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
本篇為讀者原創投稿文章
來自于作者楊漣,開封內容創作者
原文章標題:
《六十以后,人生下半場,在開封度過》
開封是個小城市,熟人社會。和大城市的陌生人社會、移民、大量人口形成鮮明對比。市轄區面積小卻有5個區,所轄區數量在河南省地級市中算多的,很多兄弟城市都是倆仨區。這么多區,顯示開封歷史的悠久。如果把大城市的聚集、活力比作文質彬彬的知識分子,開封這種小城市就像下班后的市民。如果說大城市人在工作、事業、創業中感受到人生的意義,開封人則在休閑中體會生活的價值。
生活化是開封的標簽,開封的城市氣質是歷史感古樸厚重和市井生活市民化濃厚。歷史古跡代表宋文化,胡同小巷,美食地攤代表市井文化。
開封是個極度生活化的城市。極度生活化的城市適合躺平。生活節奏慢,城市小,物價低,沒有大量商機和人口,這是小城市的缺點,也是優點,或者是特點。躺平是大城市邊緣人的消極抗爭,爭不過,就不爭了。在開封,一輩子住在老小區,愿意把錢花在吃喝玩樂上的人很多。一到夏天,進入開封美食狂歡季,整個開封城變成美食城,燒烤攤,各種地攤,小飯館生意紅火,下了班,人們不約而同來到地攤,小飯館,不管你是哪個階層,住老家屬院還是高檔小區,都好這一口。盡管有些人錢不多,并沒有中產的父母做后盾,但這個城市有休閑的基因,人生幸福,小滿即可。
開封是個美食城,抖音里不少開封美食博主,搜開封美食,開封拉面,開封燴面…,會有大量短視頻出來,像漁網里的小魚。很多在外的開封人心心想念開封的美食,而身在開封的朋友,分分鐘都可以上街一飽口福。開封好吃的東西太多,燒烤,各種面,小菜,熱菜,鹵菜,牛羊肉,一個吃貨在開封會很幸福,這大概就是人生的滿足吧。
開封有養老的生活氛圍。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很多開封人夏天坐在地攤夜市和朋友暢飲,之前是瓶裝罐裝啤酒,現在有精釀,生啤。海闊天空的夏夜、秋夜,因為地攤吃喝變得如此漫長和帶勁。開封的夜市和小吃是一種獨特的市民文化,專為老百姓所生,亦為老百姓多愛,地攤夜市數量多,人多,熱鬧,形成地攤文化、地攤情結。下班之后,約兩三好友或家庭聚會,倆涼菜,燒烤,砂鍋,啤酒,白酒,最后再來碗拉面燴面或撈面,一天的疲憊隨風而去,明月清風,萬家飯館,這就是生活,這就是河南,這就是開封。憶得人生多樂事,夜深燈火吃地攤。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所繁華之城,有的人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杭州成都,寧波青島,開封人的繁華是借著吃喝享受生活。開封的方言魅力,城市的格調都在市民下飯館的話語中,妙趣橫生地鮮活了起來。
開封是一個豐富的地方。有跨越千年的建筑,宋代的鐵塔,明代的繁塔,延慶觀,清代的山陜甘會館,近代的民國建筑,歷史文化街區,老胡同,也有現代的開封五館一城,萬達廣場,喜來登酒店。有細密的路網,城市小,好約好聚,能以較短的時間到達想去的地方。有人的豐富,七盛角有常見外國人的酒吧西餐廳,有海歸,也胡同里有開地攤的大哥,各單位隱藏著小有能耐的會家,隨時會冒出一些不可思議的人物。比如人稱汴京四友的四位開封人,趙國棟、郭燦金、劉海永、李開周,四位暢銷書作家、開封文人。前段,開封作家、編劇王少華老師的工作室來了位不同尋常的男孩兒,宋昱晨,二師附小學生,他讀完王老師所有寫開封的作品,無論故事還是人物如數家珍,還能找出書中的謬誤。問他最喜歡哪本書他毫不猶豫說《宋門》。后生可畏,根源在家長。文化的基因,一百多萬字的長篇小說《宋門》他看了三遍,這是有文化的孩子,讀書種子,堪比青年賀捷新老師,少年馮允,兩位皆為開封文人。家庭給了他文化的基因。第一代擺脫貧困,第二代在此基礎上擺脫愚昧,第三代既擺脫貧困又擺脫愚昧,過上有教養的生活。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才有孩子像晏幾道,納蘭性德,宋昱晨那樣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開封曾經歷困境,造成開封民間彌散著一種失落、邊緣、消極的情緒。這種情緒不可取,要向前看。在小城市,過小日子,開封很適合養老。許多在外地工作事業有成的開封人退休后紛紛選擇回開封買房養老,在外拼搏了幾十年,孩子留在大城市發展,老兩口回開封開始人生后半程。日灑斜暉夕向晚,鳥倦自歸霞靜含,家鄉永遠在心中。這些年輕時在外地打拼的開封人,退休后賣掉外地的產業、房子,回到開封,是什么原因?
他們說,回開封,那種喜悅和愉快,是任何地方都給不了的,此心安處是吾鄉。擇一城終老,更多是精神歸宿和精神故鄉。年輕時去大城市掙錢謀事業,晚年回開封定居是一種不錯的選擇。退休后在開封好的房子里,找幾個三觀接近,興趣相投的朋友,弄幾個小菜,說說當年在外面難忘的時刻,當年干了什么事兒,渡過了哪些艱難的時刻,然后喝點酒,很開心。
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我們愛開封,不代表看不到它的不足。離開河南,跳出開封,才能真正理解家鄉。目前開封工業化水平低,沒有形成大的工業鏈條和產業,是開封的不足。制造業強,才是一個地方真正的強。河南離高水平工業化還有距離,從農業大省、大市、大縣到工業強省、強市、強縣轉變過程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開封也不例外。開封老城區不少老小區看著不起眼,那里有不少年輕人中年人選擇在鄭州工作,在開封居住,每天駕車往返。他們選擇去鄭州就業,但在開封居住生活。曾有個開封年輕人說,我們努力學習,不是為了擺脫貧困的家鄉,是為了使家鄉擺脫貧困。這是我聽到的最好的回答。
是啊!你對哪個城市留戀,是你對這個城市的人的懷念。走得再遠的河南人,對家鄉的思想,對家鄉朋友的想念,是永遠銘刻在心的情結。
這就是開封,我們愿意為之相伴長久的家鄉。
------The end------
本文為開封樓市內參投稿原創文章
著作權及相關權益、責任,為本文作者所享
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開封樓市內參 法律顧問:河南大梁律師事務所 曹憲章律師
本文開篇圖片作者:苦雪烹茶
近期熱文精選
(點擊文字閱讀全文)
內參精選
總編 | 內參君 編輯 | 紫悅、田心 版式 | 干將路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