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 中鋁瑞閩股份有限公司供圖
謝如祥。 受訪者供圖
范江濤。 受訪者供圖
魏大興。 重慶萬州區委宣傳部供圖
王福利。 王三合攝
王建寧。 陜西西安市閻良區委宣傳部供圖
從左至右依次為馬斌、馬文軒、高一帆、王武斌。 楊延國攝
數據來源:中央政法委
7月21日,第十五屆全國見義勇為英雄模范表彰大會在京召開,隆重表彰60個見義勇為英雄模范個人和群體。
黨的二十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見義勇為事業取得新的成就。全國依法依規確認見義勇為行為超過3萬例、見義勇為人員近4萬人。
這次受表彰的見義勇為英雄模范個人和群體,傳承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了國家和人民利益。他們雖然年齡不同、職業不同、所在地區不同,但都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舍己為人,彰顯了時代精神和人性光輝。
日前,本報記者走近部分受到表彰的見義勇為英雄模范個人和群體,深入了解他們的善行義舉,傾聽他們英勇無畏、樂于奉獻的故事。
——編 者
全國見義勇為英雄蔡文
危險面前,義無反顧下井救人
本報記者 施 鈺
那本是暑期中一個普通的夜晚。
2023年7月14日20時許,在福建福州市馬尾區,中鋁瑞閩股份有限公司機械工程師蔡文和往常一樣,騎著電動車去接參加繪畫班的女兒回家。
“快來人哪,有人在污水井里暈倒了!”剛出羅星街道閩漁新村小區門口,蔡文就聽到污水井旁有人呼救。原來,有兩名工人在路邊施工作業時,不慎掉入旁邊約4米深的污水井內。井內空間封閉狹窄、污水渾濁,還有大量有害氣體。
蔡文撥開人群,在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攀著污水井內的爬梯進入井內。他一手抓著爬梯,一手攬住已昏迷的工人,用肩膀和手臂將其一點點向上托舉。在井口其他群眾的協助下,一名工人被救了上來。
蔡文出井,面色蒼白,呼吸急促。這時,蔡文的父親蔡傳福正在小區門口散步,上前一瞧,才發現是兒子在救人。“蔡文,一定要小心!”蔡傳福提醒兒子。“沒關系,救人呢。”說罷,蔡文再次下井。
蔡文把繩子綁在第二名工人的腰部位置,讓井邊的人往上拉,他在井內用身體往上頂。在蔡文和趕到的消防救援人員共同努力下,第二名工人成功獲救。然而,蔡文因吸入大量有害氣體,陷入昏迷并掉落井底。蔡文被消防救援人員救出后,立即被送往醫院搶救。
最終,兩名工人脫離了生命危險,可年僅41歲的蔡文卻永遠離開了。
“他很清楚下井的危險。”中鋁瑞閩股份有限公司黨群工作部主任藍啟森說,蔡文在公司參加過153次安全培訓,每次培訓考試都是滿分,他還參與過大量密閉空間作業,“但他依然義無反顧地選擇下井救人”。
“蔡文平時就樂于助人。”蔡文的妻子陳欽說,鄰居家中如果有水管、電器壞了,找蔡文求助,只要他有時間,都會上門幫忙;公司打電話過來,不管多晚,他都會去公司解決問題。“當時救人是他遵循著本心的選擇。”陳欽說。
“蔡文犧牲后,社會各界的關心幫助也讓我們感受到了溫暖。我們的生活已經步入正軌,我會培養好孩子,把見義勇為的精神傳承下去。”陳欽說。
全國見義勇為模范謝如祥、范江濤群體
救人,比登頂珠峰更重要
本報記者 亓玉昆
廣東中山市民謝如祥、河南新鄭市民范江濤目前都在湖南工作,是湖南省登山隊隊員。如果不是兩年前的珠峰救人經歷,他們可能并不為人所知。
當地時間2023年5月18日17時,已在珠峰南坡C4營地休息了一天的范江濤,和隊友們一起朝著珠峰峰頂前進。當天20時,他們來到海拔8450米的位置。
突然,范江濤看到一名女性登山者獨自臥躺在登山繩索的右邊,垂著頭,額前的頭發上都是冰雪,身上下降器的鎖扣還掛在繩上。她的左手手套不見了,皮膚凍得發黑,整個身體都在顫抖。
“你救不了她。”走在前面的一名向導對范江濤說。登山界有句話——“8000米上無救援”,在這里,連擰礦泉水瓶蓋都很困難。
眼看登頂珠峰的夢想就要實現了,范江濤猶豫著向上爬了20米,最終還是決定返回救人。“我把手套給她,換氧氣、喂食物、按摩手腳、做心肺復蘇。然后,整理裝備,解除被鎖定的下降器。等她的意識和體力都恢復一些,我和向導架著她向下走。”范江濤說,“海拔高,下行很艱難,我們1個多小時才下行了100多米。此時,遇險者又昏迷了,而我的體力已經接近極限。”
范江濤只好暫時將遇險者安置好,去尋找救援。22時左右,他遇到了上行的謝如祥。謝如祥當即決定:“放棄登頂,共同救人!”最終,他們在次日凌晨下撤到珠峰C4營地,遇險者成功獲救。
“現在回想起來,能將人救下來也有很多偶然因素。”謝如祥說,當時自己剛出發3小時,體力充沛,再加上無風雪干擾視線、備用氧氣余量充足。
這并非謝如祥第一次在登山途中救援。1991年沖頂新疆慕士塔格峰時,他就曾為搭救一名登山者而放棄登頂;2022年6月,謝如祥又在登云南哈巴雪山時幫助一名登山者脫險。“能把人帶下來,比站上峰頂更重要。”謝如祥說。上個月,他剛剛登頂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峰。
為了實現登頂珠峰的夢想,范江濤努力了17年。今年5月,他終于站上珠峰峰頂,那一刻,他熱淚盈眶。
全國見義勇為模范魏大興
舍身疏通涵管,為村莊守住堤壩
本報記者 沈靖然
2023年7月4日凌晨,重慶萬州區白羊鎮大石村暴雨如注,溝渠田壟轉瞬成澤。
黑暗中聽到一聲巨響,67歲的村民魏大興發現,距離自家不遠處,一處堰塘因暴雨潰堤。清晨5時,雨勢更急。想到村里住著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魏大興抓起雨具,一頭扎進暴雨中。
泥濘山路上,魏大興挨家挨戶用力拍門呼喊:“起來噻!危險!搞快點!轉移!”兩個多小時不停歇,這個焦急的身影喚醒了沉睡中的村莊。“他把整個村子都叫醒了。”大石村黨支部書記陳建川回憶,“山路滑得站不穩,可他硬是跑遍了。”
將村民轉移到較為安全的地方后,魏大興心中依然有根弦緊繃著。他叫上同村村民魏大章,抄起長竹竿,頂著暴雨沖向約800米外的白果樹水庫——這座水庫關系著下游幾個村莊的飲水問題,更關系著下游太白溪村80余戶村民的安全!暴雨裹挾的山石枯枝極易堵塞排水涵管,一旦潰堤,后果不堪設想。
到了水庫,眼前景象讓兩人倒吸了一口冷氣:水位已超警戒線一米多,排水涵管口完全淹沒在水下。說起當時的場景,白羊鎮平安辦主任黎昌平忍不住掩面:“他一定知道這樣做有危險,但如果不做,有危險的就是其他人……”
魏大興扔下草帽、甩掉雨靴,一個猛子扎進激蕩的渾水中。他一手緊握竹竿支撐,另一只手在水下奮力摸索。水流沖擊著他,枯枝雜物纏繞著他,他咬緊牙關,一點點清理堵塞物。
半小時后,隨著最后一根粗大枯枝被拔出,強大的水流瞬間噴涌,涵管通了!但此時,涵管口卻形成巨大漩渦,吸力瞬間將筋疲力盡的魏大興卷入其中,湍急的水流吞噬了他的身影……
最終,這場暴雨沒有帶走一名村民的生命,除了魏大興。他用自己的身軀,為村莊守住了堤壩。
“他平時就是個閑不住的老伙計。”陳建川回憶,誰家電燈不亮、水管破裂,只要招呼一聲,魏大興背起舊布包就趕過去;修路架線,村里的事兒總有他忙碌的身影。
魏大興犧牲后,不僅是本村,附近幾個村的鄉親們也自發趕來吊唁。“他用自己的生命,救了多少人啊。”陳建川喃喃道。
全國見義勇為模范蔣正全、程心燦、秦建平、劉同連、王福利、王建寧群體
車輛落水,6人合力救援
本報記者 張丹華
2022年8月8日,在陜西西安市閻良區二龍口水庫,一輛白色轎車突然失控,撞壞路邊護欄后落水。距事發地約200米的蔣正全和工友程心燦、秦建平聽到撞擊聲后,立即跑過去跳入水中,游向正在緩緩下沉的車輛。
3人在水中靠近車輛后,發現車窗已經打開,車內有3個大人和2個小孩。周邊群眾劉同連隨后也游過來,托著車輛左前方不讓車身傾斜。他們先將一名小女孩從車窗拉出來,蔣正全把孩子托在肩膀上,奮力向岸邊游去,在距岸邊不到10米的地方,小女孩抓住村民遞來的竹竿上岸,體力不支的蔣正全卻沉入水中。
程心燦、秦建平陸續將3名被困人員拖出車外,劉同連游回岸邊,合力將3名被困人員救上岸。此時,還有1名被困人員在車內,周邊群眾王福利、王建寧聞訊趕來,二人合力將最后一人救上岸。
秦建平回憶,救完人后,他們發現蔣正全沒上岸,但由于自身已經體力不支,便急忙大喊求救。一名年輕小伙將陷入昏迷的蔣正全救上來。抵達現場的民警與周邊群眾為蔣正全做心肺復蘇,并聯系120將其送醫,但蔣正全還是不幸犧牲。
時年44歲的蔣正全是重慶江津區人,2022年年初來到西安打工,程心燦說,蔣正全平時就是個善良熱心的人。事發幾天后,蔣正全的骨灰回到家鄉。上百名當地居民自發在烈日下等候了2個多小時,手持白色菊花,迎接蔣正全回家。“這些年來,社會各界的關懷讓我們一家非常感動。”蔣正全的妹妹蔣正英說,哥哥的孩子今年12歲了,家人按照哥哥的遺愿,鼓勵孩子長大后參軍。
今年54歲的王福利,是西安市臨潼區的一名農民。“當時只想著救人是最重要的,沒想那么多。”他說,“表彰是榮譽,更是責任。它提醒我,隨時準備向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
王建寧是西安市閻良區的一名農民。“當時我正在自家地里澆地,我就是在河邊長大的,跳下去的時候沒考慮危不危險的事。”王建寧說,事后有些后怕,但并不后悔。
全國見義勇為模范馬文軒、王武斌、馬斌、高一帆群體
一連串應急救援,化解公交失控險情
本報記者 趙帥杰
“當時顧不上想太多,第一時間沖上去”“我們就是做了該做的事”……時隔半年多,面對記者采訪,甘肅臨夏市第三中學學生馬文軒、王武斌、馬斌和高一帆語氣堅定。
2024年12月19日13時40分許,一輛載有18名乘客的公交車行駛至臨夏市濱河路龍王廟路口站附近時,司機突然陷入昏迷,雙手脫離方向盤。很快,車輛碾過雙黃線,朝著對向車道沖了過去。
“叔叔,有危險!”緊急時刻,坐在駕駛室旁邊的馬文軒第一個沖到司機身邊。見司機沒反應,他躍進駕駛室,趴在地上,伸手把司機的腳從油門上挪開,又使勁兒摁下剎車踏板。一旁的馬斌擰開駕駛室的門,“得趕緊控制方向!”
幾乎同一時間,車輛后排的王武斌和高一帆也沖上前,他們一人扶住意識模糊的司機,另一人和馬斌一起,努力控制不斷向左偏離的車輛。“往右打、往右打。”兩人緊握方向盤,小心翼翼地向右共同發力。
“吱——”車剛停穩,馬文軒拉緊手剎,開啟雙閃。高一帆按下車門按鈕,打開了車輛前后門。4人沒有離開,而是合力將司機抬到車廂過道,讓其平躺下。馬文軒跪在地上,雙手不停按壓司機胸口,做心肺復蘇。
“幸好有位護士阿姨及時接手急救,還有乘客撥打了120。”王武斌說,直到救護車趕來,他們才離開,“當時沒覺得怎么樣,重新坐上去學校的公交車后,才發現心跳得厲害,手也一直在抖。”
一連串應急救援,避免了事故進一步惡化,在場人員嘖嘖稱贊,但4名學生回到學校后卻很低調。“直到公交公司要來送錦旗,我們才知道。”臨夏市第三中學校長周曉鵬深感自豪,“這些孩子機智勇敢地幫助他人,非常了不起!學校一直重視德育和安全教育,定期邀請專業人員宣講應急救護和消防安全知識。”
“事發前一個月,我剛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應急救護培訓,學了心肺復蘇和AED(自動體外除顫儀)的使用方法。”馬文軒說,平時,他還對汽車感興趣,即將升入九年級的他正積極預習新課程,“我要好好學習,將來爭取攻讀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專業!”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28日 08 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