機關的事講了一遍。
張國強也來了興趣:“真假的?讓我瞧瞧。”
他蹲下看了看,果然看到那四個凸點。
“這機關藏得真夠深的。”
這時候,趙麗也下班回來了,聽說發現了機關。
她也跑過來湊熱鬧:“啥機關?在哪兒呢?”
一家子圍在書桌旁,研究那四個神秘的按鈕。
張老爺子當起了“技術顧問”,分析可能的開啟方式。
“老物件的機關,講究天干地支,或者數字規律。”
“這四個按鈕的排列,肯定有門道。”
“我猜是先按左上,再按右上,然后左下,最后右下。”
小雅問:“為啥是這順序?”
“因為古人習慣從左到右,從上到下。”
張國強點頭:“有道理,試試?”
趙麗有點擔心:“萬一弄壞了咋辦?”
張老爺子擺擺手:“沒事,老手藝結實得很。”
“這種機關設計巧妙,不會輕易壞。”
一家人商量后,決定試著開機關。
張老爺子作為家里“古董專家”,親自上手。
其他人圍在一旁,隨時準備看結果。
氣氛有點緊張,大家都屏住了呼吸。
張老爺子深吸一口氣,手有點抖。
“那我開始了啊,都看好。”
他先按了左上角的按鈕。
“咔”一聲輕響,按鈕陷下去了。
接著是右上角的按鈕。
又一聲輕響,按鈕也陷下去了。
然后是左下角,右下角。
第四聲輕響后,房間安靜得掉根針都能聽見。
大家等著看有什么奇跡發生。
幾秒鐘后,抽屜底部傳來輕微的“咔嗒”聲。
好像有什么東西動了。
緊接著,一個隱藏的夾層從抽屜底部緩緩彈了出來。
全家人都看呆了,瞪大眼盯著這神奇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