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初九,康熙告祭天地宗廟,復立胤礽為皇太子。在復立皇太子的同時,康熙對諸位皇子進行了第二次大封:
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五阿哥胤祺封為親王。
七阿哥胤祐、十阿哥胤?封為郡王。
八阿哥胤禩仍為貝勒不變。
九阿哥胤禟、十二阿哥胤祹、十四阿哥胤禎封為貝子。
康熙的這第二次大封,唯一有點破格的是十阿哥胤?,不過也在情理之中,因為胤?出身高貴,其姨媽是康熙的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親媽是溫僖貴妃,清朝唯一死后有謚號的貴妃。
拋開十阿哥胤?,以及早死的六阿哥胤祚、遭雪藏的十三阿哥胤祥,康熙的這第二次大封其實是暗藏玄機的。
康熙三十九年,康熙第一大封的時候,最低都是貝勒起步。但是這次八阿哥以下,除了十阿哥其他全是貝子,而三位貝子中九阿哥胤禟、十四阿哥胤禎都是八爺黨的骨干。至于八阿哥胤禩則原封不動,直接不予加封。
很顯然,康熙通過這次大封,有意打壓抑制八爺黨的勢力。
但是,在康熙的帝王權謀中,打壓抑制八爺黨并不等于一棒子打死。康熙對太子是不放心的,他還需要八爺黨來牽制太子的勢力,以此達到朝堂上至關重要的平衡,所以該封的還是封了。
然而,在這種脆弱的平衡底下,康熙卻無法扼制雙方的對立以及你死我活的暗斗,這是人性使然,也是由權力血淋淋的本質所決定的。
康熙知道平靜的湖面下有什么,但這樣的深淵,即便他身為帝王,卻也是無能為力的。
因為無能為力,而爭斗的雙方又是骨肉,康熙在二次大封的時候,用心非常之苦,甚至有些一廂情愿。
在復立太子之前,他讓胤礽向群臣保證,往后一定痛改前非,且絕不計較眾人集體保立八阿哥胤禩之事。
康熙希望喚醒太子胤礽的德性,用太子的德性來填充平靜湖面下的深淵。
但是,這是不可能的。
在八爺黨這一邊,在康熙四十八年的這場儲位之爭中,他們損失最為慘重,從太子寶座觸手可及到一敗涂地只用了短短七十二個小時,堪稱驚天大逆轉。
在這場充斥著陰謀與殘酷的奪嫡權斗中,八爺黨已公開站到了太子的對立面,從宮廷政治的層面上講,他們已成公開的死敵。在這種局面下,他們已經沒有退路,康熙要他們相信太子的德性,相信太子決不會打擊報復,這無異于讓他們心甘情愿地去做待宰的羔羊。
這顯然不現實。
而不肯坐以待斃,在這種局面下,只能意味著更加陰狠的反撲。
據相關史料記載,太子復位之后,八爺黨成員阿靈阿、揆敘等人在京城大肆制造輿論,編造各種謠言來毀壞太子的名聲,而王鴻緒則是在江南到處散布東宮雖然復位,但是皇上的心思尚未確定的消息,一時間之間,弄的朝野人心惶惶。
這還是湖面之上的。
還有湖面之下,抓住一切機會,正在悄然醞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