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26日,柬埔寨奧多棉吉省,柬泰邊境沖突繼續,從邊境地區撤離的民眾聚集在臨時營地。 IC供圖
7月25日在泰國烏汶府拍攝的在沖突中受損的民居。 新華社發
昨日,泰國空軍出動戰斗機打擊柬埔寨軍事目標。根據雙方公布的數據,柬埔寨和泰國的邊境沖突已造成上百人傷亡,超過10萬民眾被迫疏散至安全區域。根據泰國政府和軍方的數據,泰柬邊境沖突已導致泰國20人死亡,其中包括13名平民和7名軍人。泰國內政部防災減災廳通報,目前沖突已影響超50萬人。
柬埔寨國防部發言人昨日在記者會上稱,隨著柬泰邊境沖突進入第三天,泰國海軍在柬埔寨戈公省沿海海域部署8艘軍艦。發言人表示,本輪沖突已造成5名柬埔寨士兵死亡,21人受傷。柬埔寨西北部奧多棉吉省至少8名平民死亡,50人受傷。
7月26日,泰國總理府發言人吉拉育否認了柬埔寨首相洪瑪奈關于泰柬此前曾就停火達成一致的說法,表示泰國代理總理普坦確實收到停火提議,并同意在評估泰國七個邊境省份的局勢后再作決定。但柬方持續調動軍隊并針對平民區域展開不人道攻擊。
泰國出動戰機
總傷亡人數過百
泰國公共電視臺26日報道,泰國空軍當天出動F-16和“鷹獅”戰斗機對柬埔寨軍事目標實施打擊。
柬埔寨國防部發言人馬莉淑潔達26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柬泰邊境沖突進入第三天,沖突已累計造成13名柬埔寨人死亡、71人受傷。泰國代理總理普坦25日對媒體表示,邊境沖突已造成20余名泰平民死亡。泰國陸軍25日晚在社交媒體發文說,沖突已造成6名士兵陣亡。雙方傷亡人數已經過百。
柬埔寨國防部26日早晨發表聲明說,泰國軍隊當天將軍事襲擊擴大到柬埔寨菩薩省。而據泰國公共電視臺報道,26日5時10分許,柬埔寨方面向達叻府的泰國部隊開火,泰方反擊,雙方開始交火。
柬埔寨民航國務秘書處發言人武達興26日說,該機構當天起禁止所有航班飛越柬埔寨與泰國沖突區域。
武達興向媒體表示,所有在柬有業務的航空公司均已接到通知,避免飛越沖突區域以及波貝市、拜林省和暹粒省部分地區。采取這些措施是為確保航班運營及飛機和乘客安全。
武達興說,截至當地時間26日10時,從柬埔寨金邊飛往泰國曼谷和從柬埔寨暹粒飛往泰國曼谷的國際航班照常運營,但航線已改變,避開了上述區域。
7月23日,因泰國士兵在泰柬邊境地區觸雷受傷事件,泰國方面宣布降低泰柬外交關系級別,驅逐柬埔寨駐泰大使,柬方隨后作出對等回應。兩國24日開始在邊境地區發生沖突,雙方互相指責對方違反國際法。
老撾:
“與柬埔寨武裝人員交火”不實
據《泰叻報》26日援引一份老撾軍方的報告稱,泰柬沖突期間,有10枚炮彈落在老撾邊境地區占巴塞省境內,造成老撾民眾房屋和財產受損,有關各方正在調查炮彈具體來源。
對此,泰國陸軍第二軍區26日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說,有報道說泰柬沖突期間有炮彈落入老撾一側、造成老撾民眾房屋和財產損失,泰方深表遺憾。經核查并與老撾方面協調確認,這些炮彈并非來自泰國軍隊的武器,而是柬埔寨軍隊所發射。
老撾人民軍消息人士26日下午透露,此前一些媒體宣稱的“老撾人民軍與柬埔寨武裝人員交火”為不實消息。老撾軍方權威媒體《人民軍報》表示,并沒有收到相關通報。
當天早些時候有媒體報道說,老撾軍方26日發布緊急通報稱,老撾軍隊與數名非法越境的柬埔寨武裝人員爆發激烈交火,拘捕10人并繳獲武器,并配有相關聲明截圖。但該截圖實際為老撾占巴塞省軍事特種作戰部隊25日簽發的聲明截圖,主要內容顯示“在7月24日至25日泰國和柬埔寨軍隊發生交火期間,有10枚炮彈落入老撾領土。目前尚不清楚是哪一方所發射”。
泰陸軍:
致函26國通報泰柬邊境局勢
泰國軍方下屬第五電視臺26日報道,泰國陸軍通過泰國駐外武官向26個國家發函,從泰方立場介紹泰柬邊境局勢。
泰國陸軍在信函中說柬方率先開火,攻擊泰國平民、社區和醫院等非軍事目標,侵犯泰國主權,違反國際人道主義原則,柬方在泰國境內埋設殺傷人員地雷的行為嚴重違反《渥太華公約》。
泰國陸軍25日召集外國駐泰武官,通報泰柬邊境局勢有關情況。
柬埔寨副首相兼外交大臣布拉索昆25日在金邊召集多國駐柬外交使節,通報柬泰邊境局勢發展。
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
柬泰均呼吁和平
聯合國安理會25日下午就泰柬邊境沖突召開緊急閉門會議,泰柬雙方各自提出通過和平手段解決爭端。
據泰國外交部發布的信息,泰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奇猜在會上說,泰方堅決致力于根據聯合國憲章通過和平手段解決爭議,過去兩個月積極通過雙邊機制與柬方接觸,但柬方回避有意義的對話并尋求將問題國際化以實現其政治目的。泰方敦促柬方立即停止所有敵對和侵略行為,并恢復有誠意的對話。
柬埔寨常駐聯合國代表謝膠在會后說,柬方呼吁立即無條件停火,以和平方式解決與泰方的邊境爭端。 綜合新華社、央視新聞
觀察
領土爭端再升級,專家分析偶然與必然
未來泰柬兩國關系短期難回到過去
近幾個月,泰國與柬埔寨這兩個東南亞國家因邊境爭端,摩擦沖突不斷。
本輪沖突因何而起?背后有何歷史淵源?未來又將走向何方?南都記者多方梳理,對話國際問題專家,剖析泰柬領土爭端背后的歷史問題與沖突走向。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周士新表示,沖突有偶發性因素,也有必然因素,因兩國爭議區域或邊界劃分未達成最終共識,對峙或低烈度的沖突難以避免。未來泰柬兩國關系在短期內難以回到過去。
領土爭端由來已久
在柬埔寨與泰國交界的懸崖峭壁之上,擁有千年歷史的柏威夏寺靜靜矗立。
這座融合了高棉與暹羅建筑風格的古跡,本應作為兩國共有的文化珍寶而熠熠生輝,然而,近代殖民歷史遺留的問題以及民族主義情緒的激蕩,卻讓這座千年寺廟成為東南亞地區最為持久且難以解決的領土爭端核心。
“此次泰柬兩國邊境沖突,更多的是由歷史原因造成的。”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周士新向南都記者解釋,柬埔寨曾是法國殖民地,1962年海牙國際法院裁定柏威夏寺主體建筑歸屬柬埔寨,依據是一份1907年由法國單邊繪制但泰國長期無力改變的邊界地圖。
裁決生效后,泰國軍隊被迫撤離寺廟主體,但對周邊地帶的主權歸屬未作明確規定。泰柬之間長期在此區域存在爭議,雙方部隊常在各自主張區域巡邏,甚至出現對峙和口角。
周士新表示,近年來,泰柬雙方更重視經濟發展,領土主權爭端問題被暫時擱置,但偶發性因素仍會導致沖突。2008年,柬埔寨申請將柏威夏寺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導致兩國關系緊張。
同年,柏威夏寺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后,泰柬軍隊在爭議邊界爆發持續數年的沖突。2011年沖突最激烈時,造成約20人死亡,數萬人被迫撤離。柬埔寨于2011年再次訴諸國際法院,國際法院2013年重申維持原裁決。
周士新認為,“這些沖突有偶發性因素,也有必然因素,畢竟兩國爭議區域或邊界劃分未達成最終共識,對峙或低烈度的沖突難以避免,這也是國際社會希望雙方通過談判解決問題的原因”。
政局因素激化局勢
早在數月前,這兩個東南亞國家就已因邊境爭端,發生摩擦和沖突。
今年5月28日,柬埔寨和泰國軍隊在邊境爭議地區發生短暫沖突,雙方交火持續約10分鐘,1名柬埔寨士兵身亡,雙方采取了限制邊境往來等措施,關系陷入緊張。但雙方同時也釋放了和平解決爭端的信號,再次召開本已中斷12年的聯合邊界委員會會議。
7月16日,3名泰國士兵在邊境地區被地雷炸傷。泰方認定地雷為柬方新近埋設,指責對方違反《渥太華禁雷公約》。柬方則指責泰國士兵未經允許進入柬主權區域巡邏,觸發戰爭遺留地雷。
泰國陸軍7月23日發布通報說,泰方巡邏隊當天下午在邊境巡邏時再次遭遇地雷爆炸,5名士兵受傷。以此事為導火索,24日上午,兩國邊境地區發生激烈交火。
“本輪沖突除歷史原因外,還疊加兩國近期政局因素,兩國領導人均在沖突中表現出強硬態度。”周士新提到,“柬埔寨首相洪瑪奈在2008年和2011年的兩國武裝沖突時,曾代表柬埔寨方參與與泰方的談判,所以對局勢非常了解。此次作為國家領導人,他可能認為自己有理由且有必要展現強硬形象。”
“此外,泰國國內局勢確實對目前泰柬的邊境局勢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周士新介紹,兩國沖突爆發之際,泰國政壇陷入動蕩,泰國總理佩通坦因與柬埔寨人民黨主席、參議院主席洪森的涉密通話遭泄露而被泰國憲法法院暫停總理職權,進一步激化泰國全社會對柬方的強硬立場。
“通話門”事件中,佩通坦稱洪森為“叔叔”,自稱是“侄女”,請求洪森協助解決邊境爭端。佩通坦還暗批軍方將領是“瘋子”,站在政府“對立面”。該事件促使泰國執政聯盟第二大黨自豪泰黨退出佩通坦領導的執政聯盟,并在泰國掀起大規模街頭抗議。
周士新認為,在當前形勢下,佩通坦以及泰國聯合政府都需要表現出強硬態度,才更有利于維持聯合政府的執政地位。“當前泰國國內民族主義情緒高漲,從整體政治局勢來看,泰國正朝著對柬埔寨更加強硬的方向發展,這無疑對泰柬邊境局勢的升級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
多方呼吁對話協商
柬埔寨首相洪瑪奈24日致信巴基斯坦常駐聯合國代表兼安理會7月輪值主席阿西姆·艾哈邁德,呼吁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根據聯合國安理會日程安排,安理會將于美國東部時間25日15時就泰柬沖突召開閉門會議。
此外,泰國和柬埔寨作為東盟成員國,其邊境局勢緊張升級也引發東盟各國高度關注。馬來西亞外交部25日發表聲明稱,作為今年東盟輪值主席國,馬方對泰柬邊境局勢緊張升級高度關注,愿提供斡旋。馬總理安瓦爾24日分別與泰柬兩國領導人通話,呼吁雙方立即停火。
周士新向南都記者分析稱,此次沖突是小規模沖突,范圍和烈度不會太大,兩國都不存在擴大沖突的意愿。他認為,現階段,泰柬兩國都希望發展自己國家的經濟,特別是在當前泰柬兩國都與美國就關稅問題進行了談判,在尚未達成結果的情況下,如果雙方持續發生沖突,可能會分散國家資源,對于集中精力發展本國經濟造成影響。
周士新認為,未來泰柬兩國關系在短期內難以回到過去。當前,東盟正在推進第二階段的東盟共同體建設,而泰柬沖突會使東盟的團結和凝聚力進一步削弱,國家間的和諧關系也受到損害。東盟本被寄望于助力成員國通過外交談判解決爭端,但此次沖突的爆發,讓東盟以一體化維持地區國家團結的“美好愿景”受到了沖擊。
2011年泰柬兩國沖突期間,當時的東盟輪值主席國印度尼西亞積極斡旋,推動雙方達成臨時停火協議,并提議設立非軍事緩沖區。柬埔寨時任首相洪森曾直接呼吁聯合國在爭議地區設立緩沖地帶,要求派遣維和部隊保證不再發生戰斗,但這一提議因泰國反對而未能實現。
周士新分析稱,未來東盟在地區合作中的作用是否會降低,取決于多方面因素。若東盟國家間關系得到緩解與提升,內部一體化進程進一步加快,且在促進東盟伙伴國合作方面發揮更大作用,那么東盟的中心地位將有所恢復,并繼續得到認可;反之,若無法實現這些目標,其在地區合作中的作用則可能有所降低。
安全提醒
中國駐柬埔寨大使館:避免前往柬泰邊境地區
據中國駐柬埔寨大使館微信公眾號26日消息,2025年7月24日,柬泰兩國軍隊在奧多棉吉省、柏威夏省等邊境地區發生交火,中國駐柬埔寨使館已發領事提醒。7月26日,菩薩省邊境地區遭到炮擊。中國駐柬埔寨大使館再次提醒在柬中國公民特別是靠近沖突地區的中國公民密切關注當地安全形勢,提高警惕,加強防范,注意安全,避免前往柬泰邊境地區,已在當地的人員和機構盡快撤離或轉移至安全地區。如遇緊急情況,請及時報警并向駐柬埔寨使館尋求協助。
出品:南都即時
采寫:南都記者 楊苓妍 肖玥 實習生 吳淑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